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话语联系语探究

2013-10-27林巧文

关键词:听话者频数语料库

林巧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语系, 福建 福清 350300)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话语联系语探究

林巧文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外语系, 福建 福清 350300)

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以关联理论为依托,阐述了话语联系语的意义和功能,同时基于SECCL与WECCL两个子语料库定量对比分析了中国学生在口语和笔语中英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特征。结果表明:这些话语联系语在总体数量分布上大致相同,但类型选择上稍有不同;某些联系语有过多或过少使用现象。

语料库;中国学生;话语联系语;英语

英语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是指在言语交际中用来表示句子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词、短语或小句[1],它们在语言交流中常被用来搭建组织结构,表明逻辑语义关系,并积极帮助听话者/读者构建连贯交际功能。它主要可以分为连词性话语联系语(conjunctional discourse connectives) 和副词性话语联系语(adverbial discourse connectives)这两大类;前者如while, because, but, though等,后者如therefore, meanwhile, furthermore, subsequently 等等。还有一些联系语介于二者之间,既可做连词,也可做连接性副词,如yet,then。因此,英语话语联系语从构建方式上看,它们不仅仅限于单词,还包括短语和小句的固定组合;从语用功能上看,它们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标示作用,更隐含语义上的衔接和信息的传递作用。

一、话语联系语理论基础及研究动态

Sperber &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从明示到推理的过程,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揭示了话语认知过程与话语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为话语联系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关联理论,人类的认知活动以最大的关联为取向,而语言交际功能则以最佳的关联为取向[2]。任何的交际行为都包含着最佳相关性的假定和语境效果,听话者/读者通过话语联系语,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佳关联,并以此推导说话者/作者的交际意图。因此,我们认为,在言语交流中,话语联系语也具备了两种功能——篇章组织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它不仅起到“桥梁”架接上下文话语单元的语义功能,而且引导读者获取语用功能。这两种功能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表现为,话语联系语的篇章组织功能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衔接手段,在构建篇章过程中以表层结构的形式有效地连接两个话语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系和不同意义关系,以加强语言的连贯性,达到清楚传递说话者/作者的交际意图。而话语联系语的认知引导功能具体表现为,通过明示的话语标记为听话者/读者在信息的处理和接收上提供了制约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听话者/读者认知上的负担,引导他们正确推导说话者/作者的交际意图。

基于不同的研究出发点和侧重面,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们也对话语联系语作了不同的界定。Schiffrin 指出话语联系语是依靠话语序列而存在,能标示两个紧紧相邻的话语单位的语言成分,起到局部连贯的作用[3]。Lenk 依托英美两国口语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发现话语联系语对整篇连贯也有一定的影响,认为 “从语用层面上分析,它是具有语篇组织结构作用的词或者短语”[4]。而 Redeker在研究了Schiffrin的框架基础上提出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的概念,其主要功能是提醒听话者注意即将说出的话与上下文直接语境联系[5]。国外专家注重理论方面的探索,而国内研究学者们更侧重于研究话语联系语的实际应用。陈新仁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阐释了话语联系语的三种语境效果,并剖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在议论写作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情况[6];赵蔚彬以衔接理论为框架,从语料库语言学角度通过定量对比,定性分析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之间联系语的使用差异[7];王立菲、祝卫华分析了我国英语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口语标示语的使用特征,并提出利用联系语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8];张会平、刘爱军通过对数据库对比统计分析二语习得者与母语者在总体数量分布上的差异性和在类型的选择上相似性[9]。

尽管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话语联系语进行研究,但基于语料库对比口语和笔语之间差异的话语联系语的研究却甚少。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依托关联理论,对话语联系语的意义与功能进行阐释和归类,同时考察中国学生在SECCL与WECCL两个语料库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情况,以期对英语口笔语教学有所启示。

二、话语联系语使用情况的调查

为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将选取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部分语料为研究资料,利用WordSmith Tools 分析软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口笔语中话语联系语的总体分布差异,剖析话语联系语个体选择上的区别。

(一)研究问题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笔者基于口笔语语料库,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和笔语中使用话语联系语总体数量分布上是否相同? (2)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口笔语中个别话语联系语的选择上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回答上面的第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对所选的口语语料库中话语联系语进行统计归类,然后将得出的总体频数与所选的笔语语料库中的话语联系语进行对比,以考察学生在英语口语和笔语中话语联系语总体数量分布情况。回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对两个语料库中的话语联系语的频数进行逐一比较,以确定学生分别过多和过少使用了哪些话语联系语,考察并比较两个语料库中明显的更为常见的话语联系语。

(二)语料选择

语料选自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SECCL(Spok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1996至2002年这7年间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的考生录音[10]。参加口试的考生均为全日制在校大学英语专业2年级本科生。口试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复述故事、即席讲话和交谈。由于交谈内容一般为大学生所熟悉的话题,交谈双方采取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展开,类似于笔语语料库的议论文。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 (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s)[10]主要选用国内9所不同层次高校的英语专业1~4年级学生书面材料,均为课内外英语作文,其中以议论文为主。为参照口语语料库英语专业2年级本科生,本文挑选了英语专业2年级学生课内限时议论文。同时,为了让口笔语语料库更具有可比性,根据需要提取了口语语料库中关于“要选择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是在国企上班”的交谈材料,重新生成一个小型口语子库SSECCL。选取围绕“工作”为主题的议论文笔语语料库,重新生成一个小型笔语子库SWECCL。生成后的两个子库转换为纯文本格式,经检查与原文本内容一致,期望值一致。

(三)研究方法

两个子语料库转换为纯文本格式后,利用WordSmith Tools对语料库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使用检索(Concord)功能快捷地检索出两语料库中所有话语联系语,由于研究的样本数目相对较小,计算出每千词中出现的标准化频数(Standardized Frequency);其次,用词表(WordList)统计功能重新生成两个纯本文词表数据库;最后,为了从统计学角度验证某些联系语的使用情况,用主题词(Keywords)功能,对两个列表进行对比,从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的比值中找出差异并进行对比。

三、话语联系语的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话语联系本身易于量化的特点,本项研究选用了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真实的语言事实进行定量对比和定性分析,我们可得到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一)两子语料库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比两子语料库的情况发现:虽然两子料库样本数目一致,但是由于口语和笔语文体特征不一致,在句子总数、联系语总数和每篇中使用的联系语等方面相差较大。然而,平均每句联系语的数值相差不大,口语中使用联系语的情况略高于笔语中的联系语(表1)。这说明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中国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话语联系语来提示上下文语句间的关系,降低听话者/读者的认知上的困难,帮助说话人/听者的轻松地理解语境效果。这一方面得益于汉语起承转合的思维模式,对英语学习起了正迁移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强调“英语重形合”的思想以及对此进行专门性的指导训练。

表1 SECCL和WECCL两子语料库基本特征

(二)话语联系语的三种语境频数对比

话语联系语是一个模糊集合,目前尚无法确切的给出所包含的数量和种类,不同的研究学者,由于其研究的目的和侧重点不同,也给出了不同的归类方法。基于对关联理论的理解,我们将话语联系语分为三种语境效果。一是肯定或加强已存在的假定;二是否定或取消已存在的假定;三是顺承或暗含已存在的假定。这三种语境效果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第一种表示添加、列举、说明、递进、同类等;此类联系词有:and, also, in addition, besides; next,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namely, I mean, in other word; furthermore, moreover; likewise, in the same way;第二种表示转折、让步、更正、对比、选择等;此类联系词有:but, yet, however, despite, nevertheless; or, alternatively; in fact,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instead, rather; on the other hand, by contrast; 第三种表示结果、推论、原因、举例、目的等,此类联系词有: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to sum up, in short, in a word; so, then, thus, hence, therefore; because of, for this reason, on account of this; 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in order that, so that[11]。

通过对三种语境效果中口笔语的绝对频数和标准化频数的对比可以看出,口语语料库所使用的话语联系语从总体上略高于笔语语料库;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和口语中都倾向于用第一种关联方式来进行语言交流;在口语语料库中第三种关联方式稍多于第二种;而在笔语语料库中反之亦然。部分话语联系语(如表示添加、列举、转折、选择、推论、举例等)在口笔语语料库中使用频率都比较高,两者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在表示让步和同类方式的话语联系语中,两个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都比较少;除此以外,其余的话语联系语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表2~4)。

表2 表肯定或加强语境效果的绝对频数和标准化频数的对比

表3 表否定或取消语境效果的绝对频数和标准化频数的对比

表4 表顺承或暗含语境效果的绝对频数和标准化频数的对比

(三)主题性对比较显著的话语联系语

为了从统计学角度验证到底哪些联系语被学生过多或过少使用,利用WordSmith的主题词功能对这两个列表进行对比,列出了P值都达到显著水平的10个话语联系语。

在第一种语境效果中,表示添加关系的and不论是在口语语料库还是在笔语语料库中,都受到学生的偏爱,口语语料库中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口语中的停顿,延长思考时间,作为搪塞语(hesitation filler)有关。also也用得比较频繁,在笔语语料库中更多的体现在“not only…but also”的句型结构中。表递进关系的furthermore笔语语料库检索到16次明显高于口语语料库2次,表明这个词语比较书面化,趋向正式语,口语中可能更多地选择“what’s more”,“the more important is…”等来代替。同时,中国学生很喜欢在议论文的写作中用列举性的方式展开讨论,倾向于使用成套僵化联系语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甚至达到过度使用的程度。虽然与议论文文体有关,但也隐射出教学模式固定化,学习方法机械化。在第二种语境效果中,表示转折关系的联系语,学生的笔语语料库中更多地选择了转折关系强、字母数量多的however,而口语中but用的更为频繁,另一种可能是受到汉语思维习惯“虽然……但是……”的影响,干扰英语表达,导致语料中出现许多but的错误用法。第三种语境效果中,表示推论关系so,then也体现了汉语对英语的负面迁移作用,汉语表达“因为……所以……”,以及口语中“然后”,口语语料库中检索资料显示“because…so…”, “and then ”的表达随处可见。表原因关系的“therefore”笔语比口语也用得更频繁,体现学生书面语偏向选择稍微复杂的词语(表5)。总之,过多使用话语联系语会造成本该由语境就可嫁接完成的语义流,通过过多显性联系语来标注,反而造成累赘和无效衔接,甚至使句际语义联系混乱,逻辑上交流变得生硬乏味,增添听话者/读者的负担;而话语联系语过少使用会导致语义关系含糊不清,无法传达准确的逻辑语义关系,无法构建听话者/读者连贯的交流意图,从而实现他们与说话者/作者之间相互沟通。

此外,本调查还发现学生在话语联系语的选择上缺乏文体意识,在正式书面语中误用带有很强口语色彩的联系语。如“of course”,“in fact”,“actually”等。这说明学生在认知语用上欠缺考虑,不能够准确合理利用联系语。

表5 两子库主题性对比较显著的联系语

四、教学启示

以上调查分析显示,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交流中已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组构能力和语用认知意识,但在合理有效地利用话语联系语来构建局部和整体的连贯性,引导说话者/读者处理信息能力方面存在着过多、过少、滥用、误用、漏用及语体不分等问题。因此,关注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是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点强调的方面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话语联系语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重要角色,然后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话语联系语在口笔语中所产生的影响。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话语联系语的概念、类别以及不同语境中所包含的语用内涵,让学生识别他们各自特征和功能;其次,在口笔语中集中训练三种语境效果的话语联系语,让学生意识到话语联系语对理解语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话语联系语所隐含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听话者/读者在理解过程中作出合理的推断,教师可以有目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口笔语中学会正确推导,合理运用。

总之,作为语言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在口笔语中合理准确使用联系语,实现相邻的句际语义连接,又要培养学生元语用意识,让听话者/读者在信息接收过程中运用认知推论,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所探讨的口笔语语料库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情况规模较小,更大更深入的实证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同时二语习得者和本族语者之间使用差异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李佐文.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1):32-36.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04-205.

[3]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Lenk U.Discourse markers and global coherence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245-57.

[5]Redeker G.Linguistic markers of discourse structure[J].Linguistics,1991,(2):1139-72.

[6]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50-354.

[7]赵蔚彬.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逻辑连接词使用量化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2003(2):72-76.

[8]王立非,祝卫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5(3):40-44.

[9]张会平, 刘爱军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笔语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J].沈阳大学学报,2008(5):64-66.

[10]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5.

[11]刘爱军,张会平.英语专业口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17.

2013-6-17

福建省教育厅B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S10272)

林巧文 (1979-),女,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H319.1

A

1009-4784(2013)03-0051-05

(编辑:马川建)

猜你喜欢

听话者频数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敬语解惑(4):两种自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