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内膜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3-10-20马红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机化性病变脉络膜

马红英,陈 怡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室,安徽 合肥 230061)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由于具有不受眼球屈光间质混浊的限制,能清晰地显示眼内病变的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眼内病理性膜性病变,对其手术方式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意义。我院2008年3月—2011年9月间对通过B超观察到的眼内有病理性膜性病变的、并收入院经过手术治疗的72例(89眼)病例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经手术治疗的眼内病理性膜性病变72例(89眼),其超声表现均有玻璃体内见膜状回声带,其中男42例(55眼),女30例(34眼),年龄38~67岁,平均 49.6岁;单眼 55例,双眼17例。

1.2 方法

采用Philips-5500和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患者取仰卧位,闭眼,眼睑涂少许耦合剂,探头轻置眼睑上多切面扫查眼球,观察玻璃体内有无偏强回声光带、其起始位置、与视乳头即眼球壁的关系,并嘱患者转动眼球观察其运动情况,然后加以彩色血流显像,观察偏强回声带内有无血流信号。

2 结果

72例(89眼)病理性眼内膜性病变的患者,经手术证实,与术前超声诊断相符78眼,超声确诊率87.6%。误诊11眼,其中7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玻璃体机化物,4眼玻璃体机化物误诊为视网膜脱离,误诊率为12.4%。

2.1 视网膜脱离

32眼中,①完全性视网膜脱离13眼:其超声表现为眼轴位声像图以及以眼轴位为中心的2个十字交叉的切面中均可显示玻璃体内两端固定、顶端连于视乳头的“V”形或“Y”形偏强回声带:在眼轴位声像图中偏强回声带的两侧均附着于眼球赤道部的前方,眼球壁与偏强回声带之间为液性暗区。偏强回声光带眼球运动时摆动,但尖端和两端位置固定不变(图1)。②部分性视网膜脱离19眼:部分性视网膜脱离随着脱离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声像图,可呈弧形、波浪形、鸟翼形等,偏强回声带的后端与视乳头相连,前端连接于眼球壁或锯齿缘。眼球壁与偏强回声带之间亦为液性暗区,眼球运动时偏强回声带运动幅度较小,或仅见轻微颤动(图2)。CDFI显示:视网膜脱离的偏强回声带上可见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显示,并测得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似的频谱。本组有7眼因视网膜脱离时间较长,同时伴有玻璃体混浊,未测得彩色血流信号,误诊为玻璃体机化物。

2.2 脉络膜脱离

16眼,玻璃体内显示1个或几个半环形偏强回声带,前接点多数超过锯齿缘,后接点与眼球壁相连,偏强回声带较厚,凸面向腔内侧,不与视乳头相连,无明显后运动(图3);CDFI显示:12眼可测得点状、间断的血流信号,部分可测的与睫状动脉相似的频谱。

2.3 玻璃体机化膜

31眼,玻璃体内可见各种形态的、回声强弱不等、粗细不均的偏强回声带,呈弧形或树枝分叉状,两端多不与眼球壁相连。机化时间越长,偏强回声带后运动越不明显;CDFI显示:偏强回声带测不到血流信号(图4)。本组有4眼误诊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2.4 玻璃体后脱位

10眼,形态较多样,一般表现为玻璃体内可见光滑的呈弧形的偏强回声带,不与视乳头相连,后运动活跃(图5);CDFI显示:光滑的偏强回声带上测不到血流信号。

3 讨论

眼球壁分为三层结构,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发展,对眼球壁结构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技术在眼科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尤其对眼内膜性病变的诊断及手术指导越来越重要。

视网膜是由神经外胚层形成的视杯发生而来,分为两层,内层为感光层,外层为色素层。两层之间有潜在的空隙,正常情况下两层紧密接触,罹患后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造成视网膜脱离,多继发于眼部及全身其他疾病。屈光间质透明的视网膜脱离可利用眼科检查直接作出诊断,但屈光间质混浊的视网膜脱离需借助超声及CT等作出诊断。一般情况下,二维超声可以初步判断有无视网膜脱离、脱离范围、起止点及厚度、活动度[1]。彩色多普勒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在脱离的视网膜上可有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血流信号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延续,其频谱形态亦与视网膜中央动脉形态相似,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新鲜的视网膜脱离。新鲜的视网膜脱离血流信号显示清晰,频谱整齐,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血流信号不连续,呈点状、柱状,频谱间断不整齐,有时甚至检测不出血流信号及频谱(图6)。同时,也可以根据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判断视网膜的供血情况。血流信号越明显,说明供血越好,视网膜脱离时间越短,脱离的视网膜厚度越薄,越光滑,手术效果越好;反之,视网膜上血流信号显示不清或不显示,说明供血差,视网膜脱离时间长,脱离的视网膜增厚、毛糙、僵硬、回声强,手术效果差,手术难度大[2]。

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神经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细胞间有多数空隙,而且管壁的外膜细胞较少,因此其细胞结合疏松,结构上是一种无肌肉组织,仅有少量结缔组织和单层内皮细胞的窦腔[3]。脉络膜脱离与病因病理相关,外伤患者因眼部受到突发性暴力震击引起睫状体-脉络膜与巩膜发生分离引起脉络膜脱离;眼内手术引起眼压降低,浅前房或前房消失,脉络膜血管内液体渗漏到脉络膜上腔亦可引起脉络膜脱离[4]。所以,临床上常见于合并视网膜脱离的低眼压,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脱离,脉络膜循环障碍,炎症所致脉络膜血管扩张等。

玻璃体机化膜形成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出血、炎症等引起玻璃体腔屏障被打破,外来细胞及各种因子等进入并在玻璃体腔内增殖形成机化膜,除外形不规则呈树枝状、条状等以外,其活动度也差,特别是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机化膜时绝对没有血流通过,这对鉴别是视网膜脱离还是玻璃体机化膜有特殊意义,尤其对机化膜牵拉引起网脱两者并存时价值更大[5]。但当玻璃体混浊比较严重时,明确区分玻璃体机化膜和视网膜脱离具有一定的难度,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血流信号往往不典型,甚至检测不到血流频谱,超声诊断容易造成两者的混淆,这也是本组误诊11眼的重要原因。

玻璃体后脱位是玻璃体的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可由外伤后玻璃体液化、机化条索牵引玻璃体并收缩引起。由于玻璃体基底部与视网膜平坦部粘连紧密,因此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一完整的眼内膜性病变呈弧形偏强回声带,两端分别连于锯齿缘或眼球壁,偏强回声带前或后方玻璃体有少量低回声的细小光点,偏强回声带与眼球壁有一定的空隙,不与视乳头相连,后运动极为活跃[6]。

总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内膜性病变的检查无损伤,可反复多次,能够全面而及时地对眼内膜性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及鉴别,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更应仔细操作,认真观察,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进行辨别,减少误诊率。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88-292.

[2]卢学峰.超声显像在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7):480-481.

[3]刘涛,谢安明,郑维军,等.彩色多普勒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0):1080-1082.

[4]沈笑烈,高青,张美容,等.脉络膜脱离的超声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3,4(1):23-24.

[5]杨志军.彩色多普勒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60.

[6]方海珍,沈丽君.玻璃体膜状光带的超声鉴别[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13(3):169-170.

猜你喜欢

机化性病变脉络膜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专家深入酉阳县车田乡开展宜机化技术扶贫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