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户视角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政策效果分析*——来自湖南省371份问卷调查

2013-11-16彭澧丽

湖湘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补贴粮食农户

龙 方,彭澧丽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2004年以来,国家在提高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益于粮食生产的补偿政策,各项政策的实施得到了粮食生产者的一致好评,为我国的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然而,在政策竭力提升粮食生产者收益的同时,各种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增加了农民种粮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惠农政策对粮农的制度激励效应。因此,有必要对现今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提供参考。

从宏观层面来看,对粮食生产者实施的补偿政策较为显著,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收入,在提高粮食单产的基础上增加了粮食产量,优化了种植品种结构,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和满意度。那么从农户的角度来看,补偿政策到底给农户带来多少实惠?其实施效果又如何?盛艳(2006)认为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生产最显著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农户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刘克春(2010)认为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不仅调节了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粮食生产积极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2]吴昭雄(2011)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价,认为农户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状况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政府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户购置农业机械的成本。[3]洪自同(2012)通过分析影响农户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评价对农户扩大多少水稻种植面积具有显著影响。[4]

相关研究表明,学者们对政府实施的粮食生产补偿政策进行研究时,侧重于通过在分析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评价政策的有效性,缺乏对政策本身绩效的评价。同时,我们知道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象是农户,对其有效和不足性的评价应取决于农户的态度。基于此,本文在对现行粮食补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其实施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1.数据来源

为满足课题研究需要,了解粮食补贴政策自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及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我们对湖南浏阳县以及岳阳县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所辖乡镇的农机站干部、乡镇干部和种粮大户进行座谈,并在两县干部的带领下对4个乡镇的8个村371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注意样本的选取。调查的4个乡镇分别为永安镇、北盛镇、龙伏镇、筻口镇;9个村分别为红旗村、永新村、窑金村、龙伏村、福兴村、仁寿村、连塘村、新庄村、新安村,这9个村均为双季稻区。

2.变量选择与描述

(1)粮食生产补偿政策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描述。本文通过对农户的客观和主观评价来测量粮食补贴政策效果。而反应政策效果的数据是对农户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获得。本研究中,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从7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粮食补贴能否提高粮食产量,设“很大”、“较大”、“一般”、“没用”四个选项;二是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机化的影响,设“很大”、“较大”、“一般”、“没用”四个选项;三是粮食补贴对耕作决定是否有影响,设“很大”、“较大”、“一般”、“没用”四个选项;四是粮食补贴对农民积极性的影响,设“很大”、“较大”、“一般”、“没用”四个选项;五是粮食直接补贴发放依据和方式是否合理“很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四个选项;六是对粮食补贴措施的看法,设“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七是您对现在的粮食补贴标准的看法,设“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其中,前五个指标属于客观评价指标,后两个指标属于农户主观评价指标。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1。

表1 粮食生产补偿政策评价指标的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2)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及描述。政策实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当年粮食生产情况上,同时也受当时国家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但本文是从农户的角度出发来衡量政策效果,因此,研究的关键无疑在于农户的特征。根据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本文假定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主要受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对政策的了解三大因素影响。农户个人特征,选取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4个变量;家庭特征,选取家庭总人数、耕地亩数2个变量;对政策了解程度,选取对政策的了解途径、是否了解补贴标准、是否了解补贴内容3个变量。变量定义及描述见表2。

表2 粮食生产补偿政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变量定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的371户农户中,种粮农户文化程度偏低,在对浏阳、岳阳县种粮农户进行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水稻种植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农户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或是初中毕业,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仅为43人,比例仅占11.31%。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一方面会使得良种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会使得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下降,这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此外,农户对5种政策全都了解的很少,大部分用户只了解1种补贴政策,大部分农户只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了解,而对其它补贴政策知之甚少。且农户了解政府补贴政策的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通过当地村干部得知政策的实施。同时,农户对粮食补贴具体的补贴标准,还是持不知道的态度。

三、实证分析模型及其估计结果

1.粮食生产补偿政策效果评价分析

由于对粮食补贴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建立在农户调查基础上的,两者呈现出的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在处理中,首先计算农户实施效果指标的分值,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合成政策实施效果指标分值(记为C)。此外,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于影响政策的综合效果的权重不一样,通过调查中与农户的交流,对各指标的显著进行分辨和赋值。农户视角下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分值计算公式为:

c为每项得分,α,β,λ,δ分别为4 分、3 分、2 分和1分。[5]农户种稻增产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政策的实施,更多的取决于技术指导,同时还受天气、品种本身的适应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业机械购置实施的补贴能减轻农民购买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购买的积极性;农户是否愿意种地除了有好的政策外,还取决于上一期的收入,粮食价格以及自身的能力等因素;补贴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是一种变向福利,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而粮食直接补贴发放依据和方式、对目前实施粮食补贴的看法以及对粮食补贴标准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也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农户谈论的最多的话题,特别是对补贴标准的提高,农户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根据农户对各指标的评价态度,结合专家讨论,在最终的政策实施效果指标分值合成当中,对各项指标的权重 ωi,按照(ω1,ω2,ω3,ω4,ω5,ω6,ω7)=(1/3,3,1/3,1,1,3,5)进行赋值。[6]各农户对政策效果评价分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平均分值

从表3可看出,样本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评价的平均值为2.84,可见,粮食补贴政策的总体评价还是很高。根据政策实施效果的得分,对样本农户进行分类,结果见表4。

表4 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分值分布

在所有样本农户中,对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得分在3到4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37.20%,得分在2到3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55.26%,得分在1到2的农户占样本总数的7.55%,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政策实施效果。

2.粮食生产补偿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1)模型选择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如下:

在(2)式中,C为政策实施效果得分,X1为农户性别,X2为农户年龄,X3为农户文化程度,X4为农户是否担任村干部,X5为农户家庭总人数,X6为农户耕地亩数,X7为农户了解政策的途径,X8为农户对补贴标准是否了解,X9对补贴内容是否了解。

(2)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针对湖南省371份农户的调查实例,根据设定的回归模型,运用SPSS17.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模型1。根据10%的显著性水平,剔除不显著变量,得到模型2。与模型1相比,模型2的显著性变量减少了一个,即家庭总人数,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大小和方向基本一致,这表明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均显著。

第一,从农户的个人特征来看,农户性别和是否为村干部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比年龄和文化程度更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在农村,男性比女性对新事物有着更强的接受能力,而如果农户在本村担任相关的干部职务会比村民早一步知道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对政策进行相关的系统学习,以便更好的传达国家的指示。因此,农户只有对政策进行了理解,了解政策实施的真正含义,才能极大的调动他们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使政策的效果发挥出来。

第二,家庭特征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分析显示,农户家庭总人数对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并不显著。可见,现今农村的劳动力有短缺的情况,留在家里的劳动力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与此同时,农户耕地亩数对政策实施效果呈现出负向影响,更加说明了政策的实施在提高农户积极性方面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表4 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回归模型

第三,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从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对补贴标准的了解对政策实施存在正向影响,说明增加粮食补贴标准能够加强政策实施的效果。因为相对于农资价格的上涨,目前的补贴标准完全被上涨的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户种粮的收益还是很低,因此,增加补贴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对政策内容和政策途径的了解对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而对政策途径的了解呈现出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国家在传达政策旨意的方式不合理,大部分农户表示不了解国家每年关于粮食的政策,唯一的了解途径就是村上发的文件,而政策下达到村里有一个过程,存在滞后的过程。同时,了解政策的途径伴随着对政策内容的了解,对政策获知的途径存在偏差,往往影响农户对每年政策内容的了解,从而影响其实施种田的行为,比如说今年买多少种子,种几亩田等等。因此,国家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借助多渠道方式宣传每年政策,在正式文件下达到各地区前做到农户心中有数,从而加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补偿机制,是从农户的自身利益出发,依据现下农村农户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而实施的。因此,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农户的视角出发。而农户视角下的实施效果评估既要评估政策对农户的客观影响,又要综合考虑农户对政策的主观感受。调查发现,从政策实施的综合效果得分来看,粮食补贴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可。从影响政策实施的因素来看,对政策了解程度是影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而对政策的了解途径的改进能够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从农户的个人特征来看,农户的性别和是否为村干部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显著,其次是年龄和文化程度。从农户的家庭特征来看,家庭总人口数和耕地亩数对政策实施的效果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对农户进行相关的生产技能培训,掌握先进的技能,提升农户自身的素质,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

2.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地方政府应根据各村的土地使用现状,制定合适的流转制度,加强土地流转速度,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3.进一步提高粮食补贴标准。事实证明,目前的粮食补贴标准被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水平所抵消,对农民实施的粮食补贴并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还需要根据每年的粮食生产情况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

4.进一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渠道。中央应通过多种开发途径向农户及时传达每年的政策,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多向农民讲解政策的内容,增强其对政策的了解、信任程度,从而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1]盛艳.直接补贴对粮食生产和农地利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刘克春.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2).

[3]吴昭雄.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关联度分析——来自湖北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8).

[4]洪自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福建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5]申红芳,王志刚,王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其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个省42个县的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2,(1).

[6]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去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补贴粮食农户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我的粮食梦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