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3-11-04吴晓凤

卷宗 2013年5期
关键词:现代版电影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

吴晓凤

摘 要:《西区故事》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改编的美国电影。本文主要从《西》在电影改编中的主要文学创作进行分析,进而分析《西》改编的意义。从而得出《西区故事》较之《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体现的现代性和社会性。

关键词:西区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改编;现代版

引言

961年,一部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为原型改编的音乐剧——(West Side Story)《西区故事》(以下简称《西》),搬上了银幕。这对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影片的情节与原著大相径庭,描写的是现代黑帮年轻人的仇怨。影片从摄影棚布景的圈子里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部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流氓阿飞的暴力活动情景。当时好莱坞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对具有新意的作品和新冒出来的人才比较推崇。《西》触及种族矛盾问题,充满美国式的活力,这些迎合了时代潮流与大众所好,因此独占34届奥斯卡十项大奖。对莎士比亚文学的文本采取松散的改编,使得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能够首次脱离原文固有的对白风格,融入新时代摩登的社会背景。《西》在电影改编中的主要文学创作分析如下:

一、电影改编中人物变化之分析

《西》是《罗》的美国化。莎剧的家族仇恨在本片中被社会、种族、宗教矛盾所代替。《西》塑造了一群而不是两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无法摆脱悲剧性的结局。笔者主要通过作品男女主角的对比表现电影改编与莎剧人物形象的不同。

玛丽亚是一个天真、热情的波多黎各少女,来到美国后,她始终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美丽的憧憬。当她碰见了东尼,真挚的爱情更让她对她未来的美国生活充满了希望。可是最后,她对美国生活的理想被无情地击碎了,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希望彻底破灭了。

《西》在塑造东尼这个人物时,首先赋予他一定的社会意义,作为一个比较有思想的贫民区青年形象出现,其次才是爱情故事的主角。他不愿浑浑噩噩地生活,不愿极端地愤世嫉俗,代表五十年代社会令人担忧的问题少年的一线希望。但是最后,这种对和平的生活、美好的爱情的追求却使他丧失了性命。 “战时的混乱、学校、迅速变化的市区和郊区特点、种族和民族的紧张关系、更少的非熟练和非全日制职业” 都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环境。在《西》中展现的社会现状下,东尼注定将成为帮派争斗的牺牲品。

与《罗》人物不同的是,在《西》中,东尼和玛丽都是社会底层的青年男女,编导把贵族身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平民化,这恰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标志,消除等级观念,表现普通人群。

编导将《罗》的爱情故事用《西》诠释出来但是却没有用原来故事人物的身份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在五十年代中期,这些现象对中上层阶级来说还不足以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所以他们宁愿回避。《西》敢于而对现实,力图将五十年代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争斗,贫民窟的混乱,富裕中的贫困作为自己表现的主题真实地甚至近乎残酷地在剧中将它们揭示出来,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电影改编中对爱情的解读

除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代不同,电影跟戏剧整个爱情的发展模式几乎是一样的。从男主人公看,有着失落——对命运的预感——一见钟情——发现是仇敌——偷偷定情——卷入帮派家族的斗争——逃亡——因误会或环境原因错过——殉情。

爱情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莎士比亚个人对爱情的理解是,它是一种有着无法解释、令人着迷的本质并能给人带来强烈心灵震撼的感觉。而且,当爱情来临时,绝没有什么可以否定它的存在。幸福的爱情滋味就是“沉醉在恋爱中的人,可以踏在随风飘荡的蜘蛛网上而不会跌落;因为飘飘然的幸福,使他的灵魂也飘然轻盈”,爱情的幸福就在于“两个人的一颗心”。罗密欧与朱丽叶背弃了各自的家庭,向着自己的真爱靠近。在没有遇到爱情之前,朱丽叶是听话的。“看看再说,也许他能把我感动;但是我的眼光也不会投射太深,除非是先得了你的允许。”遇上罗密欧知道他的身世之后,她叹道“否认你的父亲,放弃你的姓氏;如果你不肯,那么你只消发誓做我的爱人,我便不再是一个卡帕莱特家的人。” 恋人们在乎的是彼此的心。“罗密欧如果不叫罗密欧,名字虽然换掉,依旧可以保持他的那份优秀。”“根本不要发誓,如果你一定要发誓,就指着你那惹人新的那个的自身起事好了,那是我崇拜的偶像,我会相信你的。”年轻人追求的是爱情的自由。文艺复兴时期,“人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尊严与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他把个性自由、理性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悬为自己的生活理想,带着蓬勃的朝气向各方面去探索,去擴张。”“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在中世纪神学长期统治之后,开始恢复它的世俗性和科学性。” “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特别是现存制度最受动摇的新教国家里,愈来愈承认在婚姻方面也有缔结契约的自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在当时的背景下便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西》的时代性更为明显。故事设定在纽约一个叫West Side的贫民窟。斗争的两个帮派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喷射机”的美国人都有着“社会病”,家庭生活的不幸,被社会忽视等等。“鲨鱼”则为波多黎各的移民,深受种族歧视。爱情被框上了更复杂的内容。东尼属于“喷射机”,玛利亚属于“鲨鱼”。而悲剧需要的误会,则是刚刚失去丈夫的Anita(丈夫被东尼误杀)被玛利亚的爱情所感动,最终决定冒险为玛利亚带信给东尼,却遭到了“喷射机”众人的侮辱。悲愤交加的她,谎称玛利亚已被奇诺所杀。离开自己藏身之处寻玛利亚而去的东尼,被仇恨东尼的奇诺发现并开枪结束了他的性命。爱情,作为个人的情感体验,可以安抚受创的心灵,却难敌种族敌视带来的仇恨。于是人们用仇恨制造仇恨,用仇恨制造死亡和爱情的悲剧。电影用尖利的笔法讽刺了种族歧视。

三、电影改编中对“仇恨”的理解变化

《西》中影片一开始就是两个帮派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拥有这个地盘,就是他们权利的象征,这就从实质角度出发,为他们彼此的仇恨增加了实质内容。而在《罗》中一开场的打斗,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实质上,仇恨都是毫无来由的,仇恨只是一个背景,现实中的原因并不是莎士比亚需要强调的内容。

在《罗》中对抗的双方是年轻人,而仇恨却源于上一代甚至前几代,因此父辈们应该对冲突和对抗负根本性的责任,年轻人只是头脑简单,却不是仇恨的根源。而在《西区故事》中,帮派成员都是年轻人,仇恨由他们而起,也由他们终结。而老一辈的人,比如库克警官和药店老板,就暴力而言只是陪衬者,没有之间的关联。这些改变也可以说是社会现实性的表述。

《西》中戏剧化的一幕是,东尼被爱着玛利亚的奇诺杀死后,善良单纯的朱丽叶也产生了复仇的情绪,“奇诺,你是如何开枪的是扣动这小小的扳机?还有几发子弹?可以杀了你,还有你!你们全部!你们都杀了他,还有我哥哥和芮夫,不是用子弹和枪,而是用仇恨。现在我也能杀人了,因为我也有恨……我能杀几个?杀几个然后留一发子弹给自己。”但她没有向仇人扣动扳机也没有追随东尼而去。理性战胜了仇恨,她对众人给予了宽容与同情。这更像是一个“问题小说”,故事最后回答道,是仇恨杀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要宽容地相待彼此。

综上所述,电影《西》在创作中融入了美国时代性和社会性的因素,是莎剧《罗》的现代版的再现。

参考文献

[1]William Shakespeare 著, Romeo and Juliet, 出版社:WORDSWORTH / 1992-1-1

[2]任生名,《现代西方悲剧论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80页,81页

[3]张宗伟.中外文学名著的改编[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93-98页

猜你喜欢

现代版电影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
《金粉世家》:现代版“红楼梦”的乱世悲歌
现代版叶公好龙
有气质的一句话表达,古代人和现代人怎么说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从英美哥特文学电影改编看文学的影像化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