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线性趋势研究
2013-10-29韩原张玉兵
韩原、张玉兵
(1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盱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 南京、淮安,210008、211700)
农村居民增收不仅是“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亦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所在。2011年后江苏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基于此,本文利用历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研究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的波动周期,同时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寻找和揭示江苏农村居民增收的潜在规律。
一、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变化情况
(一)收入绝对水平持续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55元增加到12202元,增长了77.7倍,年均名义增长13.7%。由图1可知,虽然在很多年份收入增长缓慢,但总体上随着时间推移,江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增加的特征。
图1 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二)收入实际增长波动相对平缓
为了更好的分析扣除价格因素后收入数据的实际增长情况,本文将1978年为基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指数作为分析对象。从1978年到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指数由100增加到1368,增长了12.7倍,年均实际增长8.0%。综合图1和图2,虽然收入实际增长指数水平在很多年份增长较慢,甚至在个别年份出现下降,但是和收入绝对水平相比,总体上同样随着时间推移,呈现收入增加的特征,只是增长的幅度相对平缓。
图2 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指数(1978年=100)
二、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线性趋势模型的拟合
(一)平稳性检验
从上文分析得出:1978年以来,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指数水平yt具有显著的随着时间t不断增加的特征,其走势明显不是直线,需要考虑曲线模型,较符合的曲线模型有二次曲线和指数曲线。但根据图形初步判断,该序列为非平稳性序列的可能性较大,为了避免出现谬误回归,在拟合模型前必须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是单位根检验,其中ADF检验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检验方法。本文采用EVIEWS5.0软件,对时间序列进行ADF检验,包括二次曲线中的变量y和指数曲线进行对数化变换后的变量lny,检验结果可知,lny在1%水平上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即lny具有平稳性,可以直接用于回归分析。
(二)回归分析
三、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波动周期的测定及特征
(一)收入增长波动周期的测定
如果把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农村居民收入看作是时间函数,江苏农村居民收入y随着时间t的增加而不断波动,其时间序列变动存在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周期波动和不规则波动四个因素。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进行测定,就是从时间序列中逐次消除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和不规则波动,余下周期波动。实质是把对收入变动周期的测定转化为对长期趋势和季节波动的剔除,如果模型选择恰当,分解后的剩余值就能较好的反映周期波动情况。
设定长期趋势为Tt、季节波动St、周期波动Ct和不规则波动It,要研究周期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影响程度则需要对间序列进行分解,本文运用乘法模型yt=Tt×St×Ct×It。
由于本文采用年度数据,故不存在季节波动因素St的影响,所以时间序列分解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适合的曲线模型拟合序列的长期趋势,得到长期趋势Tt。
2.运用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法消除时间序列中的随机波动因素It得到长期趋势和周期波动即TtCt。
3.用序列TtCt除以Tt即可得到农村居民收入周期波动因素Ct。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偶然因素和不规则变动因素,本文运用移动平均法对收入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本文移动平均项数取3,用三次移动平均TtCt数据除以长期趋势Tt数据,可得江苏农村居民收入的周期波动数据Ct(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略)。其周期波动如图3。
(二)收入增长波动的特征
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特征。由图3可知,在研究时间区间内,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仅受周期性因素影响的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大体经历了两个完整周期和一个不完整周期(按“谷-谷”法划分)。第一个波动周期为1978-1992年;第二个波动周期为1993年-2003年;第三个波动周期为2004年至今。
图3 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周期波动情况
2.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波动呈现一定的对称特征。在一个波动周期内,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扩张期和收缩期过程、时间基本相当。第一个波动周期历时15年,前8年处于扩张期,后7年为收缩期;第二个波动周期历时11年,前5年处于扩张期,后6年为收缩期。
3.农村居民收入波动呈现一定的收敛特征。在研究时间区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曲线变的更加平滑,而且收入波峰逐步缩小,波峰波谷由早期的正负20%逐步稳定在10%左右。
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波动呈现一定的滞后特征。如1978-1992年这一完整的变动周期内,与图2收入实际增速相比,增速在1984年和1989年分别出现最高点和最低点,而波动周期对应的高点和低点则分别在1985年和1992年。
5.农村居民收入波动与宏观环境密切相关。第一个波动周期内,农村居民收入进入扩张期,主要得益于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过去长期被压抑的生产潜能得到释放,加之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造就了农村居民收入这一时期的超常速增长。之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逐步释放,物价上涨较快,加之1991年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江苏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入收缩期。第二个波动周期的扩张出现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农副产品提价,外向型农业起步。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1997年后,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功能明显减弱,农副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增产与增收矛盾突出,收入增长步入收缩期。2004年后,中央相继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等,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重新进入扩张期。
四、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趋势分析及建议
(一)当前处于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有利时期
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从周期波动的角度观察,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进入快速扩张期的可能性加大。将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值和长期趋势值进行对比(图4),在研究时间区间内,收入实际值始终围绕趋势值波动,在与计算结果对比中可以发现,每当周期变动值C大于100时,收入实际值就高于趋势值,反之亦然。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自2004年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后,收入实际值一直位于长期趋势值下方运行,随时间推移,两者间差距逐步缩小,直至2009年,收入实际值开始高于趋势值,2010年后差距进一步拉大。从目前情况判断,今后一段时间,两者间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图4 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指数值与长期趋势值对比图
2.加快农村居民增收的政策环境较为有利。审视江苏改革开放32年农村居民增收历程,其前期收入增长的快速扩张,主要取决于单项因素,如改革开放初期的联产承包政策、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镇企业快速发展、90年代初的小平南巡讲话等。进入新世纪后,农村居民增收的动力则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包括全省创新型经济的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增强、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加大、以及农产品价格补偿性的上涨和农村居民务工收入的趋势性上涨等。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居民增收的稳定性、持续性增强。
(二)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几点建议
2011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是一个深得人心的民生工程。但当前仍存在一些影响增收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一方面,从周期变动的角度看,江苏农村居民收入波动呈现一定的收敛特征,收入实际增长的波峰波谷已由早期的正负20%逐步稳定在10%左右,因此,要按照居民收入七年倍增目标,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实际增长10%以上,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从收入快速增长的长效性角度看,在江苏农业生产连续八年增产、农产品价格出现两难局面下,不利于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挖掘;江苏农村居民较为薄弱的创业意识也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升级;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也会导致部分群体收入“被增长”。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建议:
1.力争收入倍增计划在“快”中起步。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波动具有明显周期特征,且存在一定的对称性特征,当前农村居民收入正处于增长的扩张期,扩张期能达到的波动高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对收缩期具有对称性影响。因此,要实现收入七年倍增的目标,“十二五”时期尤为重要。宏观上,当前的多元化驱动局面,也为农村居民增收在“快”中起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顺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通过努力加快农村居民增收进程,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的良好开局。
2.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在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且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现有土地经营规模和产出效益,发展高效农业,是促进江苏农村居民农业收入稳定增长的现实选择。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让农村居民分享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个产业链环节产生的利润;对于继续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经营,则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小户之间通过合作变成大户,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和销售成本,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3.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升级。从数量上看,当前江苏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完成,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居民务工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工资水平的提高。但从质量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升级才刚刚开始。许多农村居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创业技能,一部分农民已经跨入了以自主创业为特征的新阶段。因此,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升级,改善创业环境,扩大创业领域,放水养鱼,先从数量上做大“创业经济”,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让所有潜在创业人员充分了解各项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从务工潮向创业潮跃升,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实现创业,有效带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和务工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
4.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提高低收入群体低保标准,既可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问题,也能提高贫困群体的自救能力。与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低保制度相比,江苏“按照当地上年度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25%的比例”确定低保标准,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地区差距,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南北差距大,间接导致地区间低保标准差距大,而各地的最低消费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由此形成彼地低保标准能维温饱,此地标准让人窘迫的境况;二是城乡差距,同一地区城乡收入不同,导致低保标准不同,而最低消费水平又较为接近,容易造成农村低保户的生活基本需求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此,现阶段各级政府应着手逐步缩小低保标准这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低保比例标准,最终实现江苏建立均等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