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护理研究

2013-11-01杨春林马小娟李清花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神阙穴中风穴位

杨春林,马小娟,李清花

(甘肃省中医院,兰州 730050)

中风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资料显示,患心脑疾病的中老年人,有10% ~20%的死亡诱因为便秘,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 ~60%[1]。发生便秘后,由于粪便在体内停留过久,肠道内细菌的分解、发酵和腐败,产生毒素,导致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烦躁不安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过度用力排便,反射性地引起血压或颅内压升高,诱发急性左心衰甚至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减轻中风患者便秘症状,改善中风后便秘程度,成为护理中风患者工作重心之一。笔者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住我科中风后便秘患者120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混合性中风。其中男性78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65岁;女性42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8个月,平均(11±1.2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便秘诊断标准:排便时间延长,至少3 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且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给予便秘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心理干预:护士多关心安慰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说明床上排便的重要性[2]。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患者饮食情况,纠正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充足的水分及粗纤维食物的摄入。每日饮水1 500~2 000 ml,多食水果及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鲜梨汁等[3]。运动干预: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不能主动运动患者做被动运动如理疗,能下床活动者在室内和走廊进行慢走、体操等。适当运动能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有利于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排便干预:护士指导患者每天定时做缩肛运动,或按压肛门,刺激肛门括约肌,模拟排便过程,重建排便机制。指导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及训练卧床患者的床上排便,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排便环境,养成按时排便习惯。

1.2.2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且采取以下措施 ①穴位贴敷:免煎大黄、木香、杏仁按3∶1∶1的比例加75%乙醇及蜂蜜调成膏状,制成1.5 cm×1.5 cm×0.3 cm膏剂,敷于神阙穴(肚脐正中)上用胶布固定。每天用75%的乙醇约1 ml加湿1次,换药1次,10 d为1个疗程[1]。②腹部按摩:将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放置中脘穴(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适当加压按结肠走行方向—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顺序,顺时针作环形按摩10 min,刺激肠蠕动,每天2次;揉按天枢穴:双手分别置于左右天枢穴(平脐水平线,脐旁2寸),由外向内按摩50次。

1.3 判定标准

1.3.1 采用200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编制的“便秘症状及护理疗效评估问卷”,问卷共分6方面问题,在治疗结束后3 d内完成评估: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腹胀。每个问题评分均为4级标准,根据不同程度分别计0~3分,6方面问题得分相加为便秘症状总分,得分越高表示便秘症状越重。

1.3.2 便秘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2 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3 d以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分数分别为13分、6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平均分数分别为12分、9分,两组评分比较,治疗后便秘状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便秘疗效比较 见表1。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便秘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的主要原因有:皮质功能受损,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表现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不能有效的引起排便反射,易发生便秘[5];饮食结构、排便习惯和姿势的改变;患者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进食饮水控制,肠道水分减少,粪便体积不够等。便秘发生后,长期停留在肠道内的粪便酵解物产生大量毒素;过度用力排便会引起反射性血压、颅内压升高,危及患者性命,对中风患者预后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干预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的原因到临床症状而实施的护理措施,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和穴位贴敷及按摩治疗均能起到改善便秘症状。研究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现穴位贴敷及按摩在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治疗中存在重要意义。首先神阙穴是任脉上要穴,任脉是阴脉之海,调节诸阴经经气。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之效;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大肠经,具有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之效;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且富含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达到润肠通便之效。护理中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起到刺激药物局部重吸收和改善机体虚弱的双重作用,使其能通过脐部的经络循行快速直达病所,增强机体机能,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泄热通便。其次,中脘穴是胃的下合穴,天枢是大肠募穴,均为治疗便秘要穴,是调理胃肠道重要穴位,顺时针按摩腹部符合肠道生理走向,能改善肠道血液循环,肠黏膜神经营养增加,提高神经末梢感觉器的敏感性及应激能力,增加肠蠕动。以上这些措施避免了传统的灌肠法和口服药物而引起的年老体弱患者的泄泻不止、红臀、体虚加重等弊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证实了神阙穴中药贴敷和腹部按摩护理干预便秘有确切疗效,可见药物贴敷加腹部按摩及常规护理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治疗可起到协同作用,减轻了中风患者便秘程度,提高预后和生活质量。此护理方式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石正兰,胡 敏,孟改敏,等.行为干预配合中药贴敷治疗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4):1292-1293.

[2]孙思思.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的作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0):2591-2592.

[3]苏永静,张小燕,吴婉玲,等.饮用鲜梨汁对卒中后便秘的预防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0-68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宋 清,史东萍,牛旭兆,等.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中风病人便秘的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3,19(1):108-109.

猜你喜欢

神阙穴中风穴位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夏季穴位养心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