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与管理研究
2013-01-30席一政
席一政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222)
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研究成果还不太丰富,对学术性社团的名称尚无统一规范,学术性社团在不同高校也被称之为 “学术型社团”、“专业型社团”、“专业类社团”,但从这些名称中不难看出,学术性社团始终围绕的核心是学科或专业,即以学科或专业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学生组织。
本文研究基于目前对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开展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分析。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以专业为核心的学术性社团,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的金融协会、经济学会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成立的经济初学社、保险学社、财经学社等,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协会、理财我佳协会等,都是学术性社团的典型代表。在对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学术性社团的现状、发展瓶颈、对策及发展方向,以及在校园文化、学风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等方面。而对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存在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进行深入探讨的文章不多,本文将试图围绕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对学术性社团进行深刻剖析,以期对学术性社团的优势与不足有进一步认识。第一,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存在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根本任务,第三,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第四,如何加强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分析清楚这四个问题可以明确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在高校学生社团中的地位,才能更好的帮助高校开展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研究和实践。
一、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存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学生社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00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1]。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出现,丰富了高校学生社团的类型,将专业引入社团的范畴,丰富了社团的内涵,将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到了学术研究的高度,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凸现出来。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能把学术性社团与专业教育混为一谈,学术性社团是专业教育在课堂外学习与实践的重要补充,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但绝不能代替专业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2.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基于专业创新和实践的平台
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以专业为核心建立的学生组织,其根本目标是搭建学术交流和研究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术性社团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的优势,学术性社团的成员都是对某研究领域或专业感兴趣的学生,社团组织的一系列专业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锻炼机会[2]。
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3],那么如何在高校中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是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作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将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积极作用。
1.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平台
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重要作用,也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将专业教师在课上课下育人的效果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通过社团将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在建设和管理中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在学术创新和专业实践方面都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所以说,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已经成为全员育人的平台,也是全过程育人的平台。
2.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作为新兴社团的代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也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产物之一,在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今天,课堂之外的专业实践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发挥着培养学生课堂之外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发挥着专业引领的核心作用。
三、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府,更需要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上走在前列。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则为实现这一系列任务提供了实践平台。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作为新兴的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本质属性就是创新与实践。
1.社会责任感培养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逐步完善和加强的环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简单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去感悟和体会。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恰恰提供了这种专业实践的平台,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开展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工作中应用本专业知识,甚至需要更多的、范围更广的知识来完成社会实践任务,使学生在投身实践中学会服务社会,明白自身价值所在,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2.创新精神培养
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大学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5]。创新精神培养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载体和制度,创新作为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特点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团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针对专业前沿知识的讨论,在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社团成员参与到教师科研中,在科学研究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在传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社团成员投身于广阔的社会调研和企业实践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甚至前人没有遇到的问题,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中激发创新能力。社团成员在完成调研报告、论文、设计的任务前,需要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学习,这些文献在脑中的积累、分析和探索答案的过程就是创新。
3.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另一特点之一就是实践,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实践,专业知识的应用离不开实践,这些学术性活动的开展就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协会组织的校园模拟听证会,理财我佳协会组织的理财实务技能大赛,人力资源协会组织的校园模拟招聘会;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会举办的财务报表分析大赛,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研究会举办的模拟投资大赛,对外经贸大学国贸学社组织的模拟股市实验室等[6],这些都是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组织和举办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社团成员动手能力、应用专业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均得到不断提升。
四、如何加强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1.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准入机制
随着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不断被加强,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尝试设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学术性社团,但是学术性社团的设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能否保证指导时间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设立学术性社团。目前并没有学术性社团设立的统一标准,各高校设立学术性社团的尺度也并不统一,为了保证学术性社团质量,就必须设立准入机制。第一,社团成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第二,社团要有固定的指导教师;第三,社团成立依托的专业要达到一定的办学时间,并建有专业实践平台。
2.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保障机制
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但在管理和建设中都遇到了难题,主要集中在社团成员不能持之以恒,指导教师不能保证指导时间,社团活动缺少必要的经费,社团活动仍然停留在学术讲座等形式上。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学术性社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在社团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制定保障措施:第一,要把社团活动的指导作为教师工作量考核的一部分;第二,将社团成员开展活动质量作为学分考核的一部分;第三,设立专项基金,通过学校支持、吸收社会资助、创业自筹等方式保证活动经费来源;第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学习型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社会实践,支持学生撰写学术论文。
3.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考核机制
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没有健全的考核机制也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障碍,目前大多数学术性社团的考核都是全年工作的汇报,没有形成一个对关键要素和核心指标的考核标准,不利于社团的建设和考核,也不利于社团良性发展。在对学术性社团考核中应设立核心考核指标以及全面的考核内容,第一,考核社团成员活动时间、指导教师工作时间、社团经费到位情况;第二,考核社团活动成果,尤其是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例如社团成员完成调研报告、设计、论文、专利的情况;第三,社团是否创建品牌特色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社团文化,能够起到鼓舞、凝聚社团成员的作用;第四,社团是否建有专业创新和实践基地或平台。
从对上述四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在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典范,为全面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高校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育人功能,与其他类型的学生社团一起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而努力。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ccyl.org.cn/documents/zglf/200703/t20070321-14553.htm.
[2]席一政.大学生学术性社团育人功能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术性社团建设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2(3):70-72.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sxbac.net.cn/04/details.aspx?p=47,36,209,1.
[5]严隽琪.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求是,2013(6):44-46.
[6]孟昭萍,李文静.财经类院校专业型社团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8(1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