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
2013-10-20王晓玲李建海
王晓玲 李建海
高频超声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例
王晓玲 李建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频超声诊断;病例报告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3岁。因左眼视力逐渐减退2年、加重并视物不清1年就诊。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1年。化验检查:餐前血糖7.9。查体:左眼视力0.1(加片不应),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一),晶状体呈灰白色浑浊,玻璃体下方可见增殖性改变,眼底模糊可见血管走行,细节窥不清。眼压:R13.4,L18.5 mm Hg。临床诊断:左眼白内障,眼底窥不清。建议行双眼超声检查。 彩超检查:左眼晶状体周边部及中心部均可见强回声;左眼后部玻璃体内可见杂乱的条带状回声,交织呈鱼网状,与球后壁相连(见图1);视网膜增厚,回声增强,未见明显视网膜脱离。彩色多普勒:视网膜上彩色血流减少,视网膜中央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下降,阻力、搏动指数增高,呈低速高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增高,视网膜中央动脉与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比值变小。超声提示:1.左眼白内障;2.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手术证实。
图片见附件。图片文字说明如下:
图左眼后部玻璃体内可见杂乱的条带状回声,交织呈鱼网状,与球后壁相连。
图1声像图示左眼后部玻璃体内可见杂乱的条带状回声,交织呈鱼网状,与球后壁相连。
2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病率约占城市糖尿病患者的50%[1],是糖尿病主要的致盲原因。
其病理过程主要为视网膜血管的病理改变,新生血管是此期的基本病变。在中年以上的II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管腔变细、小动脉闭锁、毛细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微血管瘤,视网膜血管慢性增殖、出血、渗漏,造成视网膜缺血,玻璃体出血、浑浊,视网膜脱离等。这些病变与病情的轻重,与糖尿病控制的好坏有很大关系。临床一般分为单纯期(早期)、增殖前期、增殖期(晚期)。一般双眼先后发病,在各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晚期由于神经萎缩或大量的玻璃体出血不能完全吸收而产生机化条索并与视网膜粘连,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条索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最后导致失明。本病除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外,也有报道其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而发病率逐渐升高。据国内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发病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69%~90%,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临床多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积极控制糖尿病、药物保守治疗、脑垂体手术、激光治疗及玻璃体切割术等。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有较多机化物时、超声检查未发现视网膜脱离者,可以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来切除玻璃体内机化物,以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适当提高视力。
超声检查的意义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时了解疾病的分期及进展,在临床检查眼底无法窥清的情况下,清晰显示是否有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增殖性改变、是否可能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对判定手术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另外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超声能够了解晶体浑浊的程度及晶体后方玻璃体内及眼底的情况,如有无玻璃体浑浊、浑浊的程度和部位等,选择手术时机和方法;同时应用超声生物测量的方法,来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视力恢复。
[1] 张缙熙.新编超声诊断问答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30.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五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8.
430012 武汉,解放军第四五七医院特诊科(王晓玲),医务处(李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