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对招贴设计创意的启发研究
2013-10-22谢娟娟
谢娟娟
(怀化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怀化418008)
一、招贴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一)释义
招贴设计又名海报设计。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招”指打招呼,吸引受众的视线,“贴”指张贴、粘贴,是置于人流量大、容易引人注意的场合或者位置进行宣传的信息载体,也就是说招贴意指展示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交通车辆、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告示,是以传递信息为载体的传播媒介。[1](P529)
(二)招贴设计的特点
招贴设计兼有绘画和设计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的设计相比,它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大尺寸。因为招贴设计是街头广告艺术,要想在大环境中也醒目突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就需要招贴有的尺寸和面积,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公共环境中引起人们的注意。
(2)瞬间吸引。人们接受招贴内容往往是在无意中的,一瞬间的,要想在“瞬间”吸引观众发生兴趣,并在瞬间自然产生刺激、传达、印象的视觉心理过程,这就需要招贴设计在瞬间释放出意想不到的能量,让过往的行人在下意识的最短时间内对它产生心理上的联想和共鸣。
(3)好的创意。独具匠心的创意能深化作品的主题,而创意平庸的招贴则不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和注意,最终会被淹没在信息堆里。所以衡量招贴作品能否完成其信息传播的职责,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于招贴作品是否具有很好的创意,好的创意能够使招贴设计作品更有艺术魅力,能够更加起到传神达意的传播效果。[2](P37)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意对于招贴设计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卓越的创意构成了现代招贴最主要的特征。
二、招贴设计中的创意思维
“创”始造之也,包含着最先的、崭新的意思;“意”有主意、意识、意向、意味的意思。[3](P339)创意即创出新意,也指所创出的新意或意境。在英文中,“创意” 一词是 “idea”和“creative”,其中 “idea” 的意思是指 “主意、 念头、 想法”,“creative” 原意为有 “创造力的”。[4](P2509)在汉语与英语对 “创意”的解释中,都可以看出 “创” 与 “意”的结合,不但强调思维作用于行为,并指导行为的能力,更强化了“创意”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活动。因此,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是一种突破,是对现有技术、产品、营销、管理、体制等方面主张的突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灵感等多种认知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5](P2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招贴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新思维、新观念、新科技、新媒体、新材料的开发利用,让现代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创意切入点,以求让他们的设计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衡量招贴设计作品能否完成其信息传播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意,好的创意会赋予招贴设计作品更为形象生动的艺术魅力,更加传神达意的传播效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意对招贴设计作品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品。作为设计工作者,如何在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招贴设计作品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呢?这就要求设计者拥有独到的创意,这种创意既可以彰显个性,符合时代潮流,也最为受大众所认可与接受。
然而,现代社会烦躁、焦灼的负面情绪使得成人的创意思维在日渐衰竭,而过度追求技巧和炫目的效果使得招贴设计作品变得苍白无力,缺乏灵魂。如何从日益增长的创意设计需要和日渐衰竭的成人创意思维中寻找一个新的平衡,使得广告设计作品焕发生机?笔者把目光转向了儿童绘画,试图从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探索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从中汲取养分,以帮助自身摆脱自己已趋向模式化和定向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得到设计的灵感和启示,探寻招贴设计创意运用的切入点,使得自己的招贴设计作品能起到良好的效应。
三、儿童画及其反映出的思维特点
儿童用一种未受世俗熏染的眼光观察每一件事物,功利因素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依靠自身敏锐观察力、按照本来的面貌来记录一切事物。儿童画的创作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融入了生命最初的冲动,因为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而呈现出它原始的自由与活泼。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它并不是要在儿童和艺术家之间简单的画上等号,而是说每一个儿童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能力,只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丧失了这些宝贵的天性。毕加索说过:“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来学习如何像孩子那样来画画”[6](P52)。由此可见,儿童绘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儿童绘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它的演变反映了儿童对事物的知觉过程和心理过程的发展,根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a.涂鸦期:率真的趣味性
幼儿一般从周岁半开始,能拿笔对着敲、拨、画,产生点线笔道,于是极感兴趣的反复动作,兴致勃勃的以此为娱乐,这种无作画意识,却有意画出点线为游戏的行为,称之为涂鸦[7](P76)。儿童的涂鸦流露的是他们原始的纯真质朴、天真烂漫的性格,这一时期,幼儿的手尚未发育成熟,动作不受控制且感知能力弱,线条歪歪扭扭、曲曲直直,画出的形象往往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但就是这些自然的线条造就了偶然效果及独特的稚嫩的趣味感,这是任何成人作品都无法比拟的。
b.象征期:想象力与联想力
幼儿从3岁开始产生表现意识,能控制住笔画出简单的形状,并对所画形状冠以形象名称。儿童有非常奇妙和大胆的想象,而且敢于在画面中把他们的想象呈现出来。虽然他所画的形象和他们所说的相差甚远,笔触蹒跚,形象似符号且互相间没有什么联系,只是想画的形象的片段或者简单的形象罗列。但他们却能从一形状联想到现实中的事物,当然这两者必须在大小、形状、材料或者色彩上有一定的共性。
c.图式期:精炼的概括力
5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真正的按照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的再现现实世界和表现自己的内心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其所画形象是儿童对所认知的事物共性特征的一种简化了的形象表达。[8](P92)这个时期儿童画的特点是:造型以线条描绘物体为主,喜欢用鲜艳的色彩,用笔肯定,多圆形,形象概括简化,往往画最具代表性特征的那个面,儿童没有空间、透视的概念,在绘画时一般把最感兴趣的形象画的较大、夸张,其他形象就简单概括。儿童到了7岁以后具有明显的成人化特征,不再是讨论的儿童画范畴之内。
四、儿童画创作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表达
(一)率真的趣味性在招贴设计中的表达
由于儿童纯真质朴的性格使儿童画面当中出现了独特的、稚嫩的趣味感。而这种趣味性能够引起愉悦并以愉快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幽默、诙谐的手法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它传达出一种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具有幽默感的招贴会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从而对招贴有一种潜意识里的亲近感,会使观者非常乐意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9](P125-127)如图1所示的 《我们能为你放大什么东西吗?》招贴,这是美国照片制作公司的宣传海报,画面中突出了人的嘴部表情,大大的嘴部照片虽然挡住了人的脸部,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画面中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而大大的嘴就是放大的照片,让人在轻松诙谐的情绪中领会到招贴中所表达的主题。
图1 《我们能为你放大什么东西吗?》
图2 《儿童是世界的旋律》
(二)想象与联想方式在招贴设计中的体现
儿童有非常奇妙和大胆的想象与联想,而且敢于在画面中把他们的想象呈现出来。而在招贴设计创意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就是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在一些优秀招贴里也有体现,如图2所示《儿童是世界的旋律》招贴,针对这个主题,将世界联想为地球,将儿童时代想象为拨浪鼓,再将地球与拨浪鼓结合成新形象,很好的体现了旋律感的主题。[10](P78-79)如图3《博物馆》 招贴,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引人注目,作品将电影胶片的方孔和便签纸撕开的圆孔同构于刀片之上,让人联想到招贴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像电影一样丰富多彩,它张贴在公共场所又像随手撕开的便签纸,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是瞬间艺术。
(三)精炼的概括力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图3 《博物馆》
图4 《日本舞女》
儿童画所画的形象是儿童对认知的事物共性特征的一种简化了的形象表达。招贴设计只在有限的篇幅内与观者接触,这也要求作品表现应该直观、简洁。简洁与繁琐是相对而言,它不是单调、简单,强调的是单纯、简洁,是信息的浓缩处理,内容的精炼表达。[9](P178)表面看似简洁随意的设计,却在形式上非常考究,常常包含非常丰富的意蕴,创意设计更加注重细节的处理。在表象上越是简洁的设计,我们越能从细节上发现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如图4《日本舞女》将日本传统戏剧的面具与抽象几何的点、线、面构成元素相结合而产生,整个画面以几个等分的方格来分割,然后再用对角斜线来切割成三角形,结构严谨,疏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协调统一,成功的表现出日本舞女脸部极为丰富的情感特征,这是用最单纯的设计元素表现出最丰富表情的极佳作品。
五、儿童画创作思维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的这些观点,是笔者做了很多实际调查与研究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一组招贴设计来展现我对招贴设计创意中应用儿童绘画的理解,具体进行了如下进程:
(一)到怀化市幼儿园大、中、小三个班进行儿童画教学,通过美术教学活动中与儿童的交流、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总结出儿童画的特点及儿童的思维特点;
(二)通过与儿童的交流及几次指导儿童进行绘画活动的实践,发现儿童对于自己的周边世界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所以笔者决定将招贴设计的主题定为 《生活系列》,然后以此为主题,挑选了25个3—6岁的儿童,组织儿童参与主题创作,让儿童用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画出他们心中生活的形象。在绘画的过程中,儿童在表现主题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自由发挥、随意绘画,但在笔者强烈的要求下,要画出大家心目中生活的形象,最终在笔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基本都完成了作品,虽然可能很多画面不是很完整,但形象都十分生动,把对生活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
(三)根据招贴设计的主题,选取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中的“生活”形象,进行招贴设计的前期创意。在选择有特点的儿童绘画时,笔者本以为因为给定了主题,所以儿童的画面当中可能会出现相似的主体物,但实际情况真是让我大为惊叹,虽然一些低龄儿童的画面表现得非常抽象,但仔细去品味,这画面里体现出的想象与联想能力真是大大超过成年人。
(四)选取儿童画中有代表性的形象为核心,进行 《生活》系列的招贴创意与设计制作。因为儿童画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在进行招贴设计的时候还是没有直接把儿童画运用到招贴画设计中去,而是只选取儿童画中的形象创意,在招贴设计中出现的形象是根据儿童画中形象进行改变的,加入了一些设计元素在里面,弥补了儿童画构图的零散、单薄等问题。
作品1表现的是梳头场景,这是大家早上都必有的一个生活情节,早上起来要梳头发,要梳出一天的好心情,新的开始,成年人因为生活忙碌,可能对于生活中这样一个场面往往都是司空见惯了。画面采用了斜角的构图,简洁的图形,使主体更加的突出。
作品1
作品2中是一只半睁眼的猫头鹰,这是对夜晚概念的一个形象的借代,晚上了,猫头鹰都要睡着了,晚安!这幅招贴不止创意是从儿童画当中而来,这个形象也是选取的儿童的纸贴画作品,经常加工变成平面图案,使整幅设计更加富有童趣。
作品2
作品3
作品3,这幅作品的创意来源于一幅儿童画,画面中写的“出太阳了”,但画面中并没有看到平常教他们画的太阳,而且用水彩笔画了很多种不同的颜色,画面的标题中的“阳”也是写的缺笔少划的,以此,我创作了这幅 《晴天》的招贴画,颜色丰富,字的笔画人为的残缺,把字没有写出来的部分,用“念”的图形表现出来。
作品4,儿童最希望得到大人的奖励,在几幅儿童画中,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有上课老师奖励的大红花、好吃的彩色糖果,游乐场等等,我把这些要素都综合的在一幅图里来进行展现,有花的形,有棒棒糖的甜蜜,还有游乐场里的五彩缤纷,整幅构图也是以字为原型来进行图形与字的重新组合的。
作品5,用的是儿童游戏中拼图的样式,不同的颜色表现是不同的规则,想用最简单、最常见的视觉装饰语言,捕捉到生活的细节,启示观者凡事有各自不同的游戏规则,只有掌握规则与规律,才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
作品6,用平面的视觉图形创造了一个立体的梦幻空间,梦想在人们小时候都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只是经历了世事,就慢慢淡忘,或者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样式,提示人们应该重拾梦想,让梦想健康的发展,才能展现人们生活的千姿百态。
作品4
作品5
作品6
(五)对于这套招贴设计方案的实施,笔者有以下几个体会:第一,有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按照这个思路来指导绘画,借儿童的思维和手表现笔者的设计思路,不但拓展了笔者的设计思路,更转变了设计的观念,有了更多的创意。第二,在制作招贴过程中尽量的回避了成人炫目的设计技法,而采用简单的图形、随意的图形或是直接使用儿童稚嫩的笔触,用这种风格来吸引观众,更打动人心,使作品更加耐人寻味。第三,应该将这种方法推广到其他的设计当中去,使受众在浮躁的生活中体会到返璞归真的归属感。
六、结语
现代招贴设计已商业化和程式化,设计者对受众的感受普遍关注的比较少,所以设计作品缺乏创意个性和人情味。如今设计者们发现创意个性及人情味的重要性,社会和个人心里需要一种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创意、感情我们都可以从原汁原味的儿童绘画当中得到启示。儿童在描绘对象时都是出自内心直观的感受,带有强烈的感情因素在里面,他们是真心、纯净的在进行创作,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都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形象来表达的。我们也应该向儿童学习,使自己具备儿童般纯真的心灵,怀着童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艺术。通过儿童画对创意启发的实例设计,笔者发现儿童画中的元素运用到招贴设计作品中,那种纯朴、自然的艺术气息,能够使作品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心理,吸引受众。所以,对于儿童绘画我们需要更多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也应该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儿童这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群体,并在其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更好地为招贴设计服务。
[1]王亚非.招贴设计基础 [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美]明斯基,卡沃.如何做创意 [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2000.
[3]中国社会语科学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张柏然.牛津英汉双解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5]田 葳.思维设计—造型艺术与思维创意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6]徐沛君.毕加索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7]周念丽,张春霞.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9]饶得江.广告创意与表现[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1.
[10]陆少坎,周旭.返璞归真—儿童思维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J].装饰,2009,(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