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安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分析与建议

2013-11-16杨春梅

绿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声级环境噪声年际

杨春梅

(黑龙江省宁安市环境监测站,黑龙江 宁安157400)

1 噪声监测概况

1.1 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概况

在2008~2012年,分别对城区的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4个功能区噪声进行了定期监测,布设监测点位4个,监测频率2次/年,监测月份6月、12月,见表1。

表1 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分布情况

1.2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概况

监测范围为城区所有交通干线,监测频率1次/年,监测时间为秋季,监测点位由24个降至21个,监测道路10条,总长9700m。

1.3 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概况

2008~2012年,宁安市将城区按250m×250m划分成有效网格24个,覆盖面积1.5km2,网格内人口10.4万人。监测频率1次/年,监测点布设在每个网格中心,监测时间为春季。监测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按照国家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执行,见表2。

表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dB(A)

评价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总站《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执行,根据监测结果,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较好和好5个声环境质量等级,详见表3和表4。

表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 dB

表4 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划分 dB

2 环境噪声污染状况

2.1 功能区噪声污染状况

在2008~2012年,昼间等效声级,各年各类功能区等效声级均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见表5;夜间各年各类功能区等效声级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见表6。

表5 2008~2012年功能区噪声年均值统计结果 dB(A)

表6 2012年功能区噪声统计结果 dB(A)

2.2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

在2008~2012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平均值变化范围在64.9~65.9dB(A)之间,年平均值低于国家标准。超标路段长度占总路段长度的百分比变化范围在42.6%~50.3%之间。5年中2012年污染最重,声级值最高,达到65.9dB(A)。2012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65.9dB(A),低于国家标准2.1dB(A)。在监测的10300m的路段中,超标路段长度为4900m,占50%。在所有路段中,有80.1%路段声级在60~70dB(A)范围,占比最大。根据平均等效声级的大小,按照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划分,宁安市城区10条交通干线分类为:中度污染道路是通江路1条;轻度污染道路是中心西街1条;较好道路是镜泊西街、中心东街、古塔东街3条;好道路是西关路、西大街、东大街、古塔西街、新街路5条。

2012年暴露在不同声级下的路段分布状况见表7,2012年道路交通噪声统计结果见表8,2008~2012年期间各年度交通噪声统计见表9。

表7 2012年暴露在不同声级下的路段分布状况

表8 2012年道路交通噪声统计结果

表9 2008~2012年期间各年度交通噪声统计值

2.3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

2008~2012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51.8~54.2dB(A)之间,低于控制值 (55dB(A))。处于超标声级下的人口数百分比从2008年的31.4%降到2012年的26.1%,面积百分比从2008年的34.2%降到2012年的29.2%,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不同声级下的面积和人口分布状况看,分布在51~55dB(A)下的面积和人口占比最大为50%以上;分布在45~50dB(A)和55~60dB(A)声级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占比较小。

2012年区域环境噪声统计结果见表10,2012年不同声级下的面积和人口分布状况见表11。

表10 2012年区域环境噪声统计结果

表11 2012年不同声级下的面积和人口分布状况

3 污染分布与变化规律分析

3.1 功能区噪声污染变化规律

3.1.1 日变化规律

各功能区凌晨0:00~4:00为声级最低时间;4:00~10:00声级呈上升趋势;10:00~16:00声级最高,声级变化相对平稳;16:00~23:00声级呈下降趋势;全天出现两个声级高峰值,一般多出现在上午7:00~10:00和下午14:00~17:00;低值出现在凌晨00:00~3:00,此时为一天中最安静的时间。各功能区噪声相比,声级随时间变化有小幅度波动。

3.1.2 季节变化规律

居民区声级最高值出现在第一季度,最低值出现在第四季度;混杂区声级最高值出现在第二季度,最低值出现在第三季度;工业区声级最高值出现在第四季度,最低值出现在第二季度。

上述情况表明,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季节变化规律与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程度和自然噪声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3.2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变化规律

3.2.1 统计分布规律分析

在宁安市城区24个测点中,有5个测点分布在51~55dB(A)声级之间,占50.0%,分布在45~50dB(A)之间和56~60dB(A)之间的测点分别占20.8%和29.2%,即分布在50~60dB(A)声级区间的测点占测点总数的79.2%,因此该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具有高噪声声级较少、总平均值较低的统计分布特征。

3.2.2 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通过对宁安市区域环境噪声分析可见,市区大部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在51~55dB(A)范围之间,且主要分布于市区,监测值在56~60dB(A)范围之间,主要集中在铁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受到了交通噪声的影响。

3.3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变化规律

通过对道路交通噪声分析可见,宁安市区大部分道路的噪声等效声级值在60~65dB(A)范围之间,主要分布于市区中心地带;有4条道路的噪声等效声级值在66~70dB(A)范围之间,主要是车辆集中区域;道路交通噪声没有超过75dB(A)的交通干线。

4 趋势分析

4.1 功能区噪声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各功能区噪声年际变化趋势见图1至图3。

图1 居民文教区噪声趋势分析

图2 混合区噪声趋势分析

采用趋势分析方法,结合各功能区噪声年均值统计结果和年际趋势变化图,对2008-2012年期间各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与年度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

图3 工业区噪声趋势分析

4.1.1 居民区

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48.4~50.2dB(A)之间,呈波状变化,5年声级上升2.2dB(A),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44.5~45.4dB(A)之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呈波状变化,5年声级上升0.9dB(A),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

4.1.2 商业混杂区

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50.4~53.9dB(A)之间,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呈波状变化,5年声级下降3.5dB(A)。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44.4~50.5dB(A)之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呈波状变化,5年声级下降2.9dB(A)。

4.1.3 工业区

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54.3~58.7dB(A)之间,呈波状变化,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5年声级上升4.4dB(A)。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51.2~53.5dB(A)之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呈波状变化,5年声级上升2.3dB(A),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

4.2 道路交通噪声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道路交通噪声年际变化趋势见图4,2012年超标路段所占比例见图5。

图4 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际变化趋势

图5 2012超标路段所占比例

统计结果表明,2008~2012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64.9~65.9dB(A)之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升高1.0dB(A),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最低值出现在2011。暴露在不同声级下路段分布状况变化不明显。

4.3 区域环境噪声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4.3.1 城区环境噪声水平的趋势分析

区域环境噪声年际变化趋势见图6,2008~2012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变化范围在51.8~54.2dB(A)之间,呈波状变化,均在控制值55dB(A)以下。等效声级年均值除2008年外没有太大变化。最低值出现在2009年,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十一五”期间各年度区域环境噪声统计见表12。

表12 十一五期间各年度区域环境噪声统计值dB(A)

图6 区域环境噪声年际变化趋势

4.3.2 超标面积分布状况趋势分析

超标面积所占比例的年际变化趋势见图7。超标面积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32.0%下降到2012年的26.1%,逐年减少。

图7 超标面积所占比例年际变化趋势

5 污染原因分析

5.1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在道路长和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平均车流量与路面状况这两个方面是道路交通噪声值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宁安市近年来机动车辆逐年递增,主要交通干线鸣笛频繁,有的干线路况及机动车车况欠佳,使得机动车行驶时产生较高的噪音,是某些路段噪声超标原因之一,如通江路。同时路面狭窄,车辆拥挤和道路两侧的严格管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堵车现象,也是噪声超标原因之一,如中心西街。2012年由于道路改造,许多路面遭到破坏,使得路面状况十分不好,也是噪声提高的原因之一。

5.2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5.2.1 城区环境噪声声源结构和特征

城区声源结构见图8,声源特征见表13。城区各类声源5年中声源结构基本一致,从影响范围看,依次是生活、工业、交通、其他,其构成比分别为50.0%、29.2%、12.5%和8.3%,生活噪声影响范围最大;从影响程度上看,依次是交通、工业、生活和其他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58.2、55.9、48.9、46.2dB(A),交通噪声声级最高,其次为工业噪声。

表13 城区声源特征 dB(A)

图8 城区声源结构

5.2.2 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城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生活、其他4类。从声源状况看,生活噪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工业噪声,两类噪声源占总声源比例的70.9%,是宁安市噪声的主要声源。生活噪声源方面,白天,繁华地段的一些商场大都使用高音喇叭来进行宣传活动;夜间,有些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其排放的音响噪声声级值较高,这些都在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业噪声源方面,宁安市工业噪声源对区域环境噪声的影响仅次于生活噪声,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的噪声符合国家标准,但有些工厂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环境效益,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没有采取有效的消音措施,致使工业噪声污染加大。交通噪声源方面,机动车辆的乱鸣笛现象和道路的路面状况不好是造成交通噪声影响的主要因素。其他噪声源,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季节交替也会对噪声产生影响。由于宁安市地处中国东北部,因此在春季、秋季和冬季经常有大风,这对该市的噪声声级本底值有一定影响。

6 建议

(1)重新进行噪声功能区规划。由于2008~2012年期间功能区、交通干线、区域环境噪声划分仍然延续着“十五”时的噪声功能区划,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致使监测点位的布设逐渐失去代表性,建议组织人员对宁安市重新进行噪声功能区划。

(2)加强交通、城管等部门执法力度。由于交通噪声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交通管理部门应合理疏导车流,强化交通管制,对汽车乱鸣笛现象进行有效管理。另外对路面应进行及时维修。城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对室外高音喇叭的管理措施还不到位,应对商场和商贩加强管理,禁止使用高音喇叭。

(3)继续加快市政基础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的建设对降低噪声污染作用明显,今后应大力发展道路建设,改造和拓宽市区内街道,缓解因堵车造成的交通噪声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声级环境噪声年际
一种等效40 h声级的计算方法探讨
太原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北太平洋海温Victoria模态与ENSO年际关系的非对称特征
环境噪声监测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延平区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与防治对策的研究
基于环境噪声测试表征斜坡地震动响应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噪音水平调查与对策
静安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分析与控制对策
环境噪声智能检测终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