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群分析
2013-11-08黄志标宋伟
黄志标 宋伟
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fQRS)是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已存在或新出现QRS波群的3相波(RSR'型)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及时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AMI患者fQRS波群,探讨其在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AMI患者162例,其中,男92例,女70例;年龄40~72(57.2 ±5.6)岁;发病时间 3 ~6 h。有冠心病史者74例,高血压67例,糖尿病21例。其中,下壁心肌梗死90例,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23例,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18例,前壁心肌梗死1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4例。根据是否发生fQRS波群将其分为2组:fQRS组(n=34)和无fQRS组(n=128)。
1.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ECG-9130P型心电图机,比较2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抬高导联数及住院病死率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fQRS组梗死后发生心绞痛、死亡心律失常以及ST段抬高导联数与无fQR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fQRS波群的发生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其机制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均匀性坏死后,先形成透壁性瘢痕,这些瘢痕几乎无任何残留心肌组织,可缓慢传导电活动而不产生电活动,且只能记录到Q波或QS波。对于多灶性梗死、非均质坏死者而言,其坏死或心肌瘢痕区域存在岛状存活的心肌除极活动,但传导缓慢或波群延迟。另外,患者的室壁瘤、心肌瘢痕组织、碎裂电位也是其形成机制之一。Das等[1]对fQRS波群与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fQRS组的全因死亡率(34.1%)较无fQRS波群组的全因死亡率(25.9%)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fQRS组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P<0.01)。Das等[2]指出,fQRS 波群阳性是包括心肌梗死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率增高的独立预测因子。Korhonen等[3]研究表明,相对于QRS时间而言,基于计算机的QRS波群碎裂分析是一项更强的预测指标;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QRS波群内碎裂指数(fragmentation index)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猝死(HR 8.7,CI 3.0 ~25.6)和心力衰竭入院(HR3.8,CI 1.6 ~9.3)的独立预测指标。本研究中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例出现fQRS波群,其预后明显差于未出现fQRS者。fQRS波群与心脏瘢痕负荷相关联,可作为患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依据。
[1]Das MK,Saha C,EI Mastry H,et al.Fragmented QRS on a 12-lead ECG: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cardiac events in pae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Heart Rhythm,2007,4(11):1385-1392.
[2]Das MK,Michael MA,Suradi H,et al.Usefulness of fragmented QRS on a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or predicting mortality[J].Am J Cardiol,2009,104(12):1631-1637.
[3]Korhonen P,Husa T,Konttila T,et al.Fragmented QRS in prediction of cardiac deaths and heart failure hospitalization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10,15(2):130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