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颈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2013-11-15冯丽华天津市海河医院麻醉科天津300350

吉林医学 2013年32期
关键词:氯胺酮苏醒丙泊酚

冯丽华,高 洁 (天津市海河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350)

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在我院常采用不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完成,以往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术中患者有体动,术后易出现精神症状[1]。瑞芬太尼同为短效麻醉性镇痛药,本研究对比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该术中的应用,探讨瑞芬太尼在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1月行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60例,其中男18例,女42例,ASAⅠ~Ⅱ级,年龄17~68岁,体质量44~86 kg。患者术前均正规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30例)和氯胺酮(K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R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K组术中使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所有患者均术前禁食禁饮6 h,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地西泮10 mg,入室后监测 SBP、DBP、HR、ECG、SpO2,常规麻醉机面罩吸氧,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进行麻醉诱导。R组将瑞芬太尼用 NaCl溶液稀释为50 μg/ml浓度的溶液以,0.5~1 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靶控输入,术毕前5 min停止泵入。K组用氯胺酮1~2 mg/kg静脉推注诱导,术中根据麻醉需求(患者肢体活动及颜面表情等)逐次静脉推注氯胺酮1/2诱导量,手术结束前5 min不再追加。两组均静脉持续靶控输入异丙酚0.3~0.4 mg/(kg·h)镇静。两组术中患者SpO2<95%时给予干预。术毕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送返病房。

1.3 观察指标:术中持续监测SBP、DBP、HR、SpO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诱导后(T2)、切皮时(T3)、搔刮病灶期间(T4)、手术结束时(T5)5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及两组术毕Aldert评分情况、苏醒时间、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时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R 组 SBP、DBP、HR、SpO2在 T2、T3、T4、T5时与 T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K 组SBP、DBP、HR、SpO2在T2、T3、T4时与T1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详见表1。R组术毕5 min Aldert评分明显优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毕15 min Aldert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R组1例术中发生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0.5 mg后缓解。K组2例术中有体动,3例术后有精神症状。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K组。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指标()

注:与T1比较,①P<0.01;1 mm Hg=0.1333 kPa

组别 例数 指标 T1 T2 T3 T4 T5 R组 30 SBP(mm Hg) 119.4±20.1 117.5±18.9 120.6±18.6 113.9±17.0 121.3±18.7 DBP(mm Hg) 74.6±10.9 75.6±16.3 74.7±8.7 77.9±9.7 76.3±9.7 HR(次/min) 82.3±11.0 80.4±10.1 80.8± 9.4 77.9±11.2 81.0±10.6 SpO2(%) 98.6±1.5 99.8±0.5 99.8±0.6 99.5±1.0 99.7±0.7 K组 30 SBP(mm Hg) 117.7±11.7 113.1±10.5 133.0±8.4① 126.6±8.5① 120.6±12.1 DBP(mm Hg) 74.6±7.5 82.4±8.1① 84.9±6.9① 82.6±10.2① 74.1±13.8 HR(次/min) 79.7±10.1 95.1±9.4① 98.2±9.4① 88.4±8.6① 82.2±9.3 SpO2(%) 98.5±1.1 99.0±1.5 99.7±0.6① 99.9±0.5① 99.5±0.9①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苏醒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苏醒情况()

注:与R组比较,①P<0.01;两组均以患者能正确回答自己姓名判定苏醒

组别 术毕5 min Aldert评分术毕15 min Aldert评分苏醒时间(min)不良反应(例)R组5.93±0.254 6.0±0 2.7±1.725 1 K组 4.20±0.484① 5.93±0.254 7.67±1.971①5

3 讨论

本研究对比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瑞芬太尼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术麻醉;瑞芬太尼组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氯胺酮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更快更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是浅表手术,在我院常采用不插管全身麻醉技术,避免了患者插管损伤。丙泊酚是一种理想的麻醉镇静药,但缺乏镇痛作用。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起效迅速、价格低,但有以下缺点:①可引起唾液分泌物增多;②对交感神经和循环有兴奋作用;③可出现幻觉、躁动不安等[2]。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不受患者体内拟胆碱酯酶影响,无蓄积作用,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且受肝肾功能影响[3]。瑞芬太尼组心血管反应轻,与阿片类药物心血管反应轻有关,术中麻醉镇痛强反应小,术后苏醒迅速完全,有较佳的临床实用性。

[1]郭艳辉.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胺酮分次静推在颈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8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7-480.

[3]吴新民,叶铁虎,岳 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245.

猜你喜欢

氯胺酮苏醒丙泊酚
植物人也能苏醒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