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以河南省为例
2013-10-25赵丽炯
赵丽炯
(中州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44)
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以河南省为例
赵丽炯
(中州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郑州 450044)
借鉴农业现代化发展经典理论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合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四化”协调发展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是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新型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该方法评价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认识、新要求,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农业是固国之本,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的评价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目前,理论界不少学者对新型农业现代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十八大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简称“四化”)的提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内容,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鉴于此,笔者从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基本概念和“四化”的和谐发展出发,构建了评价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及相关数学模型,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一、新型农业现代化概述
(一)新型农业现代化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20世纪中期在我国提出。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概括为实现“四化”: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电气化。改革开放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发展,即实现“三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进入21世纪,我国又在之前“三化”的基础上,加上了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200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现代化概括为: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011年,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四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实践的不断丰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进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理念应运而生。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为支撑,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为内容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资源产出率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
(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即“四化”的关系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关联中发展;“四化”的作用也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在融合、协调、互动中实现。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
新型工业化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更注重的是可持续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两化的深度融合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二者的发展不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而是一个相互深度融合、改造优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工业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2.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一方面新型工业化加速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的优势获得充分发挥,工业经济更加集中和规模化,会使人力资本、技术资源和经济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时工业化发展中所创造的财富也为城镇基础设施和各项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和改善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人口、资本、市场、消费、信息等多方面的集聚,会促使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术不断创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这些都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3.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可以吸纳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土地向少数农业种植大户集中,从而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必然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农业生产率必然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幅减少,而且农村劳动力素质也有所提高,从而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新型农业现代化带动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原则
1.系统性原则。新型农业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对其进行评价时要全面考虑新型农业现代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在联系,要保证指标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通过指标综合,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2.全面性原则。在选择反映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及其赋予权重时,能够从不同层次上比较全面地反映新型农业现代化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充分考虑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3.代表性原则。在坚持全面性原则的同时,应注意遵循代表性原则,即指标的设计要能反映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指标尽量少而精。
4.可操作性原则。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所以在选择指标时,要注意数据易获得、指标易计算,而且能够根据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对实际问题进行改进。
(二)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在参考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分层筛选,确定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本文将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1项综合指标层、4项一级指标层、12项二级指标层。如表1所示。
该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四个方面的指标,即农业生产现代化指标、农村现代化指标、农民现代化指标和“四化”协调发展指标。各指标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同时参考相关研究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后确定。
表1 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及权重
三、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已经运用不同方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但针对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非常少。辛岭等运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杨梅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辖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因子,进而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行评价。王淑英运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对河南省108个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朱晓明在研究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上,运用多向量回归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该评价模型是由国际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其基本思路是:以评价对象的各指标体系中的最佳值作为参考数列(即理想数列)的各实体X0k,被评价对象的各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的各实体Xik,求关联度ri。一般定义关联度ri=1时被评价对象与最理想对象是绝对关联,即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绝对高,当0.9≤ri≤ 0.99时,被评价对象与最理想对象较大关联,即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较高;0.8≤ri≤ 0.89时是一般关联,即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高;0.7≤ri≤0.79时是关联较小,即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较低;0.6≤ri≤0.69时关联小,即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低;ri≤0.59时关联非常小,即被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非常低。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就是被评价对象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低的次序。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得出与理想值的关联度,能够准确反映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相对性。该方法适用于多个评价对象间的比较,并且操作简单,对数据要求低、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
四、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来进行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所用数据是通过《河南统计年鉴2012》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得来的。
(二)计算单层关联度
1.选择理想数列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V0k为参考数列(即理想数列)V0的实体值,于是有:V0=(V01,V02,…,V0k)式中:V0k=Optimum(Vik);i=1,2,…,18,k=1,2,…,12。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及各指标的理想值列于表2所示。
2.计算关联系数
表2 河南省主要城市各指标值及理想值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2》数据整理所得。
表3 各城市关联系数表
(三)计算多层次评价系统的最终关联度
本文建立的是一个三阶结构的评价系统。设WAB为B层各指标的权重所组成的向量,WBlK为C层各指标的权重所组成的向量,计算多阶结构的评价系统的最终权重步骤如下:
(2)计算A层各指标的关联度RAB=WAB[RB1,RB2,…,RBp]T
利用以上公式可以得到B层各指标和目标层A的关联度,如表4所示。
依据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即为各评价对象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强弱的次序。
表4 各城市的关联度及排序
(四)评价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可知,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低次序为:郑州、济源、焦作、鹤壁、洛阳、平顶山、许昌、新乡、漯河、安阳、三门峡、濮阳、开封、南阳、驻马店、商丘、信阳、周口。郑州市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我们所构造的最优样本的关联度最大为0.9708,说明其在这18个城市中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最高,特别是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化率、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比重与最理想样本的关联系数也都达到最大1,说明郑州市的农民和城镇居民经济富裕,其生活水平较高,而且农民文化素质和城镇化水平较高。排在第二位的济源的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和人均GDP的关联度达到最大1,当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最高。除了开封、南阳、驻马店、商丘、信阳、周口,其他十二个城市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在0.90-0.99之间,根据前面定义,说明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新型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四化”协调发展的关联度来看,18个主要城市的关联度都大于0.90,说明其在农业投入、产出和农民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发展水平比较均衡。从农村现代化关联度来看,只有郑州市和济源的关联度大于0.90,其他十六个城市的关联度在0.70-0.90之间,说明河南省农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低;关联度最小的是周口市,其关联度只有0.7369,与关联度最大的郑州市差距明显。
五、结束语
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管理者对当地农业发展进行管理指明了方向,管理者们通过对数据分析,找到当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弱点,这样政府部门管理者在制订相关的农业发展政策和措施时,可以致力于改善与最优样本关联系数较小的指标,进而提高当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运用该评价方法能够在信息不完备、不确切的条件下,扩大信息源,提高评价分析的可信度。所以,本文运用该方法评价我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1]农民日报评论员.农业农村信息化迎来战略发展机遇[N].农民日报,2012-11-22(1).
[2]吴海峰,苗洁.新型农业现代化探讨[J].农村经济,2013(2):24-27.
[3]黄祖辉,林剑.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2-64.
[4]Wes Jackson.Envisioning A New Agriculture [J].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11(1).
[5]徐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J].技术经济,2012(3):76-75.
[6]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1):646-650.
[7]杨梅.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J]. 现代商贸工业,2011(4):3-4.
[8]王淑英.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8):487-492.
[9]朱晓明.利用多向量回归方法来评价农业现代化[J].管理观察,2013(6):105.
[10]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9-140.
[11]蒋小平.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2,29(2):24-28.
[12]河南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China’sNew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DevelopmentLevel——A Case Study of Henan Province
ZHAO li-ji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Draw lessons from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other scholar’s research,combined with connot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new urbanization,informatization and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set up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ontains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rural modernization,the modernization of farmers and the “four modernizations”.We use gray multi-layer synthetic evaluat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18 major cities of the Henan province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higher level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the empirical analysis proves that the method has stronger practicability and feasi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gray multi-layer synthetic evaluation model
F320.1
A
1008-3715(2013)05-0015-06
2013-09-11
赵丽炯(1980—),女,山西晋中人,硕士,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吕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