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氧核苷酸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2013-10-19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350004董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脱氧核苷酸钠支原体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350004)董李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往往起病急,多见于3~10岁小儿,常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1]。肺部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片状阴影。肺炎支原体除可造成肺部损害外还可造成肝功能损害,导致肝酶升高,造成肝功能异常。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功能损伤的患儿采用脱氧核苷酸钠进行保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附图 治疗后患者AST、ALT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1.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患者6 1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年龄3~8周 岁;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入组前A L T大于正常值2倍;充分告知患儿家属该药物的基本情况,患儿监护人自愿加入该临床研究。排除标准:合并病毒性肝炎;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病;精神疾病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儿;该药物过敏史患儿。

1.2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给予相应支原体肺炎治疗(解热镇痛、抗生素、止咳平喘、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mg/支)50mg ivgtt,每日1次,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每周监测肝功能1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购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AU5800)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AST及GGT水平及变化趋势。

1.4 统计分析 Stata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采用(±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治疗前患儿肝功能指标变化(mean±SD)

2 结果

2.1 治疗前患儿肝功能变化 患儿在开始应用脱氧核苷酸钠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见附图;脱氧核苷酸钠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和T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见附表。

2.2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患儿治疗用药期间发生发热1例,对症处理后体温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多为散发病例,但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地方亦可发生流行[2]。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最常见于3~10岁小儿,临床上患儿肺部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处可以造成患儿肺损伤的同时亦可以出现多种肺外器官的损伤,如肝功能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皮肤损伤、肌肉关节损伤等[3]。其中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约为10~40%,常表现为肝肿大、血清转氨酶升高甚至急性肝炎表现等[4]。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也较为常见。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需治疗肺炎的同时应给予保肝治疗。

脱氧核苷酸钠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4种核苷酸组成,参与机体多个步骤的能量代谢过程和体内核酸代谢过程,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生理活性。同时可以促进机体代谢及谷胱甘肽、辅酶A等的合成,提高肝脏解毒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对小儿肝损伤有一定临床疗效。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的患儿61例,采用脱氧核苷酸钠治疗。研究结果显示,SD治疗4周后,患儿肝功能指标ALT、AST及G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SD治疗小儿肝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5]。

但本研究为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患者人数较少,可能存在信息偏倚和患者选择性偏倚[6]。因此,建议对脱氧核苷酸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更为确切的证据。

猜你喜欢

脱氧核苷酸钠支原体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DNA复制中原料消耗相关计算”的教学反思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油酸钠改性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
用肢体语言激活课堂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1例
脱氧核苷酸钠抗人肾脏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