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络黄色新闻现象浅析——以搜狐微门户和腾讯迷你版为例
2013-11-04吴佳洛
吴佳洛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郑州 450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传播沟通与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利益至上的社会竞争催生了网络媒体之间日趋剧烈的生存大战,各大网站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商业利润,争取更多的眼球经济,往往报道各种各样的“黄色新闻”,故意给新闻抹上色情、暴力、血腥、过分煽情等媚俗色彩。其实,利益的驱使就是促成“网络黄色新闻”现象风生水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由此而引发了媒体迎合受众低级趣味、毫无道德底线等一系列错误做法,严重影响了互联网媒体的公共形象。
所谓的“网络黄色新闻”,就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综合运用大字号标题以及图片视频等技术,采用煽情的手法,以媚俗、夸张或煽动性的标题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暴力、犯罪、色情方面的信息,来吸引受众眼球,冲击受众感官,并从中获益的新闻现象。
一、对当前我国网络黄色新闻的调查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网站都会以煽情性的标题示人,对很普通的新闻也加以渲染、夸张,导致题文不符,甚至出现滥用图片、伪造新闻的现象。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刺激受众感官,以获得点击率来赚取收益。
笔者以搜狐微门户和腾讯迷你版两个门户网站的新闻资讯小窗口为例,选取了新闻、视频、娱乐等三个版面,于2013年1月16日至2013年2月13日做了为期30 天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搜狐微门户
腾讯迷你版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1.沾色带暴难以遏制。
传递新闻信息是新闻报道最主要的功能,但媒体对于新闻的报道理应是有选择的,可现在大多的网络媒体过多过滥地刊载一些明显有负面影响的社会新闻。
“性爱”在中国是一种深重的禁忌,但同时也是令人敏感的。网络媒体利用这一点,在“性”方面大做文章。
2012年年底发生了“雷富政性丑闻”事件,由此被曝光的一系列官员丑闻成了今年年初的一大看点。搜狐新闻在对事件的处理上,曾4 天使用大字号醒目标题,并在标题下放了两则与之有关的小字号新闻,而且标题大多露骨、不堪入目。而与此同时,腾讯的处理方式就相对正常许多,仅仅在1月25日的新闻上使用了头条大字号标题。如:1月25日的搜狐新闻题为:“重庆10 官员淫乱视频(图)6 人与同1 女开房”;腾讯题为:“重庆10 要员因不雅视频被免”。
在搜狐微门户的娱乐新闻中“性”新闻数不胜数,露骨图片更是笔笔皆是。例如:“柳岩齐P 护士装春光乍泄 网友:没穿裤子”等等不堪入目。而腾讯娱乐方面相对会好很多,至少不会大胆的使用露骨词语,但不免总有些此类风向标题,如:“周秀娜超短裙走光”、“张柏芝演出当众脱衣”等。
与此同时,出现最多的黄色新闻报道当属各种暴力犯罪血腥事件,尤其是在视频这一板块中,诸如“车祸瞬间、抢劫杀人、吸毒贩毒、绑架勒索、卖淫缥娟、婚外恋情、家庭暴力犯罪”等等,这些报道的重心不是落在如何汲取教训,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以及宣传法律知识上,而是对犯罪过程中性爱或暴力场面进行详细的描述,极尽渲染、夸张、虚构之能事,津津乐道,不惜版面。如:1月27日搜狐视频板块一视频截图为“小情侣过马路遭碾压”、1月28日一视频截图为“女生被逼墙角遭围殴”等;1月17日腾讯视频板块头条视频截图为“船员持刀割下鲨鱼背鳍后将其丢入海中”,画面二分之一为满地血迹,丝毫不加掩饰。
2.极尽夸张渲染标题。
搜狐微门户除明确的政治新闻以外,从标题上,大量的涉及到了暴力、犯罪、伦理、色情等内容。尤其是社会新闻,从反常、暴力、犯罪和性等新闻负面方面进行选取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出于煽情和诱惑的需要,经常出现把这类内容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加以突出、渲染、夸张表现的现象。
从词语选择使用上,它借助内幕、曝光、旧情、秘笈等词以制造卖点、兴奋点,达到吸引读者点击阅读的目的。从语言表现手法上,通过主观地夸大新闻价值,甚至直接篡改、曲解稿件原意等方式制造噱头,达到刺激受众阅读兴趣的目的。搜狐新闻标题故弄玄虚、断章取义、文不对题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标题和文章主体内容的连接上,从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夸大新闻价值甚至刻意编造的现象。导读标题和主页面标题内容冲突,主页面标题和二级页面标题冲突,标题和正文内容不完全相符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让读者点击之后大呼上当,使读者产生被欺骗的感觉,致使网络媒体信誉度大幅降低。
3.注重受众感官刺激。
在两个目标调查数据中,都可以明显的看出视频版面中,涉及黄色新闻的百分比都高于其他两个版面,这就说明,二者在黄色新闻的包装上,都更加注重刺激受众的多重感官。
如果说报纸“黄色新闻”还只是图文并茂,那网络在对“黄色新闻”的报道上则具有设备和技术的优势,除了图、文、声的全方位包装外,还有时空的全面跟进。[1]在调查中,许多黄色新闻都配发图片或视频,而且点开该条新闻的页面后,还能发现许多与本新闻事件相关的前承后续报道,尤其是搜狐微门户,每个头条新闻的下面都会附带与此相关或者与此类似的新闻信息。这使得黄色新闻的报道图文并茂,细致入微,阐述全面,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并产生更为恶劣的社会效应。
二、网络黄色新闻出现的原因分析
1.世俗文化及低级趣味的影响。所谓世俗文化就是追求感官刺激,追求物欲化,追求感性化,追求消费化,追求享乐化等。网络黄色新闻就是为了迎合网络受众的世俗文化需要,利用网络将其公之于网络之上,甚至用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误导腐蚀网络读者。有些网络新闻,本意是打击犯罪,但同时也会将一些人性中的阴暗面暴露出来。还有一些网络媒体打着“扫黄”旗号,实是为了吸引网络受众的注意力。这些不良现象,使得网络受众深受其害,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更是危害极大,有的青少年甚至从此走上不归路。对于网络黄色新闻带给受众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深思和警惕。
2.网络自身传播特点。计算机是一个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机器,它与网络连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源。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看到或传播各种信息。这就是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对网络黄色新闻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开放无序,缺乏正规有序的管理。
3.网民的道德素质、法制意识薄弱。据统计,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几千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因特网大市场。我国的网民数量居多,但文化程度、个人素养、道德素质以及法制意识却参差不齐,形形色色,上网的网民有很多都是在做一些毫无意思的事情,比如:打游戏,聊天,网上闲逛。也有专门想搜看一些新奇事件的,这些无聊的人,更是黄色新闻的受众者。网络黄色新闻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偷窥心,通过报道卖淫嫖娼、暴力犯罪、明星丑闻、淫乱吸毒等事件,达到满足商业需要的目的。
三、网络黄色新闻的管理建议
黄色新闻贻害无穷,我国网络媒体的黄色新闻虽然只是出现在部分报道内容领域内,但是回顾美国黄色新闻的兴衰和其延续多年的影响,着实让人担忧。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项建议。
1.加强网络传播的技术控制。
网络本身就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媒介,其具有很强的技术依赖性,它的发展与成熟更离不开这种技术手段。因此,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正如德国批判学家哈贝马斯所言:“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就是控制的合理性,技术上获得自由和从技术予以控制,从来是身影关系”。那么,运用技术手段实施对网络媒体的调控将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互联网传播活动逐渐在中国普及、兴盛,我国政府对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逐渐加深,1997年5月,我国政府明确了以积极支持、促进发展、宏观导向、归口管理为主的方针政策,并授权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归口管理机构,然后又逐步颁布了各项法律条文。
3.全面提高网民素质。
尤其对于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不要一味沉浸在媒体竞争中,应自觉保持社会公德心,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努力提升自身文化道德素养,加强道德自律,防止因思想道德混乱引起的网络混乱。而网络受众也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要汲取网络中的健康信息,不要过分依赖网络中的虚拟世界。
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法规只是实现了网络法制化的第一步,很多细节性的行为并没有具体的规范,因此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有待加强,网民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当前,我国还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不能和谐统一发展等各种因素都为网络新闻的娱乐化、低俗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素质的提升、媒介管理制度的完善,网络“黄色新闻”现象必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网络媒体也将健康发展。
[1]利昂·纳尔逊·弗林特.报纸的良知——新闻事业的原则和问题案例讲义[M].萧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娟.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其管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9.
[3]潘钧.我国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黄色新闻”[J].东南传播,2009,(4).
[4]景蕾,侯云洪,马占忠.网络新闻“黄色标题”浅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