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美学研究·美学与文言专题】

2013-11-15栏目主持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感性文言文艺

栏目主持人:栾 栋

主持人语

本栏目主要探讨美学的流变与审美的文言化。希腊语aisthetikos意指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Aesthetik一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由此创立了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主题研究的学科。严格地讲,美学应是感性学,把感性学扭曲为美学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类不成熟的少艾意识和由来已久的审美情结,即审美的贵族化倾向。补偏救弊的工作要待反现代性的现代主义文艺的勃发。1853年罗森克兰兹出版的《丑学》,便是现代主义审丑理论凸显的一个信号。纵观感性学的演变脉络,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轨迹,美学滥觞(1750-1850),丑学崛起(1850-1950),咸学发祥(1950-)。1750年兴起的美学是以审美掩映审丑,1850年以来的丑学是携现代主义文艺而抗争,1950年以来的后现代浪潮可谓感性学中美学与丑学相摩相荡的新时代。这个潮流由语言哲学的转向,到解构主义的风靡,通过突破逻各斯思维来烘托审美文言化的大场合,即我们所说的咸学的萌发。

美学有其以偏概全、遮蔽丑学、僭越感性学的缺点,有其难于以美襟丑、以正辟邪的现实尴尬,更有处困境而感觉良好的麻木不仁。美学危机重重,需要反本寻源重新定位,需要自我反思脱胎换骨。本期刊出的《美学的危机》就有这方面的立意。在作者看来,《周易》“咸卦”是感性学的先声。其“极言感通之理”(朱熹)的思路,囊括美丑的“咸在”命篇,是发展感性学的纲要。开发咸学不仅有利于涵养和深化美学与丑学的交叉研究,也有助于感性学在原始要终的研究中改造更新。

20世纪的语言哲学转向,为美学开拓出了文言修辞学的场所。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文本是解构的战场,将美学投入文本阅读的世界。在那里,人们与其说是在审美,不如说是在审丑,或者说拆解强权政治。德里达的解构就是以文言的延异,对抗声音逻各斯的同一,福柯对权力话语的消解也看好文言歧读的反强权功能。人们可从解构主义的变数中领略到美学嬗变的新看点——文言修辞的解蔽问题。美学在祛魅消媚解疆化域。《政治无意识和语言无意识——詹明信的意识形态阅读和保罗·德·曼的修辞阅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文言美学的一个有意思的佐证。詹明信和德·曼都以反象征的讽喻叙事揭露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帝国意识形态的暴力。前者的笔触指向政治无意思导读。后者则以显露“修辞阅读”帝国主义式地占领,揭发语言“文本”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诚如作者所言,仅看好讽喻,从语言以及文言的内在逻辑和修辞的裂隙解析,尚不足以拆穿这个世界的暴力机制。

与詹明信和德·曼贬抑象征的做法相反,《论厨川白村的象征化思想》展示了象征文艺和象征思想的积极价值。作者发现厨川的象征化思想不限于修辞学的范围,而是其文学基础论、本质论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厨川苦闷的象征说与丑学相通,与上世纪初叶猖獗的日本军国主义相抗衡。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日本饱受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鲁迅与厨川灵犀相通,都非常看好苦闷的象征意义,以此揭露瞒和骗的文艺,提倡象征化的文艺以移风易俗,也以此改造各自的国民性。可见,用任何一种修辞手法都可以与霸权主义的意识形态博弈。

厨川对马克思、弗洛伊德和修辞学均有汲取,而且成就卓著。詹明信和德·曼亦然。从学科变通的意义上看,他们都突破了传统美学的窠臼,进入了学科变革的新境界。在美学危机深重的当今中国,我们该做点什么?本刊推出的三篇文章只是投石问路,期望就教于方家,有补于学林。

猜你喜欢

感性文言文艺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感性理性不拔河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