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离退休老人社区养老的需求及对策——以南京市为例

2013-10-17奕,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医疗

单 奕,华 夏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49)

一、研究背景

中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1亿以上老年人的国家。根据国办发[2011]60号文件,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未富先老”是形容我国养老困境最恰当的词汇。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几千年来家庭养老在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在家中生活而非入住养老机构。以南京为例,绝大部分养老机构都存在入住率低的问题。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它不仅可以适应传统养老模式的转变、满足居民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可以有效减缓政府的财政压力[1]。

目前,我市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承担、政府资助机构主办三种形式。但无论哪个模式,其服务对象都以“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其服务内容层次水平较低,覆盖面较窄,无法满足更多有一定经济收入群体的养老服务的需求,无法丰富这部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幸福指数。

二、构建高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意义

我市教育资源丰富,拥有40余所高等院校,高校离退休人员数目庞大并有高度集群化的特征。如南农大家属区、南师大紫金校区家属区、南秀村社区、南航教职工公寓等都居住着大量的离退休人员。这类群体同质性强,体现出收入较高,文化素质高,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多,养老服务意识前卫的特点[2]。

目前我市高校离退休老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生存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问题如下:

1.服务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针对各自离退休人员设立专门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如社区(原居委会)、老龄退休办等。这些部门的职能有两项,一是完成高校、政府分配的任务,二是以活动能力较强的老人为服务对象开展一些文娱活动,服务形式单一,覆盖面较低,无法满足高校离退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这一类型社区多为老小区,社区内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卫生服务不足,没有设置专业的卫生医疗机构,也缺乏医疗特别是护理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

2.服务动力不足

负责高校离退休人员的职能部门是“自上而下”的服务模式。政府、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乎他们的行动能力,而政府和校领导的决策易脱离服务对象,未经调研而采取的措施也未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服务效果。此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老年服务的运营,更无法改变老人对养老服务的偏颇认知[3]。

3.专业性差,人才匮乏

为高校离退休人员服务的人是高校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他们没有受过医疗、护理、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训练。在组织能力、服务方案、服务技巧、专业技术等方面明显欠缺,使老年人无法真正体验到符合他们需求的服务,影响了政府老年服务工作的推进。

三、高校离退休老人的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低层次的需要和高层次的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的情况下,人往往在无意识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他将需要由高至低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高校离退休老人较其他老人群体没有经济、医疗负担,他们往往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目前高校离退休老人群体中除有很少一部分满足政府福利条件的人,由政府直接提供经济补贴或服务补贴外,其他老人几乎不享受任何实质性服务。笔者根据目前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集群社区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列举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种类[4]。

第一,医疗服务需求。高校离退休老人享受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的福利,没有过重的医疗费用负担。但这不等同于享受医疗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特别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没有一家单位提供上门医疗、护理、复健服务。绝大多数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他们受到活动能力制约有钱无处治病,而患有脑梗、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老人也同样没有机构为他们提供复健服务。

第二,安全需求。高校离退休老人中有独居、空巢、双居,他们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老人在家中跌倒、发病等特殊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大大增加了医疗风险和治疗成本。

第三,日常生活照料。为高校离退休老人服务的部门基本不承担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工作。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服务系统、相对应行业机构为老人提供如短期托养、日间照料、老人餐桌、家政服务、助医、助行、助购等服务[5]。

第四,精神需求。高校离退休老人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较高的居民素质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强烈。首先,他们有学习教育的需求。老人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成为他们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在晚年生活中,大部分老人表示希望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如养生保健、花果种植、绘画、音乐、手工艺制作等等。其次,老人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部分活动能力较强的高校离退休老人希望将毕生所获传授给他人,需要社会工作者将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价值,即“助人自助”。最后,老人文化娱乐的需求。高校离退休老人大部分不乐于走家串户,性格相对内敛。健康的老人乐于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在不拘束的环境下感受生命的宽广。

四、高校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1.高校社区养老服务要素

高校离退休老人有明确的组织单位,居住也表现出集群化,有利于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实施。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也有别于其他社区养老,应当强调政府、服务机构与高校三方协同发展:

如下图所示,服务站实则为具有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高校委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高校离退休老人所在社区提供服务,机构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高校为服务站提供场地及相应的经费补贴。另一方面,服务站承接政府关于特殊老人服务、经济补贴的项目,资金由政府发放给机构,机构每月上报政府工作记录以用来监督。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直接发挥其职能,为老人提供服务包括上门安装呼叫服务和应急服务呼叫器、日托服务、基础医疗康复服务、助购、助行、精神慰藉,同时整合有利资源将助洁助浴、老人餐桌、老人家居无障碍装潢改造服务外包给家政公司、餐饮企业和家装公司,让专门的行业提供专业的服务,服务站进行资质审核和监管[6]。

2.高校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

高校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将政府、单位、服务机构三方利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稳固的目标,即为高校离退休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7]。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为特殊老人群体提供“兜底”福利无须购买岗位,花费巨大的行政成本,政府将这部分拨款转交给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专款专用,削减了政府开销。其次作为服务对象,高校离退休老人享受专业服务,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形式、内容多样的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指数。服务机构负责整合资源,深入挖掘离退休老人潜能为高校离退休服务减轻负担。老人在有安全预警装置、无障碍的家中生活更加安全,更有保障,即使发生摔跤、疾病发作等突发状况也可以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就医。最后,建设高校离退休老人安全预警系统,实施日托服务、基础医疗康复、无障碍化家装改造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高校规避医疗风险,节约医疗成本。

[1]袁继红.试析城市社区老年人口需求状况——以长沙市天心区A社区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0).

[2]沈政.老年心理学与老人精神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3]李艳忠,李珺.养老机构中住养老人需求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索[J].新西部(下半月),2009,(10).

[4]郭矐,尚少梅.我国社区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8).

[5]文哲民.老年个案工作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思路——低保户孤寡老人的个案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2).

[6]凌文豪.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照料困境及出路——基于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7]朱佩阑.安老与社会工作[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医疗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