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2013-11-08赵建宁
赵建宁 马 彪 陈 悦
1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20世纪以前主要表现为教育权利不平等,20世纪以后主要表现为教育机会不均等。在我国目前阶段,高等教育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仍然是稀缺资源,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仍然是竞争性的,男女两性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是教育公平的一项基本内容。
2012年高考成绩及录取结果发布后,多家媒体发表评论:高考录取率女生超越男生,更有以“状元‘娘’时代到了吗”、“男生被女生全面超越谁之过”等为标题发表专题报道,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尽管我国女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相比男生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本研究以江苏省普通高考报名和录取数据为例,分析普通高考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
在分析之前,首先界定两个不同的概念:录取比例和录取率。录取比例指同一类型录取人数中男、女分别所占的百分比,录取率指某种类型中某性别考生的录取人数占该性别报名人数的百分比。入学公平指的是经过报名和录取之后最终的录取比例,而并非录取率,当女生报名比例很低,即使女生录取率较高,最终的录取比例女生仍然可能较低。
2 数据分析
2.1 报名机会的差异
江苏省2000—2012年普通高考男女生报名情况见表1。
表1 江苏省2000—2012年普通高考男女生报名比例
表1显示,报名参加高考的男生比女生在数量上要占优势,女生比例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始终没有超过50%。同期适龄(18~21岁)男生、女生比例为102∶100①参见江苏省人口统计年鉴及人口普查结果。,男生略高于女生。男女生报考比例的差距远高于同期适龄人口比例的差距,但男女生报考比例差从25.44%下降到8.38%。据此分析,男女生接受高中(含中职、中专等,下同)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机会趋向平等,性别歧视正在逐年改善。
2.1.1 城乡差异
男女生报考机会总体上存在差异,城镇户口的男女生与农村户口的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见图1。
图1显示,城镇男女生报考比例差值小于农村男女生比例差值,但是这种比例差值在不断减小,2000年时,农村女生报考比例比男生少一半以上,2012年这一差值降到了10.45%,说明农村女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得到了明显提高;城镇男女生的报考比例差值从14.45%降到5.57%,说明城镇女生比农村女生有更多的报名机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正在逐年减少。
2.1.2 地区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女生报考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2000年、2001年考生的地区数据不完整,故以2002—2012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对象,计算2002—2012年女生报考比例的平均数,见表2。
图1 江苏省2000—2012年普通高考城、乡男女生报名比例的差值②差值=男生报名比例-女生报名比例。趋势
表2 江苏省2002—2012年普通高考各市女生报考比例
从表2可以看出,各市女生的报考比例存在差异,报考比例最高的为苏州市,最低的为宿迁市,比例差接近10%,这说明各大市之间的女生报考机会也是不均等的。
为更好地分析女生报考机会差异与地区间的关系,对13个市11年的女生报考情况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13个市聚类划分为三类:女生报名机会较高的、中等的、较低的。聚类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的距离表示各市与聚类中心点的差值,距离越小说明结果越接近聚类中心,反之,说明远离聚类中心。
表3 江苏省2002—2012年普通高考女生报考比例聚类结果
根据表3及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第一类为女生报名机会中等的,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扬州市和镇江市;第二类为女生报名机会较高的,包括无锡市、苏州市和南通市;第三类为女生报名机会较低的,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泰州市和宿迁市。
江苏省按照各地市所处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及可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依此标准,女生报名机会较高类别中的无锡市、苏州市属于苏南地区,女生报名机会中等类别中的扬州市属于苏中地区,女生报名机会较低类别中的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属于苏北地区,可见女生报名机会的高低划分基本和江苏省的区域划分相对应,这说明女生报考机会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2 录取结果的差异
江苏省2000—2012年普通高考男女生录取情况见表4。
表4 江苏省2000—2012年男女生录取比例
如表4所示,男生的录取比例各年均高于女生,但这种差距呈缩小的趋势,从2000年的23.75%下降到2012年的3.07%,下降了20.68%。另外,从男生的报名人数比例高于女生的角度来说,男生已经不占优势。
2.2.1 录取层次上的差异
分别统计2000—2012年男生、女生录取为本科生的比例,计算其差值,再分别统计2000—2012年男生、女生录取为专科生的比例,计算其差值,将这两个比例差值绘于图2中。
从图2可以看出,男女生录取为本科生与专科生的比例差值都呈减小趋势,其中本科减小的趋势更大,到2012年,女生录取为本科生的比例已经超过男生。
2.2.2 学科上的差异
因2006年前学科的专业分类数据不完整,故以2006—2012年各学科招收男女生比例进行分析。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学科分为三类,分别是男生倾向、女生倾向、无性别倾向。录取为本科生的男女生倾向聚类结果如表5所示。
图2 江苏省2000—2012年男女生在本专科不同层次上的录取比例差值
表5 江苏省2006—2012年普通高考录取为本科生的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结果为第一类:理学类和农学类;第二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医学和管理学;第三类:工学类。按照聚类结果,以各类中各学科录取人数占该类总录取人数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该类中男女生的录取比例如表6所示。
表6 录取为本科生的男女报考倾向加权比例
表6显示,男女生对学科的报考倾向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类,男生的录取比例为56.30%,女生43.70%,但与其他两类相比差距不大,相对可以看作是无明显倾向学科。第二类男生的录取比例仅31.78%,而女生的录取比例达到了68.22%,相差36.44%,是女生报考倾向学科。第三类男生录取比例达到了75.34%,与女生的24.66%相差50.68%,是男生报考倾向学科。
同样,对专科层次男女生报考倾向做聚类分析及加权比例,得到表7和表8。
表7 江苏省2006—2012年普通高考录取为专科生的聚类分析结果
表8 录取为专科生的男女报考倾向加权比例
根据表7和表8,可以得到第一类:轻纺食品大类、财经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法律大类,为女生倾向学科;第二类: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公安大类,为男生倾向学科;第三类:农林牧渔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无明显倾向学科。
3 未来性别差异预测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2013年江苏省考生报名及录取的性别差异进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是指系统中的观测值按时间顺序(时间间隔相同)排列成一个数值序列,展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过程,从中寻找和分析事物的变化特征、发展趋势和规律。利用SPSS19.0专家建模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如图3至图6。
根据图3和图4,预测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考男生报考比例为53.48%,女生报考比例为46.52%,报名比例差为6.96%,较之2012年的比例差8.38%再度减少。
根据图5和图6,预测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考男生录取比例为50.67%,女生录取比例为49.33%,录取比例差为1.34%,较之2012年的比例差3.07%再度减少。
预测结果显示,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考男女生的报考比例与录取比例差值进一步减小,男女生的入学机会越来越接近。可以预见未来男女生的入学机会将会达到一个相对均衡、更加平等的状态。
4 结论及分析
根据上述以江苏省为例进行的普通高考男女生入学机会的分析,可以基本得出男女入学机会的差距在减小。分析其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上重男轻女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同时计划生育的实施也使得家长对家中的独女给予更高期望,越来越多的女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此外,城乡、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入学机会的重要因素,从数据对比来看,城镇居民的女生入学机会明显高于农村地区,苏南地区的女生入学机会明显高于苏北地区,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苏北地区的发展,这种差距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
图3 男生报考比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图4 女生报考比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图5 男生录取比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图6 女生录取比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1]乔锦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学报,2009(6):69-73.
[2]文东茅.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学业及就业的性别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16-21.
[3]宋韬.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现状评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6(8):57-60.
[4]吴晓兰,王敬杰,李晓群.教育问题中的性别不平等探讨——基于女生主义视角[J].技术与市场,2009(5):28-29.
[5]王香丽.女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原因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65-69.
[6]宋韬.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3):69-73.
[7]宋韬.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研究[D].山西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