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3-10-31黄耀庭李莎李进芹郑淑芬张信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6期
关键词:氯雷斯汀组胺

黄耀庭 李莎 李进芹 郑淑芬 张信江

咪唑斯汀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其可选择性的阻断组胺H1受体,有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且具有抗过敏炎性介质的作用,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抗组胺药物[1]。为探讨咪唑斯汀在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情况。本文特对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性研究,现将临床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120例,患者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35.3岁,病程为2个月~3年,平均病程1.3年。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严重的肝、肾、心、代谢疾病;1个月内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7 d内使用过抗组胺药物[2]。

1.2 治疗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病程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100例患者,给予口服咪唑斯汀10 mg,每天口服1次,治疗周期3个月;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天口服1次,治疗周期和试验组相同。

1.3 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显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60%,<90%;进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60%;无效:症状积分下降指数<20%。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总例数×100%。

1.4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计算 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的总积分-治疗后的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总积分=瘙痒程度评分+风团数量评分+风团大小评分。观察项目评分标准[4]详见表1。

表1 观察项目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将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用(%)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在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均能明显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其中咪唑斯汀的总有效率为82%【82例:显效15例(15%)、治愈67例(67%),另外无效6例(6%)、进步12例(12%)】;氯雷他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5%【75例:显效12例(12%)、治愈63例(63%),另外无效6例(6%)、进步19例(19%)】。

2.2 安全性情况 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死亡或者是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试验组相关性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3例 (占3%)、乏力2例(占2%)、口干2例(占2%)、头疼1例(占1%)、恶心1例(占1%)、腹泻1例(占1%),在停药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自动消失。

3 讨论

咪唑斯汀是一种作用时间长、作用效果强、特异性选择的组胺H1受体拮抗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季节性、常年性的过敏性鼻痒、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以及其他的过敏性临床反应症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选择性地竞争抑制组胺H1受体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且还具有抗炎的作用。经临床研究表明,咪唑斯汀经口服后吸收比较迅速,在1.5 h就可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临床生物利用度可达到65%,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可达到98%以上,药物消除的半衰期是13 h,同时咪唑斯汀与组织中的组胺H1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是西替利嗪的10倍,是氯雷他定的21倍。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在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均能明显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其中咪唑斯汀治疗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总有效率为82%,疗效略优于比氯雷他定治疗组,在经咪唑斯汀治疗后患者瘙痒、风团数目、风团大小均有显着改善,且起效迅速,大多数患者在给予咪唑斯汀1 d后症状便开始缓解,其中瘙痒症状的改善最早。临床研究发现,肝功能不全患者在服用咪唑斯汀后吸收比较缓慢,所以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咪唑斯汀没有中枢镇静药理作用及抗胆碱药理作用,偶然会出现头痛、嗜睡、口干、消化不良、身体乏力、腹泻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也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低血压、精神抑郁、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肝脏转氨酶发生升高等情况。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死亡或者是其它严重的不良反应。试验组相关性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3例(占3%)、乏力2例(占2%)、口干2例(占2%)、头疼1例(占1%)、恶心1例(占1%)、腹泻1例(占1%),但均症状轻微,且不需处理,在停药后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自动消失。说明,咪唑斯汀的安全性较高,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困意,部分患者会发生食欲的增加、体重的增加,所以咪唑斯汀治疗人群中哮喘发生率比较高,目前不能排除和使用咪唑斯汀有关;并且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时,会增加相关高危人群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所以对于一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在使用咪唑斯汀治疗期间应对相关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告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发现异常要及时和临床医生联系,积极采取措施。目前,临床上医生和患者对该药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较好。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使用综上所述,咪唑斯汀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邓英键,张晓玲,张蕾,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49-50.

[2] 张爱萍.咪唑斯汀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29例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33):80.

[3] 龙兴震,贾敏.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医药,2012,31(15):87.

[4] 马利斌.芪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2012,33(4):454-455.

猜你喜欢

氯雷斯汀组胺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枪口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
氯雷他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贾斯洒的导盲犬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