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王适娴的技战术分析*

2013-11-12怡,沈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远球杀球后场

盛 怡,沈 赢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本文就王适娴在2010 年和2011 年5 场重要比赛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她的优势,发现她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其进一步提升自身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观看2011 年丹麦公开赛王适娴vs 成池铉、2011 全英公开赛王适娴vs 彭缇、2010 世锦赛王适娴vs波萨娜、2010 世锦赛王适娴vs 姚洁、2010 亚运会王适娴vs 金达文5 场比赛录像,结合技术统计,对我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王适娴的比赛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发球技术应用分析

表1 各项发球技术运用(次/场均)

从表1 可以看到,王适娴在发球技术的应用上,基本上只用了2 种发球技术,正手高远球和正手网前球,2 种发球技术分别占个人总发球使用率的59.91%和38.68%,反手网前和正手平高球几乎没有使用。王适娴以正手发高远球为主,有效的调动对方并削弱其进攻的威力,延缓对方的进攻速度和时间,加大对方回击时的难度,从而减少对自身的威胁。在适当的时候,运用正手发网前球技术,增加对方接发球的难度,有效的限制对方直接接发球反攻,或接发球后有目的地抢网或突击扣杀。

2.2 前场技术应用分析

表2 网前各项技术运用(次/场均)

根据表2 可以看出,在网前球的处理上,王适娴有着明显的优势,使用最多的是挑球,其次是搓放和勾对角,正反手的运用相对较平均,搓放球和挑球技术的使用率较高,分别是24.6%和55.8%,其中挑球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挑球技术一般是在被动情况下运用的一种过渡球,但在比赛中王适娴挑球技术的运用并非都是在被动情况下所运用的。通过观看比赛,王适娴即使在不被动的情况下,也经常运用有弧度的、速度较快的挑球来打乱对方节奏和步伐,为自己的进攻做好充分准备。网前搓放小球是一种进攻性较强的技术,王适娴的搓放球在网前技术中运用率较高,而且成功率也很高,通过勾对角和挑、推后场的配合运用,她的网前技术在这5 场比赛中体现出了很好的优势。由于对手对网前球控制能力较强,所以王适娴的扑球技术使用率相对较少,平均每场2 个左右。

2.3 中场技术应用分析

王适娴的网前球技术细腻,手腕灵活,这种优势在中场球的处理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表3 数据显示,她在中场球的技术应用上,放网前小球和接杀球勾对角是其使用率最高的2 种技术,分别占中场球总数的49.4%和24.75%。在中场球的处理中,挑高球的使用率相对较低,这样也就避免了对手发起的连续攻击,让自身处于被动状态,但同时也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在比赛中,平抽挡和反抽的技术运用率低,平均1.2 次/场,说明王适娴在处理中场球时不够积极主动,争取主动进攻的意识不够强。

表3 中场各项技术运用(次/场均)

2.4 后场技术应用分析

表4 后场各项技术运用(次/场均)

从表4 的数据中可以发现,王适娴的后场高球使用率最高,正手高球、反手高球、头顶高球总数占后场技术使用率的41.28%,这说明其后场技术较多运用高球多拍技战术打法,其目的是利用高远球来进行调整和过渡,消耗对手的体力。同时,吊球和杀球分别占后场技术使用率的39.77%和18.62%,表明王适娴组织进攻能力比较强,在利用高球多拍消耗对手体力的同时,在适当的时机配合吊球和杀球突击进攻,运用拉吊杀相结合给对手回球造成困难。在正手上,吊球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高远球,利用拉吊结合战术打乱对手前后场步伐和进攻节奏,并掌握时机主动杀球进攻。反手技术使用很少,说明其尽量避免运用反手击球技术,在反手区接球更多的使用头顶击球技术,因为相对来说反手击球威力较小、落点不易控制,只有在一些被动的情况下才会运用反手击球来过渡。头顶区,头顶高球使用率为23.49%,表明其在头顶区域多采用高球进行防守和过渡,将对手压制在底线附近。杀球使用率为18.62%,可以看出王适娴后场进攻不够积极主动,其中正手杀球为12.08%,头顶杀球为6.54%,说明王适娴在机会很好的正手情况下,杀球使用率较高,而头顶被动情况下,多以防守为主,杀球抢攻应用不多。

2.5 得分技术应用分析

从表2、表3、表4 中得知,王适娴网前技术细腻,后场多靠拉吊杀结合来控制对手,组织进攻能力较强,利用高远球打到对方后场两角,把对手紧压在底线。根据表5,王适娴平均每场杀球得分5.6 分,网前得分3.8分,高远球得分1.2 分,对方失误得分24.4 分,连续得分7 分,说明其主要得分手段依靠自身回球线路和落点得当,造成对手回球失误而得分。其次是杀球得分,杀球技术在其各项技术使用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在得分手段中杀球得分率为13.33%,仅次于对方失误得分,这说明王适娴的杀球成功率较高,并且对杀球时机的掌握很好,不轻易主动杀球,利用拉吊限制对手,打乱进攻节奏,当对方回球质量差时,就直接扣杀进攻。王适娴的网前技术是非常突出的,网前技术细腻,手腕灵活,假动作多,在2010 年网前得分排名世界第一。在网前球的处理上,利用步伐快的优势,主动抢点,搓、放、勾、推运用自如,很多情况下造成对手被动,或者利用网前球转守为攻,扭转被动局面。高远球得分率为2.86%,从数值上来看,并不是很高,但是很多得分球都是依靠其落点准确的高远球来造成对方回球质量不高,形成进攻机会。通过观看比赛录像,王适娴在场上的失误很多,在同成池铉的比赛中,2 次连续失分3 到4分,失分原因并不是因为对手的回球质量高,基本都是由于非受迫性失误造成。

表5 得分技术运用(次/场均)

2.6 失分技术应用分析

表6 失分原因统计(次/场均)

从表6 得知,王适娴失分率最高的是接杀球,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回球质量不高,造成对方主动进攻,有些杀球是对方的突击进攻,造成其接杀球失误。吊球的失误率也相对较高,对手的后场高远球质量高,将其压制在底线附近,王适娴想通过高质量的吊球过渡,转守为攻,因为过分要求吊球的精确度,最后造成自己的失误。从表5 我们可以看出,王适娴的高远球得分率只有5.24%,但是在失分率中高远球占到14.89%。杀球失误率也达到了12.77%,与表5 中的杀球得分率相差无几。从比赛录像中可以看出,急于求成,过分追求杀球路线是造成王适娴杀球失误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2.7 各段落得失分统计分析

表7 各段落得失分情况(次/场均)

从表7 得知,王适娴的主要得分在前4 拍段落和5~10 拍段落,同样失分最多的也在这2 个段落,相比较前4 拍段落和5~10 拍段落,得分率分别是29.63%和40.74%,说明其发接发抢攻的意识还不够,发球落点单一,接发球基本上以挑后场过渡为主,配合网前搓放球。5~10 拍的得分率占到将近半数,表明在这一段落,利用高质量的拉吊突击,限制对方进攻节奏,迫使对方失误,同时通过压对方头顶高远球,寻找有利的杀球机会。11~15 拍段落和16 拍以上段落,得分率都比失分率高,说明王适娴在这2 个段落里,利用重复的压后场和前场吊球,调动对方的跑动范围,消耗其体力,从而形成进攻机会,但在发接发前四拍段落中,得分率要比失分率低,表明对手在发接发上占有优势,发球的技术多样,接发抢攻意识好。

3 对策与建议

(1)在发球方面,王适娴多采用单一的正手发高远球或正手发网前球,发球技术过于单一。在保证发球质量的同时,应采用多样的发球技战术来增加对手的接发球难度。从发球的第一拍起,争取控制对方。

(2)王适娴在网前球技术的运用上优势很大,搓、勾、放使用多变,但是在网前抢点快推后场和封网扑球技术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中场技术上,平抽挡技术运用很少,不够积极主动。因此在训练中应充分利用平抽挡来争取主动,并且多加中场挑高球训练。

(4)在后场技术上,王适娴积极主动杀球相对较少,即使在后场主动的情况下,也很少有杀球进攻。所以在训练中要注重后场积极主动抢点进攻,以及杀球的突击性,加强后场球的练习,减少后场球的失误,提高准确度,同时接杀球的训练上也需加强。

(5)整体来说,王适娴主动进攻意识不强,应加强主动进攻的训练。当今的羽毛球比赛由于比赛规则的问题,更适合进攻型打法的选手,因此平时训练就要养成“以攻为主”的意识。

[1]黎加林,蒋炳长.乒乓球、羽毛球运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韩晶娜.浅谈羽毛球比赛中的战术和战术运用[J].羽毛球,2010(2):56-57.

[3]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陈哲,方立,孙秀娟.对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主要得分手段与得分能力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3):72-74.

[5]孙令奎.第12 届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1/4 决赛男双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5):71-73.

[6]李森.我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84-86.

猜你喜欢

高远球杀球后场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杀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