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探讨
2013-11-02张艳平高巧云
张艳平 高巧云
护理层级管理就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位, 职称及实际业务能力等现实条件进行不同级别, 不同层次的标准化和目标化管理[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科室。
1. 2方法
1. 2. 1 护士分层管理办法 根据护士学历、工作能力、职称,其分为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层级的护士完成不同的护理工作内容。管理方式为“护士长一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4个层级管理结构。
1. 2. 2 ①护理组长:实行全面负责制, 每天医护集体交班后,随本组管床医生一起查房, 负责新入院患者, 危重患者,疑难杂症患者的病情观察, 共同与本组的护士完成患者的各项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各项检查、健康教育指导等。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的管理工作。②责任护士:负责病房规范化管理,患者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及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等。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护理服务。③助理护士:助理护士在高级、初级护士指导下完成基础护理工作。由大专毕业, 未经执业注册的护士担任。不得从事创伤性或侵入性及无菌性护理操作,不得独立承担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2]。
1. 3 评价标准
1. 3. 1 护理质量 由护理部质控小组按照河南省医院护理管理质控指标于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病房护理质量(包括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教学)进行评价, 并对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3. 2 护理工作满意度 采取电话回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具体包括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 ,将前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采用χ2和统计学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 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都有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记录书写返修率为零, 护理文件书写优秀率达98%, 专科护理技术考核合格率达100%。其他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提高, 见表1。
表1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由(表1)知, 模式后各项评价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模式后管理效果优于模式前。
3 讨论
3. 1 护理层级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士责任到位, 满足患者所需, 让患者感到安全感, 有利于加强护患关系。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 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护理服务, 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较大提高。层级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 彼此增加了信任,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了保障[3]。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 更能得到患者的尊重, 护士建立了“我的患者”的观念,激发了工作热情, 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延伸了护理内涵[4]。
3. 2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实施护士分组、分层级管理, 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护理组长及高级责任护士定期开展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和专题讲座等形式, 帮助低层级护士提高技能。强化了临床岗位的传、帮、带作用.形成了人才梯队, 激发了护士的积极进取精神, 进一步提高了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3. 3 保证安全高效医疗护理环境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 实行护士分组、分层级管理, 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各层级护士职责更加明确, 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明显提高, 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善于思考、积极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遇到疑难问题, 高年资护士能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对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的作用。
4 小结
护理层级管理充分发挥每位护士自身价值, 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 给护士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激发各层级护士潜能, 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保证护理安全。
[1] 肖柳红.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 25(5):75-76.
[2] 张占香, 薛建芬.王桂玲, 等.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山西医药(下半月), 2011, 40(1):83-85.
[3] 段伟莉, 吕元红, 周雀云.层级全责护理在NICU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2)66-67.
[4] 王正英, 刘晓芳.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8, 23(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