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桐乡市女性劳动就业状况分析

2013-10-29倪发南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桐乡市比重人口

倪发南

(桐乡市统计局,浙江 桐乡 3145 00)

妇女劳动就业是妇女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妇女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社会地位的根本途径,关系到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以来,桐乡市女性劳动力资源持续增长,就业比重提高,就业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就业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化。科学分析和研究女性劳动就业,对推动女性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桐乡市女性劳动年龄人口情况

1.劳动年龄人口呈增长态势。劳动年龄人口是人力资源中的主要部分,本文所说的女性劳动年龄人口是女性15-54岁的人口。“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桐乡市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为26.1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21%,比2000年增加了3.6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46个百分点(表1)。

表1 桐乡市女性常住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人、%

2.劳动年龄人口呈老化趋势。资料显示,2010年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中,15-3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44.68%,比2000年下降6.14个百分点,35-44岁和45-54岁组分别上升4.96个和1.18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中大年龄组比重呈上升趋势。1990年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1.88岁,2000年为34.91岁,2010年为35.11岁,桐乡市女性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逐步提高,已渐趋老化。

二、桐乡市就业女性的状况及特点

1.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据“六普”资料显示,桐乡市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为78.53%,比2000年上升1.41个百分点。据推算,女性全部就业人口从2000年的26.79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31.33万人,增速为16.95%,年均增长1.58%,表明桐乡市女性就业队伍规模继续扩大,劳动力参与率稳步提高。

2.中青年女性就业队伍壮大。2010年女性就业人员中,15-29岁的青年组占27.26%,30-44岁的占44.71%,45岁以上的占28.13%。与2000年相比,青年组和30-44岁组分别增加了2.72和3.94个百分点,45岁以上组减少6.66个百分点。可见,中青年女性就业队伍逐步壮大。

3.就业女性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桐乡市女性就业人口的文化程度明显提升。在业女性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占8.93%,初中占42.86%,小学占34.46%,文盲、半文盲占7.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提高了4.68个百分点,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提高了2.17个百分点,而文盲、半文盲降低了4.89个百分点。

4.在业女性就业结构调整幅度较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女性就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明显。“六普”资料显示,女性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分别为13.32%、57.51%、29.1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相比,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下降了22.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上升了8.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上升了14.17个百分点。

5.在业女性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根据“六普”长表10%抽样数据分析,桐乡市在业女性分布较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从业人数为15763人,占全市在业女性的56.57%,服务业女性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零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批零贸易业从业人数为4388人,占全市在业女性的15.75%;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为1138人,占全市在业女性的4.08%。

三、桐乡市失业女性状况及特点

1.从年龄分布看,失业年轻化趋势明显。“六普”数据显示,桐乡市女性失业情况有年轻化趋势:20-24岁失业率为4.56%,25-29岁失业率为2.68%,30-34岁失业率为1.45%,35-39岁失业率为1.51%,40-44岁失业率为1.31%,45岁以后失业率又升高,45-49岁失业率为1.59%,50-54岁失业率为2.18%。一方面,这是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导致青年就业难和企业选人难的供需错位现象。另一方面,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从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其本人和家庭往往对其职业期望较高,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现象。而且,青年女性因为生育问题,其就业难度更大。

2.从受教育程度看,未工作女性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女性构成了未工作女性的主体。据“六普”长表10%抽样数据显示,本市未工作女性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97%,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是其共同的特征。

3.从未工作原因看,料理家务仍占较大比重。“六普”数据显示,女性未工作人口的原因中,料理家务虽然相比1990年人口普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已大幅降低,但仍排在第一位,为39.61%,其次是在校学生和离退休人员。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女性在校学习的比例逐步升高,“六普”数据显示,女性在校学生在未工作人口中占比达21.87%,是2000年占比的2.48倍;由于女性参加工作的稳定和劳动保障水平的提高,女性离退休人员在未工作人口中占比也逐渐提高,为16.78%。

四、女性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招工难与就业难问题并存。目前,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难以招到一些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或者熟练工跳槽现象明显,使得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工人短缺。同时,由于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外需疲软、内需不足等方面的作用下,就业总体压力较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

2.文化程度低影响着女性就业。尽管桐乡市女性受教育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但是仍然有相当部分女性文化素质较低,就业竞争力弱,就业层次低,相对集中于操作型、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六普”资料显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占在业人口比重超过了50%,商业服务业人员占在业人员比重明显上升。

3.择业观成为影响女性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对工作岗位较为挑剔,以及在家庭庇护下缺乏自我开拓精神,怕吃苦,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家庭的就业观念也影响着年轻女性的就业,导致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一线工人,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工作,特别是大量的毕业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4.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女性参与经济领域日益广泛,从业总体数量和比例逐步上升,但是,由于女性负有生养后代的重任以及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加之劳动力市场整体的情况是供大于求,这就造成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女性就业障碍往往多于男性。

五、促进妇女就业的对策建议

女性就业看似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与社会安定。为了让女性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女性自身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共同参与和支持就业创业的工作格局。

1.坚持强势宣传,营造有利于女性就业的环境氛围。一要大力宣传文明进步的性别平等观,抵制和消除对妇女就业的歧视和偏见。要加强对失业女性、尤其是青年失业女性的思想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激励她们勇于并善于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二要加强就业观教育。就业困难人员尤其是年轻人长期以来受到父母的溺爱和保护,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工作期望值高,往往难以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因此,要加强对年轻女性就业观教育,使其端正就业心态,提高就业率。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妇女就业创业的竞争能力。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就业能力不强是影响女性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要持续不断加强学校教育,更要进一步加大对女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开展面向女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等服务,提高女性就业创业能力。

3.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促进妇女创业的扶持政策。一要完善女性创业扶持政策,为女性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等优惠扶持政策,为女性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组织专家通过举办讲座、上门指导等方式,为女性创业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二要为女性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搭建舞台,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职业中介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劳务招聘会等活动,及时为妇女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桐乡市比重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如果我是……
长寿花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一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