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和语义三角理论:继承与发展

2013-10-24

外语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索绪尔语义学所指

李 霓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520)

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和语义三角理论:继承与发展

李 霓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520)

众所周知,现代语言学发端于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语义三角理论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语义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本文研究发现,事实上,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已经蕴含语义三角理论的基本思想于其中;语义三角理论是对索绪尔二元符号观的继承与发展。

索绪尔;符号;语义三角;语言本体

1 引言

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和语义三角理论看似分属于不同语言学传统,然而,目前已有学者发现并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岑运强等从“语义三角”出发分析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岑运强 徐静 2007)。他们的研究尝试通过“新理论”去证明和揭示“旧理论”的正确性并得出积极的结论。对此,我们认为,须要对这两种符号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语义三角理论是传统语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2000)在他们的著作《意义的意义》(TheMeaningofMeaning)中提出这一理论之日起,“语义三角”(semantic triangle)历经其发展沿流和理论变迁,然而,使得这一理论始终保持同一性的是一个基本思想,即,语言表达式和它所表达的客观事物之间需要由“概念”作为中介。事实上,早在西方语言哲学的萌芽时期,弗雷格和罗素等语言哲学家皆有类似思想的相关论述,而首先把这一思想运用于语言符号研究的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由此,我们提出假设:在某种程度上,语义三角理论是对索绪尔二元符号观的继承和发展。

2 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和分析性语言哲学奠基人弗雷格(Frege)生活在同一时代。弗雷格较早从意义维度研究语言符号的指称问题。他曾经通过一个用望远镜看月亮的著名比喻生动形象地诠释符号与其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望远镜镜片上的成像相当于连接符号和指称的媒介,也就是涵义或意义(sense)。这就是说,具有某种客观意义的语言符号通过其意义指称具体事物。这和以“概念”为中介的语义三角理论的基本思想颇为相似。因此,我们认为,语义三角理论的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弗雷格的《论意义和指称》(1892)。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明索绪尔受到洪堡特、弗雷格等德国语言哲学家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存在显而易见甚或不容置疑的共性。

索绪尔在关于符号学思想的表述中,首先摆明其本人对庸俗指称论的批判态度,并且通过将指称研究引向语言本身来澄清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一些人看来,语言归根结底是一份品名表,即一个与同样多的事物相对应的术语表。这一观念在诸多方面都可受到批判……它让人们以为名称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而事实远非如此”(索绪尔 2001:73)。在索绪尔看来,这一简单的观点由于没有澄清语言符号是以怎样的方式与事物相联系而暴露出局限性;并且,这种产生联系的方式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即“声音的性质”和“心理的性质”。由此,“这一过于简单化的观点却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它向我们表明:语言的单位是一种双重性的事物,是由两种要素接合而成的”(Saussure 1959:68)。这两种要素就是“音响形象”和“概念”。索绪尔强调,“语言符号中所包含的两个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都是由联想连接到我们的脑子里的。我们坚持这一观点”(索绪尔 2001:74)。如下图所示,“语言符号是一个双面的心理实体”(同上)。

音响形象和概念“这两个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彼此相互指称”(索绪尔 1999:78)。索绪尔甚至认为,作为心理实体的语言本身就是这两个要素的“接合方式”;事实上,这一重要思想给出语言的实在性依据,体现了“索绪尔的语言本体思想”(李洪儒 2010),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假如我们要找出拉丁词arbor的意义或用以指认‘树’这个概念的拉丁语,在我们看来,显然只有语言所认可的接合才是符合实在性的,我们排除其他一切可以想象的”(索绪尔 2001:76)。

然而,作为整体的符号似乎容易让人产生某种误解;人们通常只把符号视为声音的载体和物质表达,而没有意识到符号本身的抽象功能。“我们把符号称为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可是这个术语现在一般只是用来指认音响形象,例如一个词语arbor,等等;人们忘记了如果把arbor称为符号,那仅仅是因为它具有‘树’的概念,结果,感觉上的部分的观念包含了整体的观念”(索绪尔 2001:76)。由此,为了更好地强调和区分符号本身和构成符号的两个要素,从而消除观念上的歧义,索绪尔提出,“仍然保留符号(signe)这个词语来指认整体,分别用符号受指(signifié)和符号施指(signifant)来指认概念(concept)和音响形象(image acoustique)符号受指和符号施指这两个术语有利于标明使它们彼此分离的对立,抑或是它们彼此之间的,抑或是它们与它们所属整体之间的”(同上)。通过对符号、施指(能指)和受指(所指)这3个概念的区分和研究,索绪尔进一步提出语言符号的两个“极其重要的特征”(Saussure 1959:69),并且由此产生语言学的“基本原则”,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符号能指和符号所指之间任意对应,以及符号能指的线性特征。

3 语义三角理论

继弗雷格之后,罗素研究意义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解决指称论面临的种种困境。在1920年的一次会议上,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一定程度上吸收罗素的建议,并在1923年出版的重要著作《意义的意义》中提出“语义三角”理论,从而构建起传统的语义学模型。虽然“语义学”(semantics)这一术语并未出现在该书的主体部分,只是在附录中被作者提到,但是这本书对语义学乃至整个语言研究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英国语言学家Palmer认为,这本书是“最著名的语义学著作之一”(Wierzbicka 1996:23);书中的一些论述经常在各种语义学或涉及语义学的论著中被引用。这部书的问世标志着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开始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书中提出的语义三角理论是公认的关于意义的理论,并且是构成传统语义学的经典理论之一。

语义三角理论的整体思想是指符号、概念和所指物三者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它强调语言符号是对事物的指代,指称过程是符号、概念和所指物发生关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语义三角”的具体构造传达出以下几点主要思想:

第一,概念或思想(concept/thought)和所指物(referent/thing)之间直接联系。概念或思想是在客观事物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二者用直线连接,表达概念反映客观事物(a concept refers to a thing)这一思想。第二,概念与符号或词(symbol/word)之间同样直接联系。概念通过符号被表达,二者用实线连结,说明符号表达概念(a word symbolizes a concept)这一思想。第三,符号或词与所指物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二者之间任意相关,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虚线说明符号或词代表所指物(a word stands for a referent)这一思想。语义三角的基本思想在于,符号与所指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真正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语义三角理论一经问世便声名大噪,在学术发展史上先后经历过诸多挑战和修善。有学者认为,这一理论的最大缺陷是没有将人的主观因素或个性因素考虑其中,对此,乌尔曼(Ullmann)不乏讽刺的指出,语义学研究“不能卷入心灵主义的天真形式”,“不能拘泥于某一心理学或哲学学派”;也就是说,语义学研究应该完全地、彻底地归属于语言学领域。乌尔曼的相关思想在其文本中明确体现出来,“名称和词义之间有一种相互的、可逆的关系:如果听到一个词就会想到一样东西,如果想到一样东西就会说一个词,我把声音和词义的这种相互的、可逆反的关系称作词的意义”(Ullmann 1979:91)。另外,关于语义三角中概念和所指物分别相对于符号本身的关系同样存在争论;对于一些反对意见,鲍丁杰(Kurt Baldinger)在《语义学理论》(1980)中指出,“我更喜欢把溉念称为头脑中的物体以便把哲学问题的复杂程度削减至最小”。这一朴素而又纯粹的观点意在强调,决定溉念的基础是语言,而不是现实。

由于考虑到奥格登和理查兹对罗素思想的部分借鉴,传统研究普遍认为,语义三角是对意义理论研究中指称论的捍卫。在“语义三角”中明确使用“概念”这一术语,主张“词和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以概念作为中介”(胡壮麟 2002:127),从而解决了指称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也就是指称的不确定性甚至非实存性。这一思想同样得到利奇(Leech)(2005)的支持,他提出的著名的“7种意义”当中的“概念意义”就是在此种意义上使用的,利奇用“涵义”作为其简称。这样,每个词都有涵义,然而并不是每个词都有指称。也有学者指出,奥格登和理查兹的“语义三角”具有明显的从语言符号到外在事物(符号所指对象)的“语言中心论”倾向(彭利元 肖跃田 2009:51),事实上,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或是出于不同学科目的考量,这两种观点在基于意义问题的研究中稍嫌片面和狭隘。由于采纳了发端于弗雷格、发展于罗素的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研究的相关思想,可以得出,“语义三角”的构造形式其实并非意在对语言中心论的说明或强调,而是力求指出作为概念的形成方式,语言是沟通意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媒介,或者重要本体。鉴于此,有学者提出,语义三角的3个构成要素中,思想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它是所指(对象)世界与符号世界的中介,也是人类语词世界发展的动力”(同上,52);这一观点显然是传统研究基础上的重要飞跃。

4 继承与发展

相较于传统语义理论,语义三角理论的重要突破主要有3点:第一,“概念”这一术语的引入;第二,将概念视为连结符号及其所指物的中介;第三,澄清了符号、符号所指物以及符号所指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即概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3个重要突破点皆是对索绪尔符号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语义三角理论从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中借鉴了“概念”这一术语作为“意义”的另一表达,前者对后者的主要发展在于把人的因素考虑其中;由此,“概念”也可以是“思想”(concept/thought)。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索绪尔把概念视为构成符号本身的两个要素之一,而语义三角理论将概念视为不同于符号本身的思想媒介,符号经由概念通达外在世界。

第二,学术界普遍认为,由于索绪尔符号学关注的重点在语言本身,即语言符号内部概念和音响形象之间的关系,却忽略概念与客观物的深层关系,他搁置或没有进一步论述符号与客观物的关系;因此,不可否认的是“语义三角”理论通过以概念为中介的思想发展了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事实上,索绪尔也注意到语言符号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关系。他在把研究重心调整至共时语言学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考察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对语言的历时作用。索绪尔明确指出,“因为符号是任意的,所以它除了传统的规律之外不知道有别的规律;因为它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可能是任意的”(Saussure 2011:111)。索绪尔对符号的本体性研究同样力求纠正一个普遍的错觉,即事物和名称有直接的联系,“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同上,101)。索绪尔的二元符号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三元”语义理论的思想发端。

第三,索绪尔基于语言符号本身的符号学思想强调符号的两个构成要素“能指”和“所指”的任意对应,也就是符号本身的任意性,而没有看到符号本身同样是对外部世界的抽象建构;语义三角中的“符号”或“词”(symbol/words)就相当于索绪尔思想中符号的物质基础——音响形象,即能指;由此,“关于语义三角的左边,即意义与词(概念与符号)的关系,后人一般理解为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关系”(岑运强 徐静 2007:92)。在此基础上,这一理论强调符号和其所指物的任意对应;语义三角的重大意义在于不但注意到符号内部音义之间的关系,而且注意到符号与其所指物的关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完善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

语义三角理论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本体思想,坚持语言符号的抽象性及其对概念或思想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并指出符号本身分别与人和客观世界的有机联系。

5 结束语

有学者结合从古至今的“名实之争”探讨语义三角理论的成就与不足,并认为这一理论“彻底厘清了概念、符号、外延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成就是对两千年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重大突破, 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暂新的语言哲学时代”(谭慧颖 2011:15)。在这种意义上,把语义三角理论视为“当代哲学的一个基础理论”或许并不为过。事实上,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语义三角中符号所间接指称的客观对象物并不“客观”,它是被概念或思想所反应的世界;因此,语言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建构,世界只能是“语言的世界”(谢萌 2012:6)或“人的世界”(李洪儒 2006:19);正是出于此,甚或可以说,语义三角理论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基础上引导了语言学的哲学转向。

奥格登 理查兹. 意义之意义:关于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及记号使用理论科学的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岑运强 徐 静. 语义三角与语言符号任意性——兼评沈怀兴的文章[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李洪儒. 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J]. 外语学刊, 2006(2).

李洪儒. 索绪尔语言学的语言本体论预设——语言主观意义论题的提出[J]. 外语学刊, 2010(6).

利 奇. 语义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彭利元 肖跃田. 经典“语义三角”辨正[J]. 外语学刊, 2009(4).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谭慧颖. 从现代语义三角理论看先秦与古希腊名实论的异同[J]. 外语学刊, 2011(2).

谢 萌. “图像论”意义观的本体论解读[J]. 外语学刊, 2012(6).

Saussure, F.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M]. New York: Philosophical Library Press, 1959.

Saussure, F.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Wierzbicka, A.Semantics:PrimesandUniversal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Ullmann.Semantics:AnIntroductiontotheScienceofMeaning[M]. New York: Barnes & Noble Publish, 1979.

Hjelmslev.ProlegomenatoaTheoryofLanguage[M].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61.

Baldinger, K.SemanticTheory:TowardsaModernSemantics[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Publish, 1980.

Saussure’sSemioticsandtheSemanticTriangleTheory: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

Li Ni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China)

It is generally known that modern linguistics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Saussure’s semiotics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semantic triangle is one of the classic theories of the linguistic branch, semantics. This article finds out that, actually speaking, the basic ideas of semantic triangle theory have already been contained in Saussure’s semiotics. Therefore, the semantic triangle theory is both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aussure’s two-dimensional semiotic theory.

Saussure; sign; semantic triangle; language ontology

H030

A

1000-0100(2013)06-0006-4

2013-01-10

【责任编辑孙 颖】

猜你喜欢

索绪尔语义学所指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情境语义学论的语义质朴性原则探析
遗忘者
索绪尔语言思想的认识论研究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Hiddleston’s 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orward-Tracking and 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火柴迷宫
情境语义学能否替代可能世界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