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竞技表现研究

2013-11-02席繁宏张建华田汜明李婷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资格赛成功率决赛

席繁宏 张 健 张建华 田汜明 李婷文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竞技表现研究

席繁宏1张 健2张建华1田汜明1李婷文1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运用文献资料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跳跃成功率、比赛发挥率以及在不同试跳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5.05~30.42岁,女子平均年龄大于男子,在三级跳远项目上最为明显;跳跃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85~1.87m之间,女子平均身高为1.71~1.76m之间,大部分运动员呈现出高大化发展趋势。决赛阶段运动员跳跃的平均成功率为66.67%,6次不同试跳的成功率以低高交错“锯齿”状呈现。跳跃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以及性别差异,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整体高于资格赛阶段。决赛阶段,6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分别为12.5%、21.88%、15.63%、31.25%、6.25%和12.5%,在第3次和第4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概率最高,本届奥运会跳跃(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呈现出第3次和第4次试跳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的特点。

田径;奥运会;跳跃项目;竞技能力;特征

1 前言

田径项目是历届奥运会的金牌大户,而跳跃项目是田径项目中比拼较为激烈的项目之一,它包括以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及非对称周期性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要求较高。供能方式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通过分析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成绩,可以看到我国缺少跳跃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跳跃项目前12名运动员共48人中,只有一名男子三级跳远,排名第10位。虽然部分田径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参赛成绩,尤其是女子运动员先后在投掷项目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并且在部分“潜优势”竞赛项目上也有所突破,但是,田径项目中有望突破的大部分“潜优势”项目以及弱势项目参赛成绩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跳跃成功率、比赛发挥率和不同试跳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了相关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加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跳远,三级跳远)运动员共48人,其中跳远运动员男子12人、女子12人,三级跳远运动员男子12人、女子12人。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查阅跳跃项目运动员竞技年龄、发展动态和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2.2 数理统计法

从奥运会官方网站获得第30届奥运会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的信息资料。收集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所有比赛相关数据,并根据研究需要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3 逻辑分析法

结合数据统计结果,并采用专业知识进行逻辑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对跳跃项目前12名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特征的分析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在25.05~30.42岁之间,女子平均年龄大于男子,其中在跳远项目上女子平均年龄较男子大1岁多,而在三级跳远项目上女子平均年龄大于男子4岁多(见表1)。在男子运动员中,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大于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6.42±4.54岁和25.05±2.97岁;女子运动员中,三级跳远运动员平均年龄同样也大于跳远运动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0.42±5.25岁和26.42±3.23岁。可以看出,在前12名参赛运动员个体中大龄运动员频繁出现,并且在获得奖牌的参赛运动员个体中也能显示出大龄化特征。值得一提的是,36岁的意大利男子三级跳远选手多纳托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了一枚价值不菲的铜牌,是名副其实的“老将”级运动员。当年龄超过25岁,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不再占有优势,但完成技术动作的经济性会有明显的提高,这是“老将”仍然能在日益激烈的竞技中争金夺银的主要原因。当然,心理稳定性的增强和大赛经验的不断累积,也是“老将”能够在比赛中发挥最佳竞技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1]。

参赛运动员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两个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平均身高呈现出:三级跳远>跳远,男子平均身高在1.85m~1.87m,女子在1.71m~1.76m,三级跳远参赛运动员平均身高高于跳远参赛运动员。跳跃两个项目上男子身高最高的可高达1.97m,而女子三级跳远身高在1.83m,女子跳远在1.76m;男子身高最小为1.79m,女子跳远身高最小为1.65m,女子三级跳远最小身高在1.70m以上。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平均身高整体向高大化趋势发展,在三级跳远项目上表现最为突出。根据跳跃项目规则,参赛运动员身高占据很重要的优势,运动员可以加大、提升步长,同时,身体重心高使运动员在踏板起跳时具有很高的腾空优势,在腾空向前滑行上具有一定优势。在不考虑空气作用的条件下,以及技术动作的完善下,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身高优势,可以在每一跳上占据明显优势,因此运动员向高大化趋势发展是将来挑选参赛选手的一种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运动选材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体重方面,跳跃项群不同项目运动员平均体重呈现出男子跳远稍高于男子三级跳远,而在女子方面有所变化,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平均体重高于女子跳远运动员。男子运动员方面,三级跳远运动员平均体重为78.08±5.14kg,跳远项目运动员平均体重78.17±5.54kg;在女子方面,跳远运动员平均体重为59.75±3.55kg,三级跳远运动员平均体重为63.67±6.68kg。男子体重最大的只有87kg,最小的只有70kg;女子跳远项目方面,运动员体重最大的为64kg,最小的为53kg,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体重比较分散,最大的为82kg,最小的为58kg。结合身高因素,本届奥运会跳跃项目参赛运动员的BMI指数(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同样按照男子跳远>三级跳远、女子三级跳远>跳远的顺序排列,可以看出,跳跃项目上男子运动员身高、体重及BMI指数几乎持平,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整体高于跳远运动员。

表1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前12名参赛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指数一览表

3.2对参赛运动员跳跃成功率的分析

3.2.1 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跳跃成功率

从表2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跳跃成功率平均为69.45%,运动员在3次试跳中的成功率有所差异,第1次试跳中运动员的成功率为68.75%,第2次试跳中运动员的成功率为60.42%,第3次试跳中运动员的成功率为79.17%。在资格赛3次试跳中运动员的跳跃成功率呈现出“中-低-高”的走势,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可能与心理承受压力大小能力有关。在第1次试跳完之后,成绩不理想的和犯规的运动员体现出紧张和心理压力感,而在后2次试跳中,排名比较靠后的运动员将面临着无缘决赛的可能,这样使运动员在精神上具有惊怕感,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心理压力。第3次试跳运动员的成功率最高,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第一,可能是运动员前2次试跳成绩不理想或犯规以及面临各种压力下,使运动员在第3次试跳中放开一搏,致使有些运动员跳出理想的成绩并且闯进决赛,同时还跳出赛季较好成绩和(或)个人最佳成绩。第二,前2次试跳成绩靠前的运动员,在心理压力和其他因素比较小的情况下,运动员并在第3次试跳中跳出好的成绩或超常发挥都有可能。因此,世界顶级大赛即将来临时,来自主观或客观的一些因素会对参赛运动员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也缺少不了积极表现方面的以及促进运动员超常发挥的一面。

另外,在面对世界顶级大赛时,运动员成绩的好与差以及每次试跳成功率,可能与心理压力﹑个人竞技能力﹑最佳竞技状态和体能有关,但心理压力和体能最为关键,运动员在层层比拼以及面对对手成绩时的压力的过程中,对一般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或困惑以及完成整套动作时的动作变形是时常出现并避免不了的事实,然而他们还面临着无缘进入决赛的可能,这样在无行中产生了重大心理压力;跳跃项目对运动员技能和体能要求相当高,当运动员进入决赛阶段时,运动员体能消耗已经很大,在体能大量消耗的同时,技术动作的变形是时刻避免不了的,但决赛是比拼最终结果,对体能要求很高,那就有足够体能的情况下比拼竞技能力以及每次试跳成功率。进一步说明运动员成绩好与差的表现,与压力的大小、体能的消耗以及每次试跳成功率成正比。对于运动员来说,压力是主观意识的反映[2]。当运动员意识到运动表现的“机会”呈现出“唯一性”时,压力会产生[3]。当运动员心理压力增加时,使得运动员产生着急、焦虑、急躁以及心神不安的情绪,从而引起生理性紧张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四肢酸软无力等),此时大多数运动员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起助跑与起跳结合点和完成整套运动技术的任务上,而是转向无关任务的信息上。根据干扰理论假说[4],压力产生的干扰信息转移了注意的朝向,结果导致破坏运动的过程,反应迟钝﹑技术犯规或发挥失常时而可见。

表2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远项目前12名运动员前3跳的成功率一览表(%)

3.2.2 运动员在决赛阶段是的跳跃成功率

表3显示,决赛阶段运动员的跳跃成功率平均为66.67%,相比资格赛下降了2.78%。在世界顶级大赛中,赛事级别越高,对高水平运动员所产生的压力越大,致使运动员出现失误的概率越大。一般来说,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压力远远低于决赛,分析整体可以看出,竞赛压力是造成运动员在决赛跳跃成功率低于资格赛的主要原因。在世界性大赛中,人民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5]。当运动员意识到比赛结果的重要性,且与“我”相关时,便试图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运动技术执行过程的正确性。一旦运动员有意识地控制任务的执行过程,运动技能的自动化过程可能会因有意识地控制受阻,引起执行任务失败,表现出努力的悖理效应(the Paradoxical Effect of Effort)[6]。

跳跃成功率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有效成绩的前提,也是对技术稳定性的直观反映。无论在资格赛还是决赛,本届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跳跃成功率并不高,对运动员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跳跃项目(跳远和三级跳远)属于单一动作结构的不持器械项目,要求实现来自地面的有效力量传递,使运动员自身达到一定向前的远度和高度。在力量训练中,要对动力传递过程中比较薄弱环节应多加强训练,尤其是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既能防止“动力链”中的“弱链效应”,又可提高运动员对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减少在起跳和落地时的犯规;在技术训练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比赛规则的要求进行,强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练出的技术才能在比赛中发挥作用,经得起实战的考验。

表3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远项目8名运动员在决赛阶段的跳跃成功率一览表(%)

3.3比赛发挥情况分析

运动员在比赛中,比赛发挥情况是影响运动员最终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运动员比赛发挥水平高低情况的影响,可通过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率”来反映出最终的成绩,发挥率=(比赛成绩/赛季最佳成绩)×100%。在不同的比赛中,运动员会受不同的项目特征和比赛规律所限制,所以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发挥率是不一样的。表4显示,男子预赛中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为98.38%,高于跳远项目(96.42%);女子预赛运动员发挥情况与男子基本相似,发挥率最高的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发挥率为97.44%,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发挥率最低,为97.06%。在表4中还可以看出,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预赛阶段,男女项目则集中在97.83%~99.49%之间。其中,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高达99.49%,最低的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也为97.83%;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高于跳远运动员的发挥率,分别为99.06%和98.62%。李益群[7]的研究表明,重大比赛跳跃(跳远)项目运动员的正常发挥范围是98.4%~100%,跳跃(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的正常发挥范围是98.0%~100%。如果以该标准对照本届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在预赛中的发挥情况不是太理想,整体平均发挥率较低;在决赛阶段中,运动员的发挥情况明显好转,除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发挥率低于正常标准以外,其余项目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女子在决赛阶段体现出整体发挥较好的状态,有5人创造了个人赛季最好成绩,分别为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2名,女子跳远运动员2名,男子三级跳远1人。

运动员在赛季最佳成绩的发挥率,自然只能反映出当前赛季的训练状况。运动员有所超长发挥,但仅仅是超越赛季水平,不一定超越个人最好成绩。事实上,比赛发挥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比赛条件高度相关。对跳跃项群运动员来说,比赛条件对运动员发挥影响不是太大,而竞技状态和天气因素则是影响运动员发挥率的关键因素。竞技状态就是达到最高水平的最佳准备状态[8]。这与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出现于关键比赛时段高度吻合,是运动员训练的理想追求和竞技表现的条件极值。判断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方法主要是看运动员成绩的变化情况。

表4 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发挥率一览表

3.4不同试跳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统计分析

3.4.1 资格赛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前12名运动员在资格赛3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概率分别为29.17%、30.25%和39.58%,但是,在不同项目及性别方面也有差异(表5)。男子三级跳远3次试跳表现出决定成绩的百分比为25%、41.67%和33.33%,而女子跳远为33.33%、41.67%和25%,可以看出,运动员在第2次试跳的成绩好于第1、3次试跳的情况;男子跳远3次试跳表现出决定成绩的百分比为33.33%、25%和41.67%,女子三级跳远为25%、12.67%和58.33%,运动员基本在第3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概率最多。从本届跳跃项目前12名运动员(48人)资格赛中3次试跳中表现出决定成绩的百分比来看, 3次试跳百分比依次递增,分别为29.17%<30.25%<39.58%,跳远项目3次试跳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基本相近,为66.67%左右;三级跳远项目3次试跳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分别为50%、54.34%和91.6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项目特征、运动员赛前压力、运动员是否很快进入比赛状态以及是否处于赛季最佳竞技状态有很大关联。

表5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远项目前12 名运动员在资格赛中不同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统计分析一览表

根据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分期理论,准备期遵循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无论是发展体能、技能还是战术能力,都应首先加大负荷量,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负荷强度。这种传统的先量后强度训练会对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产生慢速适应,而且,通过训练获得的竞技状态高峰期少而不稳定,显然很难满足现代比赛的需要。一方面,跳跃项目具有动作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另一方面,跳跃项目比赛比的是强度,不是量,而是在有效的次数中表现出最好成绩的能力。因此,在训练中通过提升训练强度、缩减训练量的方法创新传统训练,或者直接摈弃传统训练思路,建立先强度后量的训练观念。这种先提高强度再逐步向量延伸的训练思维,耗时少、效率高,训练后获得的竞技状态稳定,符合比赛的实际需求,能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

3.4.2 决赛

表6显示出,跳跃项目决赛阶段前8名运动员在不同试跳次数中发挥差距并不明显,在6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2.5%、21.88%、15.63%、31.25%、6.25%和12.5%,整体呈现出“一低一高”的交错状态,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与运动员心理压力和竞技状态程度有关,也缺少不了运动员临场发挥和跳跃成功率的关系。整体可以看出,第4次试跳出现个人决定成绩的人数最多,有10人,占百分比为31.25%,第5次试跳出现个人决定成绩的人数最少,只有2人,占百分比为6.25%。毋庸置疑,在跳跃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中隐藏着项目差异和性别之分,男子跳远运动员在第4次试跳中的竞技表现最好,女子跳远运动员在第2次和第5次试跳中竞技表现最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前4次试跳表现出优异的成绩,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第3次和第6次表现最佳,决定成绩的人数最多,其中包括金牌、银牌和铜牌获得者。在第4次试跳中不仅出现个人决定成绩人数最多,也是奖牌获得人数最多的试跳阶段,其中包括男子跳远金牌和铜牌获得者,男子三级跳远金牌、银牌和铜牌获得者。女子跳远金牌和银牌获得者个人决定成绩出现在第2次试跳中。

表6 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远项目8名运动员在决赛中不同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统计分析一览表

跳跃项目的运动技能属于开放型的,运动员在完成技术时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原因(个人竞技能力﹑技术的稳定性﹑体能和技能)改变自己的动作,反馈信息来自本体感受器和外围负面因素。运动员由于外界的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剧增,并受赛程和个体差异的影响,部分运动员激发出了潜力,部分运动员则发挥失常,即所谓的“Choking”现象。

4 结论

1)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员年龄有所增大的趋势,这一结论并不明显,但有所印证的在女子三级跳远项目上显而易见。

2)跳跃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在1.85~1.87m之间,整体趋向于高大化发展趋势;女子运动员平均身高并不高,在1.71~1.76m之间,由于个别差异所致,但大部分运动员呈现出高大化发展趋势。

3)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比赛中,资格赛运动员的跳跃平均成功率为69.45%,三次试跳的成功率呈现出“中-低-高”趋势;决赛阶段运动员跳跃平均成功率为66.67%,6次试跳的成功率呈现出“一低一高”交错的“锯齿”状。

4)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特征和性别的差异。资格赛中,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女子三级跳远和男子跳远项目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排在后两位;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整体高于资格赛阶段。

5.运动员在资格赛第3次试跳的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3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分别为29.17%、30.25%和39.58%。决赛阶段,6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分别为12.5%、21.88%、15.63%、31.25%、6.25%和12.5,出现决定成绩概率最高是在第3次和第4次试跳中。

[1] 张建华,赵鑫,张健.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及竞技表现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3):33-38.

[2] 王进.运动竞赛关键时刻的“发挥失常”:压力下“Choking”现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76.

[3] BAUMEISTER R F·SHOWERS C J.A reviews of paradoxical performance effects: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ports and mental tests[J].Eur J Soc Psychol,1986,16(4):361-383.

[4] DANIEI M.The choke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J].School Coach,1981,13:75-79.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5.

[6] 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J Personality Soc Psychol,1984,46(3):610-620.

[7] 李益群.体能类项群重大比赛运动成绩发挥水平评价标准的建立[J].体育科学,1991,11(1):24-28.

[8] 普拉托诺夫.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陆绍中,张人民,杜利军,等译.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编印,1984:271.

The30thLondonOlympicJumpingEventsAthletesAge,BodyShapeandAthleticPerformance

Xi Fanhong1,Zhang Jian2,Zhang Jianhua1,Tiang Siming1,Li Tingwen1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China;2.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124,China)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 the thirtieth London Olympic Games jump athletes age, body shape, the success rate, the number of jumps play rate and appear in different test trials in deciding grades rela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ge of the athletes is 25.05~30.42 years old, the average age of women than men, was most evident in the three level of long jump jump athletes; the average height of 1.85~1.87m, between women's average height of 1.71~1.76m,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athletes, but most of the athletes show tall development trend. the average successful finals athletes jumping rate was 66.67%, with low and high staggered “sawtooth” shape different trial success rate 6 times. Jumps event-group athletes play the existence of project and gender differences, the final stage, the average rate of the whole play than the qualifying stage,the final stage, the 6 attempt of percentage to determine results were 12.5%, 21.88%, 15.63%, 31.25%, 6.25% and 12.5%, final results of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at the third and fourth jump, jump (the Olympic long jump and triple jump in three) project showed third and fourth attempt success rate and the highest rate of play.

track and field; the Olympic Games; jumping events; competitive ability; Characteristics

2013-07-04;

2013-09-06

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骨干培育项目资助(NWNU-KJCXGC-SK0302-30)。

席繁宏(1987-),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A

1672-1365(2013)05-0053-06

猜你喜欢

资格赛成功率决赛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挺进决赛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朝元老”晋级今日决赛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