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编寄语

2013-10-25上海医药总编张永信

上海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专委会编委医药

■ 《上海医药》总编 张永信

张永信,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中国医院协会药事专委会顾问。长期从事内科和传染病科临床工作,在处理难治性感染和危重病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历任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传染病科主任,上海市(第八届)科协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药物治疗专委会主任、抗生素专委会副主任等职。

乘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13年。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编委、编辑人员的积极工作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上海医药》杂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更多的医药界名医名家、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作为“封面人物”刊登,通过深度采访让读者了解他们的业绩及奋斗历程,“封面人物”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更多的同行;“专家论坛”栏目每期围绕一个主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积极组稿,更贴近临床合理用药,深受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青睐;“医学继续教育”答题栏目已成为市内外医药人员钻研业务的平台,由撰稿专家精心出题阅卷,2012年有6 000名左右读者通过答题获得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各栏目力求吸引读者不同需求的“眼球”,月均发行量已逾万本。

编辑们坚守编校标准与规范,学习兄弟杂志的长处,认真编辑,文稿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此外,《上海医药》以宣传“合理用药”为主线,把出版杂志和举办学术交流、对医药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等工作有机地结合,更好地发挥杂志的社会影响力。

杂志所取得的成绩首先源于全体编委、编辑们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他们的辛勤付出在《上海医药》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不少同事不仅为办好杂志提建议、出点子,还亲自动手撰稿、组稿、审稿,为杂志征得了质量有保证的文稿。一些来自医药一线的稿件经过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编委认真评审、指导修改,质量明显提高,作者也在与编辑对文稿一次次往返修改中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杂志每一点滴的进步离不开广大订户与读者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一名药学专业的大学生读者写信告诉我们,她在学校图书馆里目睹了不少医学期刊的“命运”——从新刊上架到干净下架,少数期刊甚至未经一人染指。在她面对的500多种医学期刊中,《上海医药》有所不同,通过坚持阅读这本杂志,从最初看不大懂逐渐进步到可以顺利地完成继续教育答题,《上海医药》己成为她了解临床药学的窗口。还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药师向我们反映,《上海医药》独特的专家撰稿配合阅后答题的方式,让他们对稿件中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上海医药》是他们日常科室学习的必读教材。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看到的,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努力将《上海医药》打造成“医师、药师、药学工程师业务指导的参考书”。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继续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充实编辑队伍,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编辑素养与能力;分工联系编委,改善编委为杂志办实事的相关条件;定期听取订户与读者的意见,及时调整出版计划;开办“药讯荟萃”栏目,集聚杂志的信息资源,跟踪国内外新药审批和注册讯息,刊登前沿药物的研发动态、药品疗效评价和有价值的药物临床信息等;开通杂志网站,更广泛地传播“合理用药”的科学理念,扩大杂志与社会的联系。同时,杂志整体版面将适当调整,以期让读者阅读内容更加丰富、阅读体验更为舒适。

办好杂志就是在干一番事业,敬请广大的订户与读者继续支持我们!

猜你喜欢

专委会编委医药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委会
本刊编委简介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专委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