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启示

2013-11-12孙家峰柯晓扬杨春和丁建华

职教通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常春藤体系生命

孙家峰,柯晓扬,杨春和,丁建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05年1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2]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纲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并指明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

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3]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首先必须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公民培养好了,人才也就有了,社会才能和谐。为此,探索、构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以期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和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构成

“常春藤”是一种常绿攀援藤本植物,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可入药祛病,同时,它象征着忠诚与友谊、欢乐与活力、生命力和希望,并且“常春藤大学”时常作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以“常春藤”命名这一创新高职教育观,旨在寄语生命的美丽、和谐与顽强。期望通过该体系的构建来探寻高职人才培养中学校、社会、家庭的有机结合点,以及高职学生、高职教育、和谐社会构建三者协调发展的规律和运行机制,从而为探索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参考,进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常春藤”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1.“常春藤”生命教育的内涵。“常春藤”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者的示范和引导,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高职教育诉求转化为高职学生基于个体生命存在和持续发展的自发需求的创新教育观。

“常春藤”生命教育源于高职校育人一线的实践,意在通过实践的检验反作用于高职教育之育人实践,以期培养以德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常春藤”生命教育对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积极探索,是对高职教育人才观的个性诠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4](以下简称《意见》)中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表述之“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全面发展”是“常春藤”生命教育的内涵所在,引导学生自发培养利于其个体生命存在和发展所需的生存技能、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外延所在。

“常春藤”生命教育试图将现实教育之诉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自发需求,是对教育认识的深化,是对现实学校教育避开浅俗的功利结果和生涩的哲学命题两个极端认识的企盼。

2.“常春藤”生命教育的特征。“常春藤”生命教育归属教育理想之“全人教育”的范畴,是对传统生命教育理念的延伸和升华。作为传统生命教育的延伸,“常春藤”生命教育以“尊重生命、助长生命、成就生命”为基点,确立其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统揽地位。它是对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和培养体系的再思考和重新定位,是对高职教育的资源和教育活动的重新整合,以期实现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高职教育目标。

“常春藤”生命教育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教育,以和谐社会为时代背景,强调教育活动中教师、学生生命主体的对等性,在两者生命的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中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诉求;强调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高校的社会服务性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常春藤”生命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者在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中要坚持“以爱为源,润泽生命”的宗旨,把握“全程、全面、全员”的方法论,把高职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身心的协同发展,进而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品质。

(二)“常春藤”生命教育“Do Re M i”实践平台架构

通过在高职校育人工作一线的长期实践,我们构建了“常春藤”生命教育“Do Re Mi”实践平台(见图1)。该平台由“1”个目标、“2”个层面、“3”条途径构成,是“常春藤”生命教育观对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教育“如何培养人”的实践探索,是对《纲要》提出的战略主题中“三个坚持”在高职教育层面具体化的积极尝试,是“常春藤”生命教育内涵和特征在高职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图1 “常春藤”生命教育“Do Re Mi”实践平台

1.“1”个目标。即以培养“以德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目标。它体现于实现生命个体的人的自我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自我和谐,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晰与其自身条件一致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帮助其努力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即通过培养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应对危机的能力,引导其体验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对社会具有价值的成就感,进而明晰个体与他人、社会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人与自然和谐,即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多样性和珍惜生存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的习惯养成。

2.“2”个层面。即自然生命和人文生命。自然生命层面体现生命的自然属性,重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人文生命层面体现生命的社会属性、精神性,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条途径。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创新的模式塑造人,以繁荣的文化熏陶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体现于理论促进观念更新、理论指导制度创新、理论推动队伍建设。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高职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和“两课”的重要作用,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以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抓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引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以创新的模式塑造人,体现于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之路,体现于深化教研科研、提升教学水平,体现于创建“生命课堂”。这就要求高职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建立由行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研科研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打造出一支由生产实践一线技术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新型“双师”队伍;用经营的理念引入社会力量提升办学水平,通过订单培养、联合办学、技能拓展培训等方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课堂教学“五带进”,即:(1)实行教学民主,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懂得文明教养;(2)创设学习情景,把“兴趣”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3)改善师生关系,把“关爱”带进课堂,使学生得到人文的滋养;(4)强化主体意识,把“激励”带进课堂,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挖掘学生潜能,把“创新”带进课堂,使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以繁荣的文化熏陶人,体现于着力推进“七彩丝带”工程。所谓“七彩丝带”是指以文体、科技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文青丝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悦纳蓝丝带”,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丝带”,以奉献爱心、服务他人和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感恩红丝带”,以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平安黄丝带”,以关爱女性为主要内容的“靓丽粉丝带”,以就业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成就金丝带”。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人文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启发,实现其自身素质的有效提高,进而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现实需求

(一)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是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之必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优秀代表,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我国进行30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深层次矛盾突现,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5]《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4]教育部消息,2011年,我国高等职业学校1 280所,在校生744万人。(《文汇报》2012年5月15日)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高职校人才培养体系探究,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而构建和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需要,“常春藤”生命教育倡导培养以德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今国际国内环境对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之必然。

(二)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之使然

教育结构确定和调整的根本依据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自我国成为WTO正式成员国以来,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与受教育者对高层次教育的需求同时增长。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数量上满足了前者需求的增长,但在质量上远远滞后于后者需求的增长。现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注重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应岗和上岗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注不够。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常春藤”生命教育在注重教给学生生存能力(应岗、上岗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在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基础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来带动高职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实则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之使然。

(三)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是高职学生成长发展之实然

当前高职院校招生门槛相对较低、大部分专业文理兼收,高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偏科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小学阶段总是忽视学生主体生命成长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片面应试的消极影响造成智育一枝独秀,形成知识偏狭的弊病和学业成绩至上的功利心态,扭曲了教育的目标与理想。然而,应试教育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话题,需兼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全局的视野来探讨,不存在十全十美或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能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6]

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给学生提供使其能获取一定生活水准的知识和技能之生活能力,更提供给其生命之能力(树立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观,明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抛弃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企盼什么、拒斥什么的人生观)[7],既是对中小学应试教育中素质教育缺位的最好补位,更是高职学生成长发展之实然。

三、“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实践启示

(一)“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彰显了其对高职校教书育人全局的统揽作用

“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克服了以往在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简单局限于教学改革、德育、专业建设等单方面研究的缺陷,在实践中,我们立足和谐社会视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探究,形成了“抓住一根藤,凝聚一班人,培养一个人”的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推陈出新,各类教育资源、各项教育活动得到充分、有机的整合;教研、科研氛围浓郁,教师的使命感、责任心、育人的方法性、教学的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引入社会办学力量,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了一批紧密型校外基地和一支由实践一线技术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新型“双师”队伍,有效地推动了专业结构调整;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特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明显提高,师生集体归属感显著增强,有力促进了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育人和社会效应,充分彰显了“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对高职校教书育人全局的统揽作用。[8]

(二)“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凸显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

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以德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常春藤”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层面的教育理想,但这样的诉求不可能在学校生活中全部完成。所以,我们建立了从学生入校时即对其个人和家庭状况进行摸底以尊重其个性成长的服务机制,建立了辅导员至少每学期与每一名学生谈话一次、与家长电话联系一次的沟通机制。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上鼓励教师把课堂搬到企业、放到社会生活的一线;在党团组织活动、校园文化“七彩丝带”工程的推进中,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拓宽视野、接受锤炼、增长才干。在“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探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点,力求最大程度的发挥三者的合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渗透的系统工程

“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渗透的系统工程,其实效性的体现是长期的过程,尚有很多现实的困难有待克服。高职校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需要转变观念,避免使之成为局限于身心安全、“两课”等局部环节的渗透教育;需要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常春藤”生命教育体系所需的意识和技能;需要搭建平台,加强“常春藤”生命教育科研,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育,或可理解为积极地影响人、成就人。生命如歌,“常春藤”生命教育观力求“1”个目标通过基于“2”个层面之“3”条途径加以实现的实施平台的架构,把高职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现实诉求转化为高职学生基于个体生命存在和持续发展的自发需求,以“以爱为源,润泽生命”的理念和“全程、全面、全员”的方法论为“弓”,必将奏响生命乐章“Do Re Mi”和谐之声,从而推动高职师生、高职教育、和谐社会三者的和而共“升”。

[1]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01-19(A1).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7_zcwj/201110/xxgk_125717.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A1).

[5]三峡大学团委.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EB/OL].http://www.chinaedu.edu.cn/.

[6]孟盛.“而立之年”看高考[J].廉政望,2007(6).

[7]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8]孙家峰.创新人才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J].教育与职业,2012(25).

猜你喜欢

常春藤体系生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常春藤口服液中4种皂苷
常春藤繁育技术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