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患者2 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2013-11-11吴兴
吴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多,其中2 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病人数的97%以上。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 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后期常常需要胰岛素治疗[1,2]。而单用胰岛素常常也并不能很好的控制许多患者的血糖,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则能在控制血糖方面有较大的改观[3]。本文对2009年3 月至2012 年3 月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40例和诺和灵30R 治疗的40 例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2 型糖尿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80 例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其中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组)治疗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1.87 ~84.46岁,平均年龄(72±6)岁;采用诺和灵30R 治疗40 例,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61.56 ~85.49 岁,平均年龄(72±6)岁。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 1999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无严重肝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者。
1.2 方法2 组患者均坚持适量体育锻炼,给予糖尿病饮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餐前15 min 常规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并且每晚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起始剂量0.2 U·kg-1·d-1,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的改变,依据血糖控制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对照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 注射诺和灵30R 0.3 ~1.0 U·kg-1·d-1,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胰岛素个体化调整;
1.3 数据采集及评价指标2 组患者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2周,分别记录2 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血糖小于4.0 mmo/L 定义为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测量心电图、血脂,血尿常规、监测肝肾功能。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显效:2 hPG 小于8.3 mmo1/L,FPG 小于7.2 mmol/L,FPG 降低大于30%,症状基本消失;有效:2 hPG 小于10.0 mmol/L,FPG 小于8.3 mmol/L,FPG 降低10%至29%,症状明显改善;无效:FPG 无变化或降低小于10%,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值,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参数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FPG为(10.79±3.82)mmol/L、2 hPG 为(15.21±4.22)mmol/L、HbA1c 为(9.03±1.03)%、胰岛素用量为(28.52±1.71)U、BMI 为(24.57±4.21)kg/m2;治疗后(6.50±1.11)mmol/L、2 hPG为(7.45±2.11)mmol/L、HbA1c 为(7.01±1.01)%、胰岛素用量为(24.42±1.83)U、BMI 为(224.76±5.42)kg/m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 和胰岛素用量都有显著地差异(P=0.424,P=0.521,P=0.432,P=0.625),但是BM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FPG 为(10.63±4.11)mmol/L、2 hPG 为(15.22±4.12)mmol/L、HbA1c 为(9.04±1.06)%、胰岛素用量为(29.28±4.64)U、BMI 为(23.89±3.78)kg/m2;治疗后(6.99±1.55)mmol/L、2 hPG 为(7.89±3.05)mmol/L、HbA1c 为(7.58±1.21)%、胰岛素用量为(228.95±4.59)U、BMI 为(26.27±3.51)kg/m2,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FPG、2 hPG、HbA1c、胰岛素用量和BMI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34,P=0.141,P =0.208,P =0.134)。观察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胰岛素用量和BMI 均小于对照组(P=0.036,P=0.039,P=0.041,P=0.021)。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参数比较 n=40,±s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参数比较 n=40,±s
?
2.2 2 组低血糖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比较观察组发生低血糖1 例,发生率为2.5%,胃肠道不良反应为7 例,发生率为17.5%,这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1 例退出临床观察;对照组发生低血糖4 例,发生率为10.0%,胃肠道不良反应为3 例,发生率为7.50%,系诺和灵30 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31),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0.024)。见表2。
表2 2 组低血糖发生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比较n=40,例(%)
2.3 2 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1 例,有效17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4 例,有效18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0.028)。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40,例(%)
3 讨论
血糖良好的控制可以减少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2 型糖尿病病情是一种渐进的状态,HbA1c 水平会随着胰岛β 细胞功能的衰退而逐渐升高,在增加口服降血糖药物剂量和种类的基础上,许多患者需要运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地特胰岛素是通过去除天然人胰岛素β 链第30 位的苏氨酸并将脂肪酸14 碳连接到第29 位形成可溶性和中性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能使其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4,5]。地特胰岛素在结构上的改进是其具有许多优势:持久稳定有效地降血糖,使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减少体重增加程度等[5,6]。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抗糖尿病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中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增加外周组织对血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肝糖原输出,降低糖异生,增强糖酵解,从而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的作用[7-9],另外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减少部分患者摄食量而控制其体重的增长[10],本文中观察组BMI 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对照组BMI 显著的上升,支持了本结论。除此之外,大量临床已证实,二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2 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的作用独立于控制血糖;另外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维持凝血平衡等机制,降低2 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1]。二甲双胍除胃肠道不良反应外,最严重是乳酸性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所致乳酸性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为3/10 万,多见于贫血、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12]。本文中观察组7 例发生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但是这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1 例退出临床观察。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低血糖事件,并且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或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可能会抵消患者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本文结果显示预混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表明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其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BMI、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明显改善,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疗效好,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总之,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是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案,并且患者依从性好,可为老年2 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1 钟远,章晓燕,胡廷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改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65.
2 杨颖,崔学利,曹硕,等.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的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53.
3 David M,Natha N,John B,et al.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Diabetes Care,2008,31:1-11.
4 李敬华,王志宏,张爱民,等.应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的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河北医药,2012,34:1642-1643.
5 李文华,林梅,刘永健.地特胰岛素在老年2 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39-42.
6 Garber AJ.Premixed insulin analog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mellitus.Drugs,2006,66:31-49.
7 丁雷,吴吉平,石国斌,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安徽医药,2012,16:1149-1151.
8 廖勤,梁泽容,屈春梅.两种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比较.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2-44.
9 何金波,王超.抵抗素与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药,2012,34:982-984.
10 Hammer H,Klinge A.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premixed insulin:effect of initiating insulin glargine plus oral antidiabetic agents on glycaemic control in daily practice.Int J Clin Pract,2007,61:18.
11 吕朝晖,潘长玉,陈家伦.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 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617-621.
12 樊永平,王燕,李玉坤.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11,3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