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3-11-11刘丽陈兆龙

关键词:实习基地自动化校企合作

刘丽 陈兆龙

[摘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当前困扰各个高校办学的一个重要障碍。本文结合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习,阐述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与企业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关键词]自动化 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生产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微机测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艺和技术工作以及管理工作,运用新技术对传统电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作。工作岗位群要求该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工作技能、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专业工作技能训练,必须有良好的训练条件和环境。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1]。如果能使学生参与到工业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训练,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实际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工艺结构、设备运行调试、故障分析与故障排除等综合训练,可使学生在良好的工程环境中获得本专业的初步工程训练。

一、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往往造成脱节现象。学生在学校学了理论,却无法立即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实践往往要等到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到工作岗位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2]。所以,实践教学在工科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现有的校内实习基地有配电屏、控制柜的设计安装和收音机的组装。通过校内实习基地的实习,使学生在电气设计、元器件焊接和收音机调试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虽然校内实习基地的条件不断完善,实习项目的日益齐全,模拟生产车间或计算机模拟系统的仿真度也越来越高,但不可能营造真实的工程环境,学生的工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不可能获得各种生产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设备运行与维修等方面的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在校内实训基地是无法培养的。就学校而言,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有专业针对性的校内实训基地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培养成本。由此可见,必须让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性实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二、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

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培养的是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熟悉工程环境,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关系到学生今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掌握一技之长,占据就业优势的保证。但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目前,我们面临的困难是:

(一)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仅不会为企业直接创造利润,相反,会给企业带来生产、管理上的不便,而学校付给企业的学生实习费用较低,对企业没有吸引力。

(二)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规模的日趋扩大,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气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已逐渐被计算机取代,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面对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有些企业考虑学生对生产流程不熟悉,易出安全和质量问题,不让学生动手,实习质量下降。另外企业大都与学校接触较少,对学校目前的教育又不太了解,联系实习也较困难。

(三) 学校也存在着教学滞后现象,学校内实训基地落后,缺乏具有系统的工程锻炼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训时虽有较高理论水平,但自身工程实训能力不足,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也进一步影响了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中需考虑的问题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应有区域特色。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依赖企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应本着互惠互利的方式,首先合作企业提供的实习方式应具有专业性,与专业实习大纲相符,满足专业的实习教学需要。此原则是保证学校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根本。在合作过程中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互惠互利,以形成密切合作关系。

(一)学校与企业合作首先要明确责、权、利的关系,要考虑企业的利益,要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可去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能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企业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高年级大学生,让学生进入企业,熟悉生产流程,使企业能把学生像职工一样对待,一样安排生产劳动,参与企业的开发与实验,为企业创造效益。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获得本专业所必备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工作、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与企业合作制定实习目标、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让企业参与进来,考虑企业、行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计划重理论而轻实践,一些实验课程也是紧紧围绕理论课程开设,只是理论课程的延续[3]。课程设置必须紧跟科技发展,课程内容既着眼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自己的区域专业特色。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增开部分有助于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课,如即将开设的电子系统设计、工程检测等课程,以适应专业的需求。对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可由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上课。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可深入到企业中去,使学生参加企业的研发、参与企业的项目,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生产安全、技术保密等考虑,不愿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高校应站在企业角度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技术合作、学术交流、免费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在学生选择实习单位中,让企业参与进来,使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企业把学生的实习看成是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通过实习选择表现优秀的学生留在企业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进行专业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双能型”(既能教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我们可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在指导学生去企业实习时,让指导老师也参与其中,对一些在实训中心进行的有较强实践内容的课程,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指导。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了解企业需求,寻找合作机会。企业缺少科研人才,教师缺少科研项目,我们可利用各自优势,让教师参加企业的项目研制,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科研能力得到发挥和提高。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为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等。这些措施既惠及企业,又提高了企业对学校的信任度,融洽了校企关系。

四、结束语

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个基本要素,学校是理论教学基地,企业是实践培训场所,学校培养了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的人才,而企业具有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其有机结合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4]。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机会、人才标准、学校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应在合作的项目中双方共同受益。学校与企业合作,有效地打破了教育只重视理论、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了对学生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择业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基金项目:校级教学研究项目(JYXM200905)

[参考文献]

[1]艾宁,阮慧敏,刘会君等.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

[2]于忠辉.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12

[3]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4]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 安徽巢湖)

猜你喜欢

实习基地自动化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建设与国际经贸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