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思考*
2013-11-14郑学艳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
郑学艳(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
1 引言
不可阻挡的社交网络热潮在全世界兴起,互联网社交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社交网站用户数量为2.44亿,社交网站用户占网民比例为 47.6%。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在2012年3月发布的《世界社交网络使用: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报告称,2012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将达到14.3亿人,比2011年增长19.2%,报告预测,2012年63.2%的互联网用户将每月至少登陆一次社交网站,到2013年这一比例将会升至67.6%,2014年升至70.7%。社交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肩负文化传播与交流使命的图书馆而言,应用社交网络是图书馆信息传播方式的一次巨大革新。国外图书馆已广泛地应用社交网络开展信息服务,国内图书馆界当高度关注社交网络的发展并因应现实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辟新的服务平台,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展现于读者喜闻乐见的社交网络环境中,以有效推动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升级。
2 社交网络与图书馆
2.1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简称SNS)是指以实名交友为基础,基于用户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活动等,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服务,属于目前社会化媒体中较为主流的一种形式。创建于1995年的Classmates.com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意义的第一个社交网站,其他社交网站迅速跟进,包括 Myspace、YouTube、Orkut、Facebook、LinkedIn、del.icios.us、Flickr等。整合了即时通讯、网络日志、留言板、电子邮箱、个人空间和视频等多样功能的社交网络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动交流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用户可以在线涂鸦、互赠礼物、市场交易、策划活动、获得开放应用程式和欣赏影片等。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可以迅速搭建朋友群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社交网络在教育领域广受欢迎。据调查,美国61%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在一个或多个社交网络注册,其中教师62%、校长54%、图书馆员70%。调查对象包括454所中国高校的一份调研报告表明,33.7%的高校已建有网上虚拟社区,用于师生、社团交流思想与文化交流,还有21.81%的高校正在开发中。2012年5月18日,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迎来全球社交网络的领头羊Facebook,2004年2月4日上线至今已拥有9亿注册用户的Facebook以160亿美元刷新了创科技类公司上市融资额的纪录,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Facebook的上市无疑是面向全球进行了一次社交网络的庞大规模的爆炸性宣传,将进一步掀起人们对社交网络的关注并燃点热情,可以预见,社交网络会以更加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到人们身边。
2.2 社交网络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
社交网路在发展初期并非一路坦途。新生事物通常不易被人认识和接受,如同数字图书馆、博客、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面世时存在诸多不认可的观点,起步之时的社交网络也备受质疑。当时,美国近半数(48%)的图书馆馆长认为创建社交网站不是图书馆的角色,并且大多数馆长对用户参与社交网络活动的可能性不是很乐观。尽管如此,令人庆幸的是,少部分图书馆率先利用社会媒体工具探索社交网络,如美国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地区图书馆通过开源工具使网站成为读者可以实现自由评论、张贴博客条目和订阅图书RSS等功能的个性化空间。美国肯塔基大学图书馆则开始利用Myspace组织和宣传读者接待日、校园或社区活动等,并用于收集新生的意见及展示图书馆的各种富有吸引力的信息。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社交网络的认识显著改变。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在2008年开始指出,社交网络是图书馆界应密切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调查,美国较大的公共图书馆中有11%在Facebook上开设站点,2011年1月的一项研究表明,Facebook上有超过15700个URL包含了“图书馆”这一名词。现在,Facebook和Myspace等网站成为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整合信息服务的主要在线社交平台,社交网站的用户注册又极为简单,对读者的加入而言并无技术层面的障碍。在图书馆创建的相同交互平台下,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和社交网内的其他用户进行所选择的交流活动,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社交。在英国,图书馆利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Flickr等开展信息服务已相当普遍。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由英国图书馆员自发建立的“图书馆之声”(Voice for the Library)微博平台,在宣传推广图书馆利用、抗议政府削减图书馆经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3 社交网络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
2005年12月创立的人人网(原校内网)和2008年3月创立的开心网是国内社交网络的两大巨头,也是较早被国内图书馆作为社交网络服务实践的应用平台。2009年11月,清华大学图书馆在人人网创建“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书友会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与支持,目前其好友总数已突破5000人,作为虚拟实时咨询模式的新尝试,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在图书馆主页和人人网推出图书馆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实时回答读者提问,该服务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反响,每日最高用户超过千人,短短一个月内就在人人网上吸引了1000多人的关注,迅速成为网络各论坛讨论的热点,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现在,“小图”实现的主要是逗闷子、图书馆知识问答、查询馆藏图书、查询百度百科、自我学习和训练等五项自动聊天功能。
2009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开心网创建其开心图书馆“涂书寮”,为了充分调动读者参与利用与宣传推广此新型服务的积极性,他们的做法是读者可将开心网账号与一卡通卡号进行绑定,建立开心积分账户,依据《图书馆开心号积分奖励办法》可享受各种积分奖励。2010年9月,上海青浦图书馆入驻开心网,目前粉丝已超5220人,该开心图书馆的官方发帖者深得社交网络语言艺术之精髓,所发布信息具有可读性强、吸引眼球、能激发思考、文字活泼幽默等特点,常能引发读者的关注并参与转发及评论。
国内图书馆利用人人网或开心网创建社交网络服务平台的较少,但利用微博这一社交网络新宠展现资源与服务的趋势日益突显。2011年世界读书日期间,首都图书馆微博开展了“图书交换大集”活动宣传,从发布活动预告到即时发布现场情况,再到参与者“晒”换书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将整个活动的情况真实、完整地记录在案,活动消息和跟进报道在微博上发出后,首都图书馆微博的“粉丝”人数迅速飙升,且活动当天到现场参加的人数也达过千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2年5月31日,重庆市政府宣布“重庆微政务”发布厅新增31个官方微博,这是该市继第一批32个政务微博上线后的第二批政务微博,正式在新华网、华龙网、新浪网、腾讯网上线,重庆图书馆微博名列其中,说明公共图书馆微博的影响力日益显现,其在肩负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鼓励群众参与治理等使命的微政务平台下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图书馆微博作为微政务平台之一发布,这将起到显著的模范效应,必将引发越来越来图书馆的效仿。
3 加强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的几点思考
3.1 建立图书馆与读者的新型关系
2011年1月2日,美国华盛顿的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网站发表了阿尔弗雷德大学教学馆员Brian T.Sullivan撰写的 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大学图书馆尸检报告,2050)一文,再次引发人们关于大学图书馆乃至图书馆是否消失于未来的思考。确实,随着亚马逊Kindle电子书等数字媒体的应用、搜索引擎技术的升级换代和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等,许多读者不需要通过传统形式的图书馆获取其所需的图书或问题解答,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面临被疏离的危险。图书馆不能坐以待毙,唯有变革,才可能避免图书馆的生存空间被不断蚕食,社交网络的兴起,恰恰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传统关系的改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社交网络中,图书馆与读者是建立在相互信任、注重双方沟通交流和互为支持基础下的朋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的成功确立,将重塑图书馆的文化魅力,吸引广大读者回到图书馆中。
3.2 发展交互式的学习分享模式
图书馆历来是人们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学习场所之一,但读者在图书馆中往往处于单向的、缺乏互动,尤其是缺乏相同学习兴趣群之间互动的借阅环境下。借助于Facebook、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图书馆得以探索和发展交互式的学习分享模式。图书馆界著名的竹帛斋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于2011年2月6日在新浪微群平台创立了“图林微群”,目标是建成一个进行学术探讨与传递、推广大众阅读和了解图书馆发展态势的社圈。“图林微群”中竹帛斋主发起的“学者的枪口应该对准谁”、杭州图书馆发起的“大学图书馆能否向公众开放”和博广发起的“图书馆未来”等话题,其实正是当时不少图书馆界人思索中的话题,吸引了人们共同参与讨论和分享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成功范例及存在问题、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冲击等等问题的种种见解,互动交流的过程既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知识积累和提升自身素质的学习过程。社交网络的应用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开放,人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畅所欲言,极大地促进读者主动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群体网络中去表达、分享和互相协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效应。
3.3 增强读者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是社交网络的一个突出隐患。以新浪微博帐号设置为例,如果选择不慎,用户个人资料中的姓名、生日、博客、邮箱、QQ及MSN等信息就可能完全暴露于所有可以访问该微博的来访者面前。有研究显示,如果攻击者在美国能获得一名用户的邮政编码、生日信息和性别,就可以根据手头各种来源的用户信息库以87%的概率识别出该用户的身份。用户的重要隐私信息万一泄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譬如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猜测或破解成功银行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并恶意转走款项,更有甚者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图书馆要设法增强读者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可参考以下方法:一是在图书馆社交网络平台上倡导读者以“最少化原则”填写或修改个人资料,尤其是家庭住址、电话等较为私密的信息更加要慎重,事实证明,隐私信息公开越少,被他人恶意利用的风险自然越低;二是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的话题功能,主动策划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若干热门话题,大力宣传用户隐私保护的意义、警示案例与基本策略等内容,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与足够重视;三是编发读者信息安全指南类宣传册,或制作相关的Flash视频资料,并在图书馆网站及其社交网络平台首页的明显位置呈现。
3.4 重视读者的心理调适问题
如电话般普及的社交网络让人触手可及,逐步演变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社交网络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关注。澳大利亚的一个代表消费者卫生保健组织的机构所做的研究调查发现,社交网络会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增加心理压力。报告显示,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总会觉得有人在联络他们,他们应及时回复,以免遭到抱怨。同时,他们还时常要为使自己的身份资料吸引人们的眼球而绞尽脑汁,甚至寝食难安。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读者以健康心态合理地利用社交网络,关注他们社交心理障碍的表现并及时予以疏导,让他们掌握有关社交网络的知识、技巧和艺术,引导他们学习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知识,从而促成他们较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社交网络,明白了个中道理,心病自然迎刃而解。
4 结语
如果将时代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带来的挑战当作一场战争,毫无疑问,社交网络是现代图书馆的必争之地。谷歌在社交网络方面的尝试屡经Orkut、Wave和Buzz等数代产品的失败仍坚定推出社交网站Google+,微软也发布了最新的社交网站So.cl。未来的社交网络之间竞争必越加激烈,也将有更多图书馆醒觉忽视社交网络的应用即意味着漠视读者的真实诉求,意味着与读者的距离渐行渐远。总体而言,国内图书馆在利用社交网络服务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图书馆通过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所发布信息的转发与评论等统计指标数值过低,说明相当数量的图书馆社交网站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欠缺常态、必要的互动。事实上,应用社交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现代网络环境下人际交流的互动,因此,互动是图书馆社交网站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如何成功地促进社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2012-01-16.
2 新浪科技.eMarketer预计今年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达14.3亿[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2-03-16/02386842507.shtml,2012-03-16.
3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0—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市场研究报告[EB/OL].http://report.iresearch.cn/1658.html,2012-02-20.
4 姚飞,等.图书馆服务与社交网络整合研究——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实践案例[J].图书馆杂志,2011(6):24~28
5 谢晓丹.社交网络:互为师生大平台[EB/OL].http://www.edu.cn/sns_12216/20120425/t20120425_769905.shtml,2012-04-25.
6 DLF OCLC 2007年报告.图书馆和社交网络[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3):66~70
7 建中读书(吴建中博客).社交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yyc7.html,2012-03-22.
8 清华大学图书馆.让“小图”更美丽——图书馆信息服务机器人形象暨最佳问答征集和评选活动通知[EB/OL].http://lib.tsinghua.edu.cn/dra/news/annouce-ment/3068,2012-03-08.
9 舒琳.图书馆借力微博提升服务[N].中国文化报,2011-05-17(5)
10 胡虹.“重庆微政务”再添新兵第2批31个官方微博上线[EB/OL].http://cq.people.com.cn/news/2012531/20125311430334027388.h-tm,2012-05-31.
11 Brian T.Sullivan.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Academic-Library-Autopsy/12576,2011-01-02.
12 图林微群 [EB/OL].http://q.weibo.com/244543,2012-06-03.
13 陈小方.社交网络让人焦虑不安[N].光明日报,201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