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疆高校汉语口语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013-11-14张春梅
王 娟 张春梅
(1.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一、关于口语教学和交际能力
口语指口头交流、沟通所使用的语言,是最早为人类所接触和应用的语言形式,也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运用听、说能力,在实际交往中利用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即为口语交际[1]。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个人生存的需要,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小觑,这也是我们为何如此重视口语教学,尤其是双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的原因所在了。
交际能力最先由海姆斯提出,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的可能性,指有关的语法和词汇的知识;(2)可行性,指有关语言形式的知识,如知道如何开始和结束谈话,懂得在不同环境下与不同人交谈时应运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3)合适与否,指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4)实际上是否完成,即指懂得如何使用和应对不同类型的语言行为,如请求、感谢、道歉和邀请[2]。换而言之,交际能力是指能够使人们有效使用语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交流的能力。后来,卡纳尔和斯温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他们将其分为四个层次:(1)语法能力,指语音、词汇、构词和造句等语言知识;(2)社会语言能力,指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和话语使用方式;(3)话语能力,指把语言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能力;(4)交际策略能力,指交际时如何开始、如何继续、如何调整或转换话题以及如何整合等能力。由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交际能力(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与传授语言知识同等重要。
二、在口语教学中影响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学生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存在矛盾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认为无关紧要”的调查,如下图所示:
被试人数共计1072人,认为该内容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自身情况的人数为581人,占53.9%,认为该内容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数为233人,占21.7%,认为不能确定的人数为258人,占24.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对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对“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中,愿意主动参加”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选择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数为603人,占56.2%,选择了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204人,占19%,265人选择了不能确定,占24.7%,可见,学生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从主观上是愿意积极主动参加的,但通过个别访谈得知,真正能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人数非常少,因为往往参赛的是那些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这样,大部分汉语交际能力较弱的学生虽然很愿意参加,但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下会选择放弃,换句话说,大部分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能从这些活动中受益。
对“认为汉语口语课对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选择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数为883人,占82.4%,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仅为72人,占6.7%,117人选择了不能确定,占10.9%,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汉语口语课对提高他们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笔者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八所高校中单独开设汉语口语课的是新疆大学(每周2课时)、新疆财经大学(每周2课时)、伊犁师范学院(每周2课时)、昌吉学院(每周3课时)四所院校,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三所院校是听说课合上(每周4课时),新疆师范大学是视听说合上(每周4课时),单就口语课上的交际训练来说,除昌吉学院每周3课时外,其余院校均为每周2课时,听说课、视听说课合上的院校就不太好量化了,这也可以看出,新疆各高校对汉语口语课的重视程度。
对“在上口语课时总能接受到一定时间的训练”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被试中选择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人数为762人,占71.1%,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人数为107人,占10%,203人选择了不能确定,占18.9%,这一调查显示,在汉语口语课上,绝大部分学生总是会多多少少接受到一定量的交际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有帮助的。
综上,尽管学生认识到了汉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客观事实上我们给予学生的训练量是不够的,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二)汉语口语课教材适应性不强
合适的口语教材是保证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根本因素。教材是一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是教师讲授的具体资料,在选择教材时,必须注重实践性,内容上要求题材广泛。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新疆师范大学使用自编的视听说教材;伊犁师范学院、新疆财经大学、昌吉学院使用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汉语系列的口语教材;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使用汉语听说教材;新疆大学使用汉语口语教材。由此看出,各高校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水平选用了不同的口语教材。但对“目前的口语教材很适合我”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如下表:
B18
我们发现,仅31.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材完全符合自己的需要,3.5%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7.1%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符合,其余57.9%的学生不能确定其目前所使用的口语教材是否适合自己的口语学习。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学生所希望的口语教材应该图文并茂、话题新颖、生动有趣,所设计的情景能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时代气息。而仅就《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口语》这一教材来说,书中很多情景都是针对留学生设计的,选用的人名也是“约翰”等外国人名,其文字背后的文化可能易于被外国学生理解,但未必易于被少数民族学生理解,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授课过程中也必然会对其汉语的交际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可见教材的适应性不强会影响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汉语口语课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成功的教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3]。作为汉语教师,,应该把知识系统、完整、明了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二者之间除了师生关系,还应是朋友关系。
此次调查显示,在“我的口语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表达能力很好”的调查中,如下表所示:
B17
674人认为该内容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自身情况,占53.9%,233人认为该内容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占62.9%,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口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认可的。
在“我的口语老师在上口语课时既讲授了理论知识,又让学生进行了口语练习”的调查中,如下表所示:
B16
492人认为该内容完全符合自身情况,仅占45.9%;
在“我希望我的口语老师能给我留5至10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的调查中,如下表所示:
B15
754人认为该内容完全和基本符合自身情况,占70.4%,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汉语口语课上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但在“我在上口语课时总能接受到一定时间的训练”的调查中,如下表所示:
B14
仅30.2%的学生选择了完全符合,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在汉语口语课上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汉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但实际上只有30.2%的学生真正接受到了这种训练。
因此,一个合格的口语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将理论用于课堂实践中的能力也影响了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四)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手段老套、方法单一
目前汉语口语课的教学,还受到如前面所述的原有教学模式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兴趣,也就影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九五”期间,各高校就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研制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各高校也为汉语的口语教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为汉语口语教学的信息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但是,几年来,汉语口语教学课件的开发却仍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我区的汉语口语课程有的虽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但是课堂仍然是黑板加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学手段缺乏生动性,影响了学生进行汉语交际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即使有的教师比较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也是任意而为,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三、改善汉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我区目前的汉语口语教学的状况,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一)增加教学时数,加大对汉语口语的教学力度
学生认识到汉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但我们给予学生的训练量不够,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时数,加大对汉语口语的教学力度。笔者常年从事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在对部分高校同行就口语课时数问题的访谈后,初步认为每周4课时的教学时数较合理。
(二)选用或编写适应性强的汉语口语教材
目前,新疆的汉语言教学绝大部分选用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查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民族汉语教材书目2012》,我们发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口语教材也非常少,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言专业学生的只有陈光磊等主编的《直捷汉语口语》,因为目前没有高校使用,所以无法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在民族汉语教材中,路志英等主编的《发展汉语——中级口语教程(新疆版)》和王淑红等主编的《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民族版)》已在昌吉学院使用了两学年,从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反应来看,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教材的选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定,高校若能编写出更适合自己学生的口语教材那是再好不过了。以下就新疆本土口语教材的编写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本土口语教材中的语言要真正口语化,在淡化书面语法的同时注重口语语法。
2.口语教材要及时反映当前生活所需的表达,如:教材中要多出现交际中常用的句子;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力争使进入教材的每个句子都能为学生的实际交际需要服务。
3.与口语相关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吸收到口语教材中。
4.从语篇衔接的角度考虑,会话语篇中有哪些回答模式,独白语篇中有哪些衔接模式。每种模式中又由哪些具体的形式体现,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选择最得体的一种,这些模式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编入口语教材当中等,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者参与研讨。
5.目前笔者正在积极与相关专业人员商讨汉语口语电子教材的开发事宜,若能实施,应该会对提高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言专业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有所裨益。
(三)提高汉语口语课教师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水平
1.各高校可制定旨在提升汉语口语课教师理论水平的奖励制度,如对发表与口语教学相关的科研论文、研究与口语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口语教师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撰写并发表论文进而内化于教学实践,最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定期聘请双语教学界的知名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开阔教师眼界,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
3.定期举办汉语口语教师讲课比赛,在实践中锻炼教师的授课能力。
4.提倡汉语口语课教师在课外通过各种媒介与学生沟通,如腾讯QQ、微博、微信等学生喜用的交流平台,增进师生情感,赢得学生信任,有助于教师在口语课堂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改进汉语口语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对汉语口语课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及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的培训,培训力度视教师掌握程度而定。
2.鼓励教师组成团队进行口语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对经试用后效果显著的课件给予奖励。
3.可以从学校层面开展与兄弟院校的合作,集中优势资源与优秀教师进行汉语口语多媒体教学的联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4.开展学生对汉语口语课程多媒体授课质量的评价工作,并将学生评价认真而及时地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在我区,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汉语教师,在承担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任务上,应该责无旁贷。民族学生尤其是汉语言专业的学生,为了顺利通过新型的汉语水平考试,将来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更需要在大学期间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汉语。提高汉语言专业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不仅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每个教师一直思考的重要课题。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10.
[2]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世界汉语教学连载,1996: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