APP下载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T 学院为例

2013-11-18刘尧飞

关键词:母体毕业生办学

刘尧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商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许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人才需求总量下降,尤其是影响较大的中小型企业劳动力需求锐减,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作为就业群体中的新增力量,独立学院毕业生逐年递增,且就业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因此,其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

截至2012年9月,全国有独立学院303 所(不含已转制为独立民办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在校生近200 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近90%。全国独立学院每年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人数为50 万人左右,毕业生在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地域分布以及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呈现以下明显特征。

(一)就业率较高

毕业生就业率是指在毕业当年12月31日前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以江苏某独立学院T 学院为例,该学院2009 届共有2 353 名毕业生,最终有2 235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为95.0%;2010 届共有2 432 名毕业生,其中2 313 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为95.1%;2011 届共有2 463 名毕业生,其中2 349 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率为95.4%。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6.6%,其中独立学院为91.2%;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7%,其中独立学院为93.5%;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0.6%,其中独立学院为93.7%。①数据由笔者调研所得,下同。由此可见,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这与独立学院人才培质量密不可分。

(二)就业行业分布多样化

重点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因素是大城市、大企业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条件放弃自己学习了四年的专业,选择了非对口的专业。而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因素,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去中小企业或基层单位就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更多的是就业环境、自我兴趣、个人爱好以及个人价值定位等因素。

同样以T 学院为例,2011 届毕业生总计2 463人,有18 名毕业生考取国家和省公务员,132 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87 名毕业生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12 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和苏北计划,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等(见表1)。

表1 T 学院2011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

(三)就业地域分布广泛

绝大多数毕业生会把地域作为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调查发现,在择业地区选择上,大部分毕业生会优先选择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度发达,劳动力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高于其他区域,而且这些地区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以及发展机会要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因此,无论是对于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还是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而言,这些地区无疑是就业选择相对集中的地区。然而,相对于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毕业生在就业地区选择上相对广泛,而且这种就业地区选择广泛性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同样以T学院为例,该校生源以江苏省为主,201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市,其中选择在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等苏南发达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同期毕业生总人数的46.88%,选择在苏中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同期毕业毕业生总人数的28.06%,其余则分布在苏北地区和省外城市。从近三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这种地域分布呈现越来越均衡的趋势。

(四)就业满意度一般

毕业生满怀热情地踏上工作岗位,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但他们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否满意呢?针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问题,笔者对T 学院2011 届毕业生发放了320 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7 份,有效率为95.94%。统计结果显示,有72 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占被调查人数的23.46%;有167 人认为现在的工作一般,占被调查人数的54.39%;有47 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不满意,占被调查人数的15.31%;剩余的21 人对现在的工作持无所谓态度,占被调查人数的6.84%(见表2)。

表2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二、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在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对毕业生及相关企业作了探访,梳理了影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总体来看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社会认可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就业观念等因素。

(一)社会经济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已经波及我国的实体经济,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面临严峻考验,也让吸纳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最多的中小企业深受打击,许多中小企业因不堪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而纷纷缩减规模甚至倒闭,企业的缩水必然导致工作岗位的骤减,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①朱文珍、曾志艳、任高飞:《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就业影响的研究》,《商业时代》2011年第4 期,第71 页。

(二)社会认可度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其管理体制与普通公立院校有所不同。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进行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和学位证书。独立学院的招生对象一般为“三本”学生,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加之办学起步较晚,其社会认可度较低,使得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应聘时往往受到歧视,就业道路更加艰难。例如,某些行业和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明确拒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甚至某些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录过程中也针对独立学院考生制定了一些歧视性规定。

(三)人才培养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模仿阶段,更多的是在母体高校的基础上作一些增减,与母体高校和一般本科高校存在“同质化”趋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办学定位不清楚。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与母体高校共享部分资源,具有明显的依托性,同时在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上,又与母体高校存在差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何处理好“依托母体”和“相对独立”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自身定位和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在人才类型、学校类型、学科和服务面向等方面存在定位难题。导致定位不清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来自母体高校的管理者存在一种“惰性”,习惯于延续过去的作风和观念,从而导致独立学院在重大制度改变和创新中难以准确定位;另一方面是习惯于瞄准公办本科院校,以此为目标确定自身的办学定位,在不自觉中造成了定位趋同或偏差。

第二,培养目标不明确。从实际宣传来看,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公办本科院校(主要指二本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另外,高职院校也提出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难看出,独立学院与上述二者的人才培养目标雷同,如何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定位、错位发展,是独立学院谋求自身品牌特色的关键。

第三,专业设置不合理。根据教育部有关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规定,独立学院所申报的专业应为母体高校的优势专业,即在母体高校现有专业范围内设置专业。这就必然造成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复的现象。另外,出于生源竞争的需要,独立学院往往偏向于设置人才市场的“热门”和“短线”专业,这就容易给学生未来就业埋下隐患,导致结构性失业。

(四)就业观念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然而,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以及他们的家庭在就业观念上依旧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过高的就业期望值阻碍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据调查,独立学院学生家境普遍较好,学生和家长对未来都有较高的期望值,而就业自然就成为了实现这种高期望值的第一步。关于就业地区选择,对部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前往中东部发达地区就业,甚至还有许多家长强烈要求自己的子女前往中东部发达地区,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做出理性选择。关于就业行业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有59.5%的被调查者愿意选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而愿意选择中小型企业就业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3.6%,其余的被调查者选择自主创业、考研和出国深造等。不难发现,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独立学院就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对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不充分也是造成就业困境的重要原因。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所缴纳的学费,因此,在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上,独立学院往往更注重前者,在就业服务方面往往是形式多于内容,口号多于行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经费投入,淡化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

三、促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社会认可度、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就业压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学校及毕业生自身应积极作为,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就业服务体系上不断完善,在人才培养上不断创新,在就业观念上加强引导。

(一)政策支持独立学院发展

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范。尽管目前教育部出台了一些支持和规范独立学院发展的文件,但与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相比,政府对独立学院的支持显得十分薄弱,这也是导致独立学院社会认可度低的原因之一。①郭亚红:《新时期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9 期,第158 页。鉴于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规范独立学院办学,加强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引导,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认知与认同,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更符合市场竞争要求、规范且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还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办学的指导和监督,帮助独立学院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独立学院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就业服务体系往往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服务体系。具体来讲,一是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由分管校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同时要求各二级院系都建立一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全体毕业生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为毕业生们提供从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心理、就业能力技巧培养、创业以及签约与报到等不同角度掌握就业技巧和方法的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基本就业竞争力,实现成功就业。二是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施就业服务信息化工程。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的网上发布制度,优化工作流程,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全力支持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鼓励毕业生将扎根基层和创造性服务结合起来,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②沈广元:《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0 期,第67 页。

(三)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点领域,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有的是由公办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有的是由公办高校与企业合作举办的,它的发展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地方经济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机协调和处理好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是要树立市场办学理念,瞄准市场需求的现状与未来,以办出特色、创出品牌为重点,避免大而全的办学模式。要着重结合行业需求和地方需要合理定位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二是要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一方面要以母体高校的优势资源为依托,另一方面要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避免专业建设与母体高校的“同质化”现象。③伏晓红:《金融危机影响下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探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21 期,第49 页。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体现行业性、应用性和地方性,可以采取与地方或行业企业共建的方式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三是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双元双优”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母体高校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有计划地聘请母体高校的优秀教师兼任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要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任教师团队,以降低对母体高校兼职教师的长期依赖。另外,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与行业企业的优秀业务骨干合作,聘请其担任实务类课程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双元双优”的师资队伍。

(四)引导毕业生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念

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念,前提之一是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另外还要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以及市场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位职业选择路径,从而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④龙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科学时代》2007年第1 期,第121 页。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摒弃一切不合实际的想法,更新就业观念,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扩展视野,以踏实的态度、务实的精神进行个人的职业选择。

猜你喜欢

母体毕业生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蒲公英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故乡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