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3-10-27胡蓉芳姜小鹰郑诚英林雁娟邱萍萍

关键词:学时护理学综合性

胡蓉芳,姜小鹰,郑诚英,林雁娟,邱萍萍,罗 利,王 青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1.护理学院;2.附属第一医院;3.附属协和医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胡蓉芳1,姜小鹰1,郑诚英2,林雁娟3,邱萍萍1,罗 利2,王 青2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1.护理学院;2.附属第一医院;3.附属协和医院)

在2009级护理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设计并实施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设计病例、抢救方案并实施模拟抢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结果显示:该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尚存在教学情境不够逼真、学生自学观念有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薄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改进。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急危重症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实验教学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学传统的实践教学多沿用单项操作技能训练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如缺少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本专业综合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开展综合性设计性教学是众多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与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2009级护理学本科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采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设计病例、抢救方案并实施模拟抢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护生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评价,以期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一、明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标,即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的急救反应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首先整合《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理论授课内容,调整理论、实验课的学时比例,增加实验课学时,该课程共54学时,其中实验课学时由原来的18学时增至24学时,增加多项急救专科护理技术的实验项目(如院前急救基本技术、人工气道的护理)和1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课及单项技能训练课完成后开展。该项目共9学时,其中3学时综合性讨论课、3学时为小组演练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模拟抢救。另外3学时为考核课,采用小组配合模拟抢救的考核方法。综合性讨论课采用以案例为背景、以问题为主的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急救思维,为后期的设计性实验做铺垫。该课程实验教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技能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由易到难。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建立临床真实情境的病例库

为了加深学生对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认识和体会,由教师设计一个能够贯穿整个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急救流程(即院前救护、途中救护、急诊室救护、ICU救护)的典型病例作为训练课的基础案例,课前提前发放给学生,内容涉及创伤的救护、休克的救护、心肺脑复苏、急诊病人的接诊与抢救。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抢救方案之后于训练课上分组演练。同时,由教学组老师设计不同情境的基础病例建立模拟抢救考试的病例库,内容包括昏迷、急性中毒、气道异物、心室颤动、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的救护和急诊、ICU病人的接诊。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综合性设计性教学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协助者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前沿信息和丰富的专科知识,才能够胜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本研究中,教师队伍由6名教师组成,其中学院专职教师2名、临床兼职教师4名,临床兼职教师均为我校附属医院急诊科或ICU的护士长,双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三)采用小组合作、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小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名学生,其中1人由学生自荐担任小组长。以计算机高级心肺复苏组合模型和高级综合急救技能训练系统为载体,综合应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群体配合训练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急救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

(四)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建立考核评价标准

实验考核采用小组配合模拟抢救的考核方法,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主要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教学组教师经过多次研讨论证,设计《小组配合模拟抢救》的评分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用物准备与整理、急救反应能力、沟通能力、知识运用、操作程序、团队合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均相同。

(五)教学流程

教师于实验课前提早1周发放不同类型的病例雏形(即病人的基础状况或病例原始背景),由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并进行综合病例及救护方案的设计,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写出病例的具体设计与处理方案,最后通过情景设置以及角色扮演完成该项实验。教师或学生在整个模拟抢救过程中可临时扮演病人、家属、医生、目击者的角色,营造真实情景;其余学生以观察者身份观看、记录、评价同学的抢救措施是否正确。每组学生操作结束后,分别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录相回放。

三、学生、教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一)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评价

笔者自行编制“《急危重症护理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评价、对执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情况的自我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不同考核方式的选择。采用无记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2009级学生5个中班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248份,回收248份,有效率100%。同时,调查6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其对学生在训练和考核中各方面表现的评价。

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可程度及意义的评价见表1~2。对于问题“是否有必要采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49人(60.1%)认为非常有必要,95人(38.3%)认为一般需要,4人(1.6%)认为无所谓。

(二)学生对于不同考核方式的选择

列举了3种考核方式供选择,7名(3%)学生选择“单项技能考核”,92名(37%)选择“单项技能考核+小组模拟抢救”,149名(60%)学生选择“小组模拟抢救”。

表1 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可程度 n(%)

表2 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意义的评价 n(%)

(三)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安排的评价

学生对学时、案例提前发放的时间、案例难易度、教师的指导性评价、模拟情景与真实情景的相似度五个方面进行的评价显示:136人(54.7%)学生认为学时适当,98人(39.7%)学生认为学时较少;74人(30%)学生认为案例提前发放的时间太短,156人(63%)认为案例提前发放的时间适中,17人(7%)学生认为时间太长;7人(3%)学生认案例难易度为太难,231人(93%)学生认为难易度适中,10人(4%)学生认为容易;218人(88%)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好,有针对性”,30人(12%)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一般”;对于“模拟情景与真实情景的相似性”的评价,171人(69%)学生认为“较相似”,76人(30.6%)学生有些相似,1人认为不相似。

(四)学生、教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执行情况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和小组在本次训练中的抢救方案、课前准备、小组合作表现的自我评价较好(图1)。学生估算自己课前讨论时间为3.5±3小时。在模拟抢救的过程中,71%学生感到紧张。96%的学生认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参与抢救。教师认为学生在训练和考核中各方面表现与要求尚未存差距,有待提高(图2)。

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具有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主动学习意识。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许多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写到“非常喜爱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议应该在专业课程中开设更多这种实验”,以情景设计为主要方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该研究结果与国内已有的研究报道相似[2-5]。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再模仿教师的操作,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它改变过去简单被动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急救情景模拟和模拟抢救的演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抢救,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特别明显,学生能够感受到急救的紧张气氛、抢救成功的兴奋或抢救失败的沮丧等情感,既新鲜又具挑战,因此,更具教学吸引力。

图1 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表现的自我评价

图2 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学生自行、讨论设计病情进展、抢救和处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设定条条框框的操作标准,在掌握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动作和标准进行护理操作,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的自主性较强、灵活性好,且不会过多地依赖老师及对老师操作动作的刻板、模仿式学习,更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研究通过整个急救流程的演练,增强了学生的急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应用和发挥所学知识的急救反应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查阅、收集资料,共同实施抢救,小组每位成员的成绩均相同,每个成员的表现都很重要,既有分工又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在临床急救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此外,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学生或教师在抢救过程中可临时模拟病人、家属、医生、目击者等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模拟人不能言语的弊端,使得模拟训练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学习观念有待加强,建议采取互相评价,互相监督。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各项活动,而不是简单、重复模仿老师的操作动作。学生在课前需要作好相关准备,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师生相互配合,保证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中,难免出现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参加课后小组讨论或偷懒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建议采用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互相监督。

2.学生应变能力较弱,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本研究发现,学生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施情况的自我评价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相似,两者均对学生的急救反应能力、沟通能力、抢救过程记录的评价较差。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灵活应变能力较薄弱,如实验过程中,教师临时更改病人情况,部分学生不能灵活应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处理,而表现为死记硬背小组在课前设计的情景和方案、盲目执行操作。提示今后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评估病情、灵活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模拟情景与真实情景尚有差异,有待增强逼真性。本研究中发现对于“模拟情景与真实情景的相似性”的评价,69%学生认为“较相似”,说明模拟情景与临床真实情景之间尚有差距,今后有待采取措施增加其相似性和逼真度。《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教学学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改进。

[1]邱玉宇.本科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2):33-34.

[2]彭美娣,崔秋霞,沈雁波.高仿真模拟教学培养护生急救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59-60.

[3]陈丽华,廖晓春,余晓波,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2009,23(8):2053-2054.

[4]刘俊茹,肖 虹.实践教学改革在本科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9):406-407.

[5]吕怀刚,战明侨.急救护理模拟病人情景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89-90.

2013-07-25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JA10165S);中英合作项目英国首相行动计划PMI项目。

胡蓉芳(1978-),女,讲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

R47-4

A

1009-4784(2013)03-0038-4

(编辑:马川建)

猜你喜欢

学时护理学综合性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