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TI医学口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3-11-04西安交通大学

外文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笔译口译专业学位

西安交通大学

聂文信 陈向京 白永权

MTI医学口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

聂文信 陈向京 白永权

本文首先基于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以及近年所出现的特色性发展的需求,提出建设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这一问题。然后,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翻译硕士教育的实践,就医学口笔译方向人才的培养,从培养目标、入学考试、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口笔译水平测试、校内和校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丰富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性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翻译硕士; 医学口译;医学翻译

一、翻译硕士发展现状

2004年,中国的翻译学科迈入了独立学科发展的轨道。这一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之后,自主设立了“翻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仲伟合 2006)这一将“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来进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也同样促进了应用型翻译人才和学术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社会对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应运而生。2007年3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指出,翻译硕士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2007年首批试点院校有15所, 2008年又批准了25所,2010年新增118所,随后又增加了1所。目前,开办翻译硕士专业的院校达到了159所。在如此增量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出现了,就是翻译硕士专业教育的学术性培养和同质化教育问题。这引起了有些专家学者的注意。穆雷和王巍巍(2011)指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之后,需要把硕士生区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分别进行培养,形成学术性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各自的培养体系。”就各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问题,他们指出,“各校可以通过选修课来体现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2007)也指出,专业翻译“从业者不仅要具备很强的语言技能,也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如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翻译、医药科技翻译、传媒翻译、法律翻译与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我校是第三批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学校,根据国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教育的需要,同时在原有医学英语专业基础上,我校选择以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作为我校MTI鲜明特色。本文基于这一点,就翻译硕士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二、医学口笔译教育现状

医学口笔译教育呈现不平衡的发展。医学翻译的书籍、教材出现较早,也很多,但医学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学生培养方案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华西医科大学设立科技英语专业时才开始的。后来,原西安医科大学的科技英语专业也在其培养方案中开列此课程,共108学时,和翻译理论与技巧(72学时)并行开设。2002年以后,开设英语(医药方向)专业或类似专业的院校有30多所,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这些院校的专业都开设了医学相关的翻译课程。医学口译的教学发展相对较晚,目前全国设立英语(医药)方向专业的学校由于外语教学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多都加了口译课程。笔者收集英语(医药方向)专业的培养方案显示,医学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最早的学校是广东医学院,该校在2004年开设了口译课程。然而,作为独立开设的医学口译课程,目前还没有看到,不过,市场上已经出现医学口译教材,是由陈社胜等(2012)编写出版的《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教程》。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医药院校所开设的医学相关英语专业基本的培养方向是高校教师,其中一部分学生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和医学相关工作。毕业的学生大多是能够达到阅读或编辑医学内容的材料,但口译技能的培养不是教学的重点。在有医学相关口译任务时,这些仅接受了笔译培养的人只能顶上去。

目前,虽然全国有30多所院校开设英语(医学方向)专业,尽管医学外语专业的学生接受了相关医学课程的教育,语言也达到了普通英语专业的水平,但整体来说,绝大多数毕业生的笔译水平不高,口译水平更谈不上。具体原因陈述如下。

(一)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很多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相关英语专业,但涉及的医学课程设置差异较大。例如陕西中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设有十几门医学课程,但其他很多院校的医学相关英语专业的医学专业课程却较少,有的甚至只开设了2-3门。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的人体解剖学,有的学校开设72学时,而很多院校却没有开设。医学课程设置的多寡直接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从事医学工作翻译相关能力的高低。

(二)课程课时差异较大

例如医学翻译课程,有的院校的课时是108学时,但很多院校却只开设36学时。有的是由于师资问题,翻译课程中涉及的医学内容相对较少。病理学也是一门基础课程,有的院校开设72学时,有的是50学时。新乡医学院英语专业开设的医学专业课程课时数高达507学时,但有些学校医学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却低至182学时。课时的多寡,也同样影响学生医学知识的积累,进而影响未来就业的翻译相关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充满挑战

首先是医学术语。医学的很多术语来源于拉丁语,构词词缀众多,长词较多,许多医学名词复数形式出现规则的英语形式和其外来竞争形式共存的现象。其次是长句较多,非谓语动词词组和从句夹杂其中。因此,难以做到快速理解和消化。读音困难是很大的障碍,因为很多医学术语是采用词素构词法构成的,读音不规则的医学术语比比皆是,长词也较多,加上读音的复杂性,无疑为口译水平的提高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没有创新

例如翻译训练往往是低水平的重复, 总是讲解词性变化、被动语态的翻译、长句的拆解及调整、否定词的翻译、正确理解原文意思等等,实践练习的量也不大。同时,很多学校授课教师医学知识也很有限,甚或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基础。

目前总的来说,各医学相关英语专业培养的学生的医学翻译能力不尽如人意。这就给MTI医学口笔译方向的教育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下面以我校为例,就MTI医学口笔译方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各要素展开讨论。

三、MTI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MTI医学口笔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经过在校训练,能够胜任比较专业的医药卫生工作环境,例如医学杂志编辑、医院最新医疗信息翻译、医学学术会议现场传译、医疗卫生材料翻译、翻译公司医学专业翻译任务,以及医学院校医学英语专业医学笔译或者医学口译教学。作为医学口笔译人才,他们与其他MTI学生相比,在医学专业口笔译就业上,明显处于竞争优势;与学术型翻译方向的研究生相比,在医学英语掌握和应用方面,也要处于明显优势。

设置这样的培养目标,原因在于,中国需要口笔译的主要场合是医药卫生学术会议口笔译及医疗器械展销会议,药品的进出口会谈、跨国科研项目的结题、医药卫生代表团外事接待等等方面的口译和笔译。这些场合医学的专业性非常强,也是近年来口笔译人才特别缺乏的领域之一。另外一个需求是医学学术论文的汉译英、国外医学论文、医学科学新进展的英译汉、医学杂志社医学英语编辑等等,这些工作的专业性也很强。而一般科普性的医学内容,普通英语背景的翻译人才也能胜任。因此,MTI医学口笔译人才的培养,应以医学专业性较强的口笔译能力训练和提高为培养目标,才能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同时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二) 入学考试

MTI医学口笔译学生的培养必须从源头抓起。例如考生需要有医学英语的背景,参加考试的非医学英语背景的考生应该至少具有一定的医学语言基础,这样才能为后面的训练奠定基础。

我校MTI是以医学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特色。因此,我们在入学考试中添加了医学英语内容。首先, 参加我校MTI英语口译和英语笔译考试的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医学构词知识,对常见的疾病名称、疾病的症状、人体系统脏器的专门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因此,除了其他参考书外,我们还规定了2册医学专业医学英语阅读教科书。这2本书主要以西方经典的内科学教材《希氏内科学》为基础编辑而成。 入学考试的3门专业课的考试内容50%和医学相关,包括《百科知识与汉语写作》(医学相关75分)、《翻译硕士英语》(医学相关50分)、《英语翻译基础》(医学相关75分)。考虑到一部分学生是非医学英语背景,因此,医学内容的难度相对偏小,但下一步要提高医学内容的难度。

这种入学考试方式对于吸收以医学英语为背景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招收的20名学生中,7名是医学英语背景;2013年招收的23名学生中,6名学生具有医学英语背景。这为培养医学口笔译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事关人才培养的目标。刘艳(2011)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医学方向的建设》一文中提出,对此方向,应开设的医学专业课程有人体解剖学、医学微生物、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检验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护理学,与医学有关的语言类课程包括医学口译、医学笔译、医学英语词汇学、医学英语阅读和医学英语写作。

笔者不赞成MTI专业医学方向口笔译学生开设如此多的医学专业课程。原因有二。一是进入MTI的学生是2年制,学习时间有限,根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既掌握一定的知识,又能在口笔译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二是进入MTI专业学习医学口笔译的有医学英语本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就知识体系来说,他们已经完全或基本具备了三种知识: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应用能力、较为宽广的英语语言相关知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其前两类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一般院校的普通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是没有区别的,但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差异却是巨大的。

原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个设置科技(医学)英语本科专业的学校, 学制5年,学生要学习12门医学专业课,包括医用生物(51学时)、人体解剖学(46学时)、组织胚胎学(30学时)、生理学(46学时)、病理解剖学(46学时)、医学伦理学(16学时)、医用生物学(66学时)、药学概论(36学时)、诊断学与内科学(72学时)、外科学(72学时)、妇儿传染科专题(72学时)、五官科专题(72学时)。医学英语语言方面的课程有医学英语翻译理论(108学时)、英语医学术语(36学时)、科技(医学)英语文献选读(216学时)。各种与医学有关的课程的课时加起来达到了1 057学时。

目前,全国30多所英语(医药方向)本科专业大多开设了上面所列课程中的全部或部分课程。其中,中医药院校把以上所列的部分课程换成了中医课程,例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医药学概论(108学时)、医古文(54学时);而陕西中医学院除了上面所列的有关医学专业课程外,还加开了针灸学(72学时)、中医英语(108学时)等等。

因此, 如果再对进入MTI专业的学生开设以上医学专业课程,会与本科阶段开设课程重复,严重占用口笔译实践的课时,严重影响英语口笔译实践的效果。

而进入MTI学习医学口笔译的学生,如果本科专业不是医学英语,在MTI专业学习阶段,要学习和掌握医学专业课程知识,不但与研究生阶段教育目标相违背,而且也不现实。

因此,笔者认为,MTI专业在建设医学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应以现有的有医学英语本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为招生基础,以实践锻炼为主要手段,进行高水平、应用性医学口笔译人才的培养是比较现实的,也是可行和高效的。

我校目前MTI专业招收的医学口笔译学生中,有医学英语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学了以上所列的全部或部分医学课程,都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尽管他们开设医学课程的门类有差别,掌握的情况也有差别。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不再设置医学专业课程, 我们只设置了以下医学相关课程: 医学英语词汇学(40学时)、医学英语文献选读(40学时)、基础医学翻译实务(40学时)、临床医学翻译实务(40学时)、中医翻译实务(40学时)、论文翻译与编辑(40学时)。 我们的培养方案没有设置专门的医学口译和医学笔译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样会造成课程设置太多,学生上课会错失口译中的共性技能训练。二是我们要求所有非医学名称的课程有一半的内容要涉及医学。因此,总的来说,有医学名称的课程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前、课中、课后口笔译翻译实践,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真实场景的医学口笔译活动。 MTI阶段医学口笔译水平的培养以实践提高为主要活动,医学知识的增加则根据需要,进行专项补充。例如,专门组织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这样,学生大量的实践会集中于翻译实践、练习上,而不是重复本科的课程。

(四)师资建设

MTI专业要进行医学口笔译人才的培养,师资是实现培养水平的基本保证。也就是说, 从事医学口笔译学生培养的教师,必须是了解或较多了解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或者是具有医学背景、日常生活中经常性从事医学口笔译活动的人。没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要培养医学口笔译人才是不现实的。

我校目前有一支比较完备的医学口笔译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一是来源于我校20世纪80年代到2006年期间本校自己培养的医学英语教师,他们本科是医学英语专业,研究生也是医学英语方向,目前大多已具有博士学位。第二种医学英语师资力量来源于兼职教师,他们是具有医学或者是医学英语翻译或研究背景的教师。我们同时也注意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我们要求教师参加全国MTI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译协组织的翻译教学的培训,也参加本地区高校组织的师资翻译培训。

(五)课程学习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学习方面, 我们实行口笔译融合发展,即口译的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分数的笔译课程,笔译学生必须选修一定学分数的口译课程。我们把这类课程称为限定选修,就是说,学生必须选修。

就课堂教学来讲,第一,我们要求所有课程,以实践为基础,以口笔译翻译的实际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训练和医学术语的扩大上,术语的扩大必须以训练性的或者现实中真正的医学口笔译任务为操练的主要活动,以口笔译目的的实现为检验依据。例如口译中要求教师针对医学特点,教会学生速记的本领,西医翻译中如何准确表意而非句式对等,中医翻译如何处理文化现象等等。

第二,我们提出,所有非医学名称的课程均有一半的内容要涉及医学。我们的非医学名称的课程有基础笔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口译工作坊、商务口译、模拟会议传译、英汉翻译实务等等。所有这些课程的内容,应有一半是涉及医学的。办法一是每门课程配备至少两位教师,其中一位教师以医学为主要内容,另一位教师以其他学科为主要内容。第二种办法是,针对有些教师医学专业知识基础缺乏,医学的内容可选择医学科普的素材进行教学。

第三,我们鼓励教师以医学翻译项目为教学内容,例如医学论文的翻译和修改、医学教材翻译的校对、医学科学报道的编译、医学教材的审校讨论。学生在完成医学翻译或者校对后,要对翻译过程中的翻译难点进行讨论。

(六)导师指导

对于MTI医学口笔译学生来说,实践是学生必须重点关注的事务,导师的指导应主要表现于来自真正职场性医学口笔译翻译实践机会的提供、口笔译过程问题的处理和评价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我校,MTI医学口笔译学生的培养必须是主导师负责下的团队培养制度,即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培养,但其他医学口笔译导师必须定期集体参与医学口笔译方向学生的培养活动。 我们实施了导师组活动制度,即每周五,MTI医学口笔译方向的学生应参加由一位医学口笔译导师主持的医学口笔译指导活动,可以是口笔译讲座和翻译实践,可以是口笔译研究方法的介绍,也可以是学生口笔译实践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讨论等等。这样的制度,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既减轻了主导师的负担,同时又丰富了学生获取帮助的来源,而且使导师的指导也获得了提升。

(七)医学口笔译能力的测试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科学,翻译的结果与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 MTI专业医学口笔译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准确和达意为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翻译任务,再强调其他方面的要求,例如形式对等问题、篇章结构调整问题和句法重组问题。 我校目前MTI医学口笔译方向的口笔译能力的考察以准确翻译的考察点为得分或扣分依据,即根据设定的考察点的正确与错误,给予得分或减分。我们目前也正在试图建立一套操作性强、合理平衡的检测体系,以便作为课堂口笔译训练的指导和实践环节考察的依据。

(八)医学口笔译实践

实践是应用课堂知识、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的最佳途径。MTI医学口笔译方向的学生必须参加翻译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如何处理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目前, 我校MTI医学口笔译学生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医学杂志的英文编辑、医学杂志中文摘要的翻译、医学论文的翻译、医学资料的翻译、小型医学国际会议的口译、翻译公司医学资料的翻译、环球网医学相关新闻的编译、医学词典的翻译和编辑、医生医学英语进修的授课,政府大型活动的翻译,如西洽会上的医学翻译等等。

具体来说,医学口笔译翻译实践中, 目前我们笔译方面比较成熟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辞书编撰。我校长期从事医学词典的编撰工作,其中一部分工作是补充新的医学词汇。因此,这是一个效果明显的医学笔译的训练方式。首先,担任词典编撰的主编对词典编撰的方法、释义的选择、释义的翻译方法进行讲述,让学生按照教师所定的词条,对词条的释义进行翻译,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词汇涉及的医学知识。接下来,由一位担任副主编的医学英语教师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修改,并提交至医学专业人员,进行知识的对照把握。然后,担任副主编的医学英语教师归纳总结出现的问题,同时确定例词,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说明。接着,担任副主编的医学英语教师将修改的译稿及总结的问题和例词一并提交给词典编撰的主编,主编再对所有词条释义的翻译进行审核,针对归纳总结的问题进行再次提炼,与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再次确认。最后,召开编撰研讨会,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述,同时,了解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其他问题。第二种做法是医学杂志摘要的翻译,具体做法如下。部分医学英语的学生负责医学杂志所刊登文章的英文摘要的翻译。在拿到任务后,学生首先要查阅相关中文文献了解摘要所涉及的知识才能开始翻译。翻译完成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修改并进行讨论。修改和讨论结束后,学生把修改稿分别提交给各自的导师,有关导师进行沟通,总结和归纳翻译的问题和优点,然后召开研讨会,为下次翻译的改进奠定基础。第三种做法是医学论文的翻译。我们部分从事医学口笔译的英语教师长期接受改稿和翻译任务,这为医学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在改稿上,学生首先必须上网查阅论文所涉及的有关知识,然后对翻译好的医学论文进行修改。修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语法层次, 包括大小写、动词单复数、时态、句子结构、标点符号、专门用语的表达、缩写的使用等等。二是语篇层次,例如修辞、衔接、段落的调整等,还要注意作者所投杂志的篇章格式。然后,学生就自己的修订进行讨论,共同提交一份修订稿。教师针对学生的修订稿进行仔细的阅读、确认、修改,并要求学生对比、分析自己的修订稿和导师的修订稿,从中学习并获得进步。就医学论文的翻译,学生首先要上网查阅论文研究所涉及的中文资料和相关的英文文章,阅读、了解相关研究的医学知识和一些医学专门术语或句式的基本英语表达方法。然后,同学之间分解翻译任务,开始翻译。翻译完成后,自己先修改,再相互修改。最后,给教师提交一份完整的译稿。教师在审阅和修改之后,再针对翻译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从而获得翻译技巧或者翻译理论的指导。以上方法虽然程序上基本成熟,但在翻译、修订等的过程要求上还需细化,同时也需要加强可操作性。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起到了锻炼作用,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我们也试图建立一套学生实践效果监测体系,以对课堂教学和学校训练提供反拨作用。但因为医学科学的特殊性,翻译基地的建设及体系构建仍需假以时日。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我们另外设计了一些校内实践活动。一是校内翻译比赛。由有关教师命题,学生按期完成翻译, 教师打分、评奖和评价。第二种是我们要求学生自己编辑一本《MTI教育之声》电子杂志,设立了六个栏目,医学、经贸、科技、人文管理、影视、交大风采。每月一期,总主编负责制,总编辑一学期换一次,栏目组编每期换一次,学生自愿参加、自愿投稿,栏目组的同学针对同学投稿进行翻译修改和编辑,决定是否用稿。不采用时,要写明理由。我们同时给这期学生杂志特设了一名指导教师,在杂志组稿和编辑方法上给学生提供建议。出版后,各导师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对栏目的内容进行评价,意见反馈给MTI教育中心,教育中心负责学生实践和素质拓展的主任助理再与学生杂志指导教师沟通,并组织学生和教师开展编辑论坛,面对面讨论,回答有关问题。具体架构见图1:

图1 《MTI教育之声》学生电子杂志组织结构图

四、结语

MTI专业医学口笔译的建设是众多学科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其科学语言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医学科学知识体系具有相当的封闭性,使得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本校医学口笔译人才培养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就培养的一些环节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具有类似规划的学校有所帮助,也希望能继续就具体的机制进行细化,形成一个完备的培养模式。

陈社胜等. 2012.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教程[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07. 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R].

刘 艳. 201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医学方向的建设[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11): 1390-1392.

穆 雷, 王巍巍. 201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 中国翻译(2): 29-32.

仲伟合. 2006. 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J]. 中国翻译(1): 32-35.

H059

A

2095-5723(2013)02-0089-06

本文为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课题“医学口笔译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MTIZW201307)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姜 玲)

2013-05-10

通讯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笔译口译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