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导向的审计课堂教学探讨

2013-11-04张会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实务论文

张会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郑州 450002)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与会计紧密相关的课程,在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审计课程往往是会计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专业在经管类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比较繁重。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本科阶段审计学科的课堂教学规律与具体方法,以期能够探索出一条更有针对性、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进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

一、现阶段审计课堂教学的现状

因为审计学科的特殊属性,现阶段课题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审计学科的逻辑性较强,前后章节的知识点联系密切,甚至一个题目会涉及好几个章节,而不像会计、财管等课程,几乎每个知识点都能提供相关的例题。由于缺乏可供参考的例题,虽然学生也努力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但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仍然很困难。经常反映课堂授课内容太抽象,加上教师的讲授方式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疑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归纳起来,现阶段本科审计课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讲授方式不能有效结合实践。

审计学科实践性要求较强,而现阶段以教师课堂讲授方式为主的授课方式,使得学习环境脱离审计实务,学生感知到的专业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例如在审计计划阶段,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等核心概念的认知和把握,都需要学生能够运用职业判断。而职业判断往往是相关实践经验的沉淀和积累,并且在现实情境中,一旦判断失误将会引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血的教训”也使得审计人员做出这些判断时必须小心谨慎。而课堂上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充其量只是“纸上谈兵”的模拟演习。不能身临其境,使得学生从思想上未必重视,从而影响判断决策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

再如,审计也讲究方法论。因为审计过程就是从业人员通过收集证据,据以对鉴证对象信息是否存在重大错误进行判断的逻辑思维过程。在这个环节,为了达到某一审计目标,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到底该如何获取证据,获取多大数量的证据,对于收集到的会计凭证等证据资料,是否真正有用……都需要审计人员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做出最优判断。在这一环节,审计人员的生活经验等非专业知识往往发挥很大作用,这一切也得经过对实践的摸索和积累。

2.课时安排紧张,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

现在大部分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在选用教材时,都直接采用我国CPA 考试体系的教材。这一方面可以使讲授知识体系能够及时更新,同时也略去了相关教师频频修订教材的麻烦。目前CPA 考试体系也发展得比较完善,甚至成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指挥棒。CPA 审计考试的教材信息含量丰富,需要课时也多。但按照本科教学计划,审计的课时安排一般每周4 节课,一学期下来总共才七八十节的课时安排,课时量远远不够,根本无法完整系统讲授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课时的紧张使得老师本来计划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的话题也只好无限期搁置了。由于没有课时安排学生的课堂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丧失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调动。

另外,审计课程考试的趋势是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考试形式也越发灵活,特别是将想要考核的知识点融入专门设置的情境中,常使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即便学习了学校开设的审计课程,仍然没有太大把握通过CPA 审计考试,使得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3.割裂审计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本科阶段教学计划中,往往把毕业论文的开题及写作安排在大四学期。但是大四学生因为毕业临近,面临择业、考研等多方面的压力,不能投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静心进行论文构思写作。最后迫于时间压力,多是慌不择题,匆匆完稿。论文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内容往往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更有甚者,论文可能连基本格式都不规范,更不具备本科毕业论文应有的意义,使得本科阶段的论文写作流于形式。

如果在审计课程的学习环节,老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探讨论文选题,介绍有关审计主题的经典论文。学生即使现在不动手写作,至少也会考虑论文的选题,或者尽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甚至能尽早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文献,便于大四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展。

二、理论结合实际理念在审计课堂教学的运用

“理论结合实际”这个教育学理念虽然是老生常谈,却也是屡谈屡新的话题,并且随着时代变迁和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而被赋予了新的实践内涵。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老师善于把书本上提到的抽象知识点,自觉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审计现实问题。同时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进一步回归教材的审计理论。

1.审计教学应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实践。

本文之所以选取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实践,首先主要鉴于在我国审批上市的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其经营业绩往往比较靠前,并且其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规范,可以为我们实践研究提供很好的样本;其次在信息披露环节,因为有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比较公开透明,以此为关注对象,发现的问题比较具有实践代表性。例如,在学习审计报告一章时,审计报告的作用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针对报表所列示信息的真实合法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审计报告的不同类型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级别的保证程度。但是在实务中,我国沪深两市1000多家上市公司,哪种类型的审计报告使用最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30年中有没有发生变化?实务中常提到的“打补丁”的审计报告是什么,他们在审计实务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上述问题,笔者特意从CSMAR 数据库中下载了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从上市年度以来所有年份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并进行了一些整理,整理后的内容见表格。

从表格内容可见,在近30年资本市场发展实务中,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被使用得最多,约占全部审计报告的88.5%。这表明,资本市场上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编制质量有保证,其信息含量较高。

再者,实务中经常提到“打补丁”审计报告,这个术语指的就是“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的审计报告。以安阳钢铁为例,该公司2005年被出具了“打补丁”的审计报告,结果导致其一项将要成功的银行贷款项目告吹。可见,实务中,CPA的风险意识很强,而“打补丁”审计报告的“杀伤力”也不可小觑!银行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审计报告是非常关注的,从而认识到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审计教学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实践。

另外,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并非一成不变。其中,2003年就是一个分界点。在2003年之前(表格左侧部分的内容),无保留意见加说明段、保留意见加说明段以及拒绝发表意见等审计报告用语,而之后就相应变更为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和无法发表意见。这些仅仅是报告称谓的形式变化,还是称谓的改变带来了报告内容的实质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什么,是仅仅在称谓上与国际趋同还是融入了中国自己的国情在里面?当然,这一问题可以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最终使他们认识到审计准则作为一国正式制度层面的安排,具有法律强制执行的效力。同时,审计准则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国际审计准则是我国审计报告准则变更的外部环境,而我国会计审计实践的发展则是审计准则变更的内在动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也能激发他们对所学专题的兴趣,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

书本是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而形成体系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加之教材的编写、印刷等环节的时间需求,所以教材上的知识会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在审计课程教授过程中,一方面要熟悉教材上的知识体系,但是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另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审计课程的讲授内容。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地穿插与讲授专题相关的最新学术论文。因为论文探讨的问题往往是企业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可以借助学者学术研究的成果,用他们的实践经验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

表1 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类型分布

比如在学习“内控控制”一章时,教材上对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仅限于理论讲解,仅依据教材就会感觉很抽象。那么,在实践中,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情况如何,内部控制到底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呢?虽然不能带领学生亲临企业的车间工厂现场感受,但是我们可以“借力”,借助于刘华的文章《巨人集团兴衰的内部控制分析》,该论文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通过“新老巨人”集团兴衰成败的故事来感悟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魔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论文写作的思路,原来听起来高深玄奥的“论文”就是这么写的,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及早为下一阶段的论文选题和写作积累素材,使得审计课程的学习与下一阶段的课程安排有机结合起来。

4.结合课时安排,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无论是CPA 审计学科的考试还是本科阶段的课程考试,在考试环节,学生基本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不允许与其他同学商量讨论。这种过于强调个人行为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审计实务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知道,在审计实务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审计成本的约束,审计工作往往是由项目小组中的成员分工合作的。在这个环节,会经常涉及“审计重要性的具体判断、审计风险的界定”等职业判断问题,这需要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甚至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也就是审计实务中更需要团队合作,而不是孤军奋战。因此,本文建议审计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应多元化。

对学生的期末考核应改变由期末考试一次定位或仅由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分组成。考分上应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又以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的成绩与表现为主。考试形式上,也应灵活多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闭卷考试,也可以开卷考试。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时安排,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分析,对于一般了解性的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学。自学的方式可以多种,例如要求学生单独完成课后题目,或者预留这部分章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与讲解。也就是老师不要占用全部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应该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课下准备的环节,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适应今后的就业需求。

总之,审计是门重视实务实践的学科,要求我们在授课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兼顾方法论的实践积累,只有理论联系实践,联系企业的发展实践、联系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实践,才能保持该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特性,也才能不断优化我们的审计课程教学效果。

[1]何秀英.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7,(4).

[2]郝晓雁,辛旭.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7,(6).

[3]叶雪芳.关于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审计研究,2001,(3).

[4]李扬.本科审计教学现状与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2009,(12).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实务论文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