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疗效观察

2013-11-14叶海松

河北中医 2013年6期
关键词:灵台后遗督脉

叶海松

(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河北 迁安 06440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出现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皮肤病。当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发生疼痛,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09-04—2012-12,笔者应用穴位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排除标准

1.1.1 诊断标准 带状疱疹发生后,疱疹已经消退,但神经痛持续3个月以上(以疱疹消退后计算时间);疼痛以痒痛、刺痛、窜痛、烧灼样疼痛、阵发性或持续性为特点,夜间尤甚;多数患者有痛觉变态反应点或触发点,多为肋间神经痛,少数为枕大神经、股神经、颞神经及臂丛神经等处疼痛[1]。疼痛分级标准参照《现代疼痛学》[2],0级:无疼痛或不适;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2级:中度疼痛,可忍受,但影响日常生活;3级:重度疼痛,难以忍受,需服镇痛药。

1.1.2 排除标准 治疗中止或加用其他治法;发生变态反应或刺激症状;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

1.2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26~75岁,平均(45.32±12.47)岁;病程5~7周,平均(3.36±1.68)周。对照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25~73岁,平均(50.44±10.54)岁;病程5~6周,平均(3.35±1.80)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穴位埋针。取穴:灵台穴透至阳穴。灵台穴常规消毒后,将圆利针(针体长50 mm,针柄长35 mm,针体直径0.7 mm)的针体与脊柱呈15 °向下由灵台穴向至阳穴透刺,刺入皮下后送针至针柄处停止,针柄用少许棉花包住,再用橡皮膏将针柄固定以防止滑出。每隔2~3 h用手掌按压埋针处,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4 h,间隔1 d再进行第2次埋针。埋针处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埋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1.3.2 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治疗。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500 μg,每日3次口服;卡马西平片(山西康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035)0.1 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局部皮肤疼痛消失,皮肤感觉正常,睡眠及日常生活状况正常;显效:局部皮肤轻微疼痛,皮肤感觉正常,睡眠及日常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有效:局部皮肤疼痛减轻,睡眠及日常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无效:皮肤疼痛无减轻甚或加重,睡眠及日常生活状况差[2]。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病因为体质虚弱,邪毒入侵。病机为热毒未消,气血瘀滞,经络受阻,不通则痛;或久病不愈,气血虚衰,脉络失养,不荣则痛,病久邪气深沉,故经久难愈。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感受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脉络不通所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有2个方面,早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运行不畅,阻塞气机,不通则痛;年老体弱患者,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气血运行鼓动无力,经络失养,不荣则痛,或因久病伤阴,血虚肝旺之体,血虚则肌肤失养,不荣则痛。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至阳穴为督脉要穴,阳气隆盛之处,在督脉循行中与手、足三阳经相交会,能解阳经之热毒,同时督脉与脏腑的功能息息相关。灵台穴透至阳穴埋针,一方面以通调督脉而化湿解毒,导热下行,泻热凉血,活血化瘀,灵台、至阳穴均有通阳泻热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激发、振奋心阳,促使心阳盛、心气足,从而宣统血脉,充盈阴血,使气滞血瘀得以缓解,因该处位于膈俞(血会穴),也有和畅血脉之功,气血运行舒畅,经络肌肤得以濡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台穴透至阳穴埋针使脊髓节段有关神经及内脏产生一种独特刺激感后,加强了中枢神经内痛觉调节系统与痛觉冲动相互作用[3],会抑制痛觉信号,产生更好的镇痛效应,从而使患者得以康复[4]。

埋针法是针灸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根据《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和“痛宜久留”的原则,针刺入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皮肤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通过皮下络脉网的直接联系,运用产生的隐性感传,如此不但增加了针灸镇痛作用的时间,疏通经络,调气活血,还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抗病毒及消炎作用,达到治愈目的[5]。

穴位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1.

[2] 张立生,刘小立.现代疼痛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9-553.

[3] 赵湛君.秦马四虫汤结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4):535-536.

[4] 杨素清,邹存清.至阳穴埋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4,32(3):32-33.

[5] 马小允,吴云峰,张志深.针刺背腧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2例[J].河北中医,2000,22(10):773.

猜你喜欢

灵台后遗督脉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灵台仙山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灵台穴渊源与临床应用探微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