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2013-11-14李迎迎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4期
关键词:应用程序图书馆用户

李迎迎(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1 引言

3G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移动阅读已经成为整个国民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12年的《地平线报告》提出未来三个不同时间阶段中,六项值得关注的、对教育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新兴技术,移动设备应用程序(Mobile Apps)就是六项技术之一。《地平线报告》主要是对教学、学习和创造性研究等领域具有重大潜能的新兴技术进行介绍,自2004年以来已经连续推出9年,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智能手机、IPad、IPhone以及一对一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已不再陌生,并且在不是很长的时间内,它们成为了很多人不能离开的“必需品”。iPad等移动设备的增加引起了移动应用程序的爆炸式增长。移动应用程序作为网络内容和社会化入口的连接方式,集平台、资源、社交等为一体,是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移动阅读的基础,各种强大的App已成为应用在各种移动智能设备上的主要表现方式。我国是全球App下载增幅最快的国家,APP下载量的增长已经达到870%。简单实用的App相比传统浏览器拥有更便捷、丰富的用户体验,目前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各类文化传播机构都已经加入到APP服务队伍中。因此,图书馆行业开发相应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开辟全新的服务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2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Mobile Apps)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起初典型的应用程序单纯的是为了娱乐,现在的APP多指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目前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里面的 App Store,Blackberry用户的 BlackBerry App World;android的Google Play Store,诺基亚的ovi store。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等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近年来各种实用的App越来越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移动设备应用程序(Mobile Apps)是指智能手机等手持设备的附加软件,是开发者将新服务或新内容提供给移动设备的首选方式。

2011年苹果在全球引起的浪潮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APP应用,相较于WAP站点的不温不火,手机APP拥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以Apple的App Store为例,最初只有不到500个APP应用,3年的时间内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500 000,累计下载次数更是高达15 000 000 000并呈几何形式增长。在爱尔兰都柏林圣凯文中学,学生已开始用轻便的平板电脑(iPad)从网上下载课本代替厚重的书本,学校服务器里已包含所有课本,下载后就可使用。功能完备的平板电脑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吸引力,互动性更强。在国内诺基亚为中国手机用户提供了第一个互动在线移动学习服务“行学一族”,它整合了众多权威教育和出版机构的学习内容,使用户实现了边走边学、随时学习和交互学习。其他手机厂家也都开始注重“移动学习”功能的嵌入。

适用于图书馆的APP客户端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资源检索、信息公告、信息查询、参考咨询、读者反馈等。APP作为技术工具可以将虚拟与现实世界联接起来,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推出的名为“Virtual Tour”的APP,可以为用户提供虚拟导航和馆舍介绍服务;APP也可以成为新的用户培训工具,例如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图书馆推出的Library skills等关于图书馆技能培训的专题APP;大英图书馆推出iPad新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将提供超过4.5万部电子版历史经典名著,iPad用户下载程序后即可阅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NationalLibraryBoard,NLB)开发推出的“MobileRead”免费应用程序,图书爱好者可以通过手机中的“Mobile Read”免费获取自己挑选出的短篇小说,阅读相关的书籍。与国外相比在APP开发、应用与整合能力方面我国还有些差距。

国内也有类似的移动应用软件,例如“古诗诵读”,用户可以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和基于IOS操作系统的iphone、ipad等多种方式下载、阅读。该软件有泛读、释读、录音、赏析、默写等多元功能,并在设计中使用一些明快清新的色彩,提供了深入而切身的体验机会,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对于移动交互设备应用程序的开发研究,对我国移动互联网通讯事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传播知识的机构,国内图书馆尝试利用APP等新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只有少数,即使有APP服务其内容形式也比较单一,大多是传统业务的延伸,或者在交互设计、用户体验以及商业模式上多照搬照抄国外系统,模仿、趋同现象明显,扎堆开发现象较为明显,缺乏创新性和品质感。因此,对于应用于图书馆的APP的研究是图书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泛在化信息服务的基础。

3 应用于图书馆的APP设计原则

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主要分为市场调研与用户需求分析、概念产生与草图表达、设计确定与原型制作、编码实现、模拟器测试、真机测试、程序打包、分发部署、用户体验与易用性测试等环节。对于邮件这一经常使用的工具来说,当它应用在计算机设备中,由于计算机使用的是大屏幕,精确地鼠标操作,所以邮件应用在计算机中就提供了较多功能。然而应用于移动设备的邮件应用仅需要关注用户使用时最关注的事情:查看、创建和发送邮件,这就需要对用户界面进行精简。移动设备较计算机来说屏幕尺寸较小,由于自身的特点经常处于移动状态,用户经常在充满干扰的环境中使用,对其没有特别复杂的操作要求,只需要满足非常简单地操作应用,并要求可以随时切换到移动设备的其他应用程序。通过对美国苹果公司iPhone与谷歌Android系统世界两大最炙手可热的移动交互设备和移动交互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进行APP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1)简洁易用性

应用程序的生命力取决于软件的易用性,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学习,但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在相对稳定环境的利用时间较短,经常进行的是“片状式”的学习。另一方面移动设备的屏幕相对较小、键盘按键数量有限、网络传输费用高、操作也相对不便,因此在设计APP时内容应尽可能简化操作,按钮和操作等用尽可能少的、明确的词表达,要重视界面按键的分布及细节处理,尽量避免内存占用过大,设计清晰且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导航,保证用户每次只需要从平级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将主要内容以最醒目的方式展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在比较自然的按键条件下实现对程序的操控。

(2)可扩充性

移动应用既应该给予用户足够的性能感知,又需要考虑程序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程序设计开发的时候在能够满足单位目前的业务需求,同时要预见到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新增或者变更的业务需求。系统应提供必要的配置管理手段,为今后的功能扩充预留一定的余地,方便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即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在数据、业务和集成三个级别上能方便地扩充和升级。这就对软件设计开发提出了开发扩展和关闭修改两个要求。开放扩展可以为软件添加功能,关闭修改可以保持软件的稳定,能够在不修改原来已经测试通过的代码的基础上扩展模块的功能。

(3)用户可控性

糟糕的性能意味着应用程序的设计基本没有意义,移动设备是性能受限的,因此对于移动应用来说性能是最先要考虑的方面,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愉悦的使用经历。系统应满足包括使用单位现有的绝大部分需求,并允许用户来开始、控制动作,而不是程序本身。同时对用户实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以防止非法用户的侵入,这就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性控制。在技术操控性方面,一款优秀的移动应用程序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未来移动交互设备会向带投影机模式的“手势交互”方向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应用程序将变得更为人性化和智能化,给予用户更为直观和亲密的互动交流。

(4)可移植性

由于用户使用的手机型号各异,手机具备的处理能力、屏幕大小、操作系统以及操作方式都各不相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有许多应用程序,但由于软硬件不兼容问题严重,导致其盈利能力被大大地削弱。因此,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屏幕大小、操作系统等因素,以方便移动应用程序的移植。针对世界各国使用语言的不同,开发时可以尽量使语言和程序相分离,从而符合不同语言类型手机的需要。

相关调查显示,作为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绝大部分的用户只会应用到APP的非常有限的功能,只有很少的用户才会用到所有的功能。因此,在进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开发时应该尽量专注于产品核心需求,即将用户最需要用的功能加入,舍弃那些少数人才会用到的功能或者不常用的功能,否则考虑开发的是适用于电脑等设备的应用程序而不是手机应用程序。

4 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的建议

通过对于APP服务进行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对于移动终端使用者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希望图书馆通过手机提供个性化推荐与定制信息等服务,利用APP将特色资源个性化推送给特定用户。国内图书馆对于利用APP这种新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APP的研究中模仿、趋同现象明显,缺乏创新性和品质感。国外数据库商的APP开发已渐成潮流,鉴于国外对于APP使用的成功经验,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应当在借鉴国外领先实践的基础上,利用APP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泛在化信息服务。图书馆应当在对本馆用户实际和潜在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服务项目、集成资源类型,关注用户潜在移动信息需求。

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引进一些有比较成功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根据大学生的特性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服务于读者,深入挖掘并集成高校图书馆本馆的信息资源以及特色馆藏资源。利用APP这种特殊的资源搭载的多类型、集成化技术平台,与其他先进的移动技术相结合,拓展服务功能,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相结合,使APP从简单信息资源检索到更深入的专业信息资源提供转变,提供适合移动设备过程的、更加细化的、更实用的各种资料而不是冗赘全文信息,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用户体验,内容形式要丰富多彩以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在活动推介、知识素养教育、学科情报服务等领域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和本地移动供应商、数据库出版商或者擅长移动网站设计的市场营销公司合作进行适用于图书馆的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例如,我国国家图书馆通过与移动通信集团合作进行了适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移动应用程序服务的开发。数据库商拥有自己的数据库访问平台,通过与数据库商的合作,成员图书馆可借助这一有效平台开展移动服务。采用与第三方技术合作开发程序的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移动终端系统、显示规格和权限认证等问题。

在苹果的APP Store中,每款应用都有相应的用户评论模块。因此,在进行APP程序开发使用的过程中同时要做好APP的用户评价分析工作,较全面地把握用户对于移动应用程序服务的满意程度、用户关注的主要方面、影响用户使用的主要因素以及所提出的建议等,为APP的维护和升级提供重要信息。

5 结语

在国外图书馆及诸多其他文化传播机构的实践表明,APP在数字资源推介、信息素养培训等各项服务上都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即时移动需求。在泛在环境下,APP作为一项值得关注的热门技术,已经成为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理念的有力工具和手段。相比之下,我国图书馆亟需在借鉴国外领先实践的基础上,从需求调研、功能设计、资源开发、产品推广等方面不断把握APP等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特别是要强化APP的个性化推送、知识服务和品牌营销功能,推进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移动应用程序具有的许多特性决定了在高校图书馆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略述了APP的相关知识以及开发设计原则,期望能对我国移动交互设备的发展与应用程序开发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朱雯晶,张磊,等.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的探索实践[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5):13~18

2 周满英,任树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16~18

3 Fletcher J.Mobile Web VS Apps:What's Right for Your User[J].Multimedia Information&Technology,2011(37):77~79

4 中国成全球App下载量榜亚军,增速高达870%[EB/OL].http://www.dianru.com/news-167,2012-02-06.

5 熊思浩.爱尔兰一中学用iPad取代课本[N].大众科技报,2011-09-06(03).

6 杨志刚 编译.大英图书馆与Bibliolabs合作,推出iPad平台阅读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1(9):16~16

猜你喜欢

应用程序图书馆用户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图书馆
关注用户
飞跃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
关闭应用程序更新提醒
三星电子将开设应用程序下载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