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化工程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与培养对策研究

2013-10-19田秀枝王树根蔡以兵

中国轻工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导论认同感本科生

田秀枝 蒋 学 王树根 吴 妍 蔡以兵 王 强

(江南大学,无锡 214122)

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好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最基本的要求,而这一切的获得都必须由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大学里的专业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也不同于成人的学习。较之前者,大学生学习的显著区别是依赖性的减少和主动性的增加——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是有了独立自主的意向,表现为不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开始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计划;较之后者,大学生学习的显著区别则是学习目的的功利性不强——大学生的学习常常由“愿意学什么”而不是“应该学什么”所主导。大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决定了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学业成绩、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其学业成绩正相关,主动学习在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其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专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调节变量[2]。笔者认为,虽然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专业认同是各因素中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3,4]。然而,目前国内对专业认同的研究多局限于护理专业、管理专业等,而针对工科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研究很少,对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研究报道几乎是空白。

本文针对轻化工程本科生专业认同教育模式改革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利用自制问卷,以轻化工程专业各年级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轻化工程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程度现状及差异,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最后进一步讨论轻化工程本科生专业认同对其学习主动性的影响,由此提出改革对策与措施。

一、轻化工程专业认同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择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一至四年级344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学生中男女比例约6∶4,年龄在18~22岁之间。

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参考目前专业认同研究较为成熟的护理专业“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调查表”[5],就专业了解程度、专业兴趣、专业思想稳定及就业前景等方面设计了15个条目,让学生在答案选择中最符合自己真实想法或情况的选项上打勾。共发放调查问卷344份,回收问卷325份,回收率94.5%。并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访谈交流。

二、轻化工程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逐项统计数据,以及专业学生座谈会反应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到轻化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学习积极性等学风近况。

1.专业了解程度

轻化专业部分学生属于专业调剂,主动报考的人数并不多。近年来主动报考的比率有所提高,11级主动报考比率达到54%,但仍有近一半的同学是被调剂到本专业的,鲜有同学在报考前对本专业做过调查,对本专业都不甚了解。特别是对于08级同学,他们在读本专业之前,有89%的同学完全不知道轻化工程这个专业,对轻化专业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甚至来到本专业后,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兴趣仍处于模糊状态,他们在选择专业时都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专业认同感。而这种随意性和盲目性就是影响轻化本科生人才培养最基础的问题。

2.学习主动性

对专业的认同感最直接的体现就在平时学习的积极程度上,由于大多数同学对本专业的兴趣不大,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平时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四个年级的同学不约而同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大多数同学都只是能够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同学中最为普遍,占到60-70%;当然也有少数同学抱着得过且过、60分万岁的心态,这种情况在10级和08级学生中比较突出,占到18%左右的比例,四个年级表示能够积极主动的求学比率基本维持在25%。

3.就业愿景

面临毕业就业时,只有约8%的同学表示非常愿意从事轻化工程这个专业,对本专业的前景报有很大希望,认为轻化工程未来将得到迅速发展。超过50%的学生表现出了不自信和对将来的不确定性,大多数的同学对轻化工程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未来也就基本维持现状或者缓慢的发展。面临毕业时,部分优秀的轻化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考研学科范围包括数学、化学、环境学等等。

三、提高轻化工程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的对策

针对轻化工程本科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认知、学习主动性、就业愿景等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提出并实施了改革措施——加强对新生的专业入门介绍,专业导论课程前移,实行专业导师制以及设计更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首先,对刚入学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专业知识介绍,让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教授以讲座的形式让同学尽快了解专业背景;引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和专业学科平台,培养专业兴趣。将以前在三年级开设的轻化工程导论课程调到一年级,通过课程、座谈和讲座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专业兴趣,逐步树立专业思想,为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提供帮助。为今后从事纺织品染整加工及相关行业奠定初步的专业基础。主要的任务包括要向学生讲解染整工程的意义、发展历史,染整科学发展概况,染整工业面临的问题,纺织纤维、纱线和织物的基本知识,纺织品前处理,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纺织品的整理、特种染整概况等。数据显示,52%的大一学生认为轻化工程导论课程是帮助他们了解专业的最重要因素。接受轻化工程导论课程时间前移对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导论课程开设时间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影响

其中08级为大三才接受轻化工程导论课程教育,09级和10级均为大一下学期接受专业导论课程教育,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本专业的学生从7%提高到20%以上。说明针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教育应该在学生入校后及时进行。

其次,二年级学生全体进入导师制,由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业、选修课程规划。部分学生配合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初步专业研究阶段,引导全体学生的专业兴趣。联合工厂、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生产的流程、方式和模式,涵盖整个纺织产业链。

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由本科生的辅导员与各专业主任沟通,实施研究室开放日、低年级学生进研究室等活动。意图让学生提前进入、了解研究室。第二学期,对人员分配、培养计划等具体环节上进一步修正,使之合理化。利用考研动员讲座、毕业论文导师双选会等契机,拉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加深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学习上或是各种问题咨询上的帮助,让学生对于考研、保研、出国、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能得到一定的解答。

图2 专业导论课程开设时间和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影响

实行专业导论课程前移和专业导师制后,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结果如图2所示,百分数为学生选择愿意主动学习的比例。

其中08级为未采取措施的学生,09级和10级为两项措施均已实施的学生,11级为仅实施了1项措施的学生(导师制需要在二年级进行)。从图2可看出,两项对策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再次,针对临近毕业或毕业班的同学设计更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三年级的专业实验课程全部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充分利用创新学分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进行创新性实验,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实习课程的执行方式上进行改革,由教师带队让学生进行定厂跟班实习,增强实习效果,使学生更多了解生产实际。学生结合导师的科学研究、工厂实际、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课题的选择和设计,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轻化工程本科生专业认同教育模式改革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利用自制问卷,以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轻化工程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然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程度现状及差异,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之后又针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专业认同感的措施、对策并进行了局部的试验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拓展这种改革模式,力求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合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2]张青.论大学中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101-104.

[3]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73-175.

[4]刘连龙,徐丹,何山.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16-120.

[5]黄双丽,李丽华,王莉莉,等.高校本科护生专业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9,23(7):1771-1772.

猜你喜欢

导论认同感本科生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