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初学者常见词汇偏误的现状分析及其教学对策研究
2013-10-15付瑞萱王毅磊
付瑞萱,王毅磊
(吉林师范大学 a.外国语学院;b.教务处,吉林 四平136000)
词汇教学是培养外语能力的基础环节,词汇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整体水平。根据《韩国国语大字典》、《韩文大字典》等有关统计资料,韩语中存在60%以上的汉字词。汉字词的大量借入和长期使用,不仅丰富了韩语词汇,也使中国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韩语中的汉字词。然而,韩语和汉语分别属于完全不同的阿尔泰语系和汉藏语系,并且由于语言、历史、社会、心理、外来语和新造词等原因的影响,很多词的词义范围都发生了扩大、缩小和转移[1]。上述情况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给习惯母语思维的中国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使他们常在词义理解和词语使用方面出现偏误。金美玉(2004)对初级阶段韩语学习者的写作作业所做的调查证实了上述认识:“词汇偏误占全部偏误的71%左右。”[2]李晓英(2008)对中级阶段韩语学生作文的调查统计也显示,属于词汇运用方面的错误约占总体错误的74%[3]。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词汇成为学生韩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同时,词汇教学也成为韩语教学的难题之一。因此,在初级阶段进行细致具体的词汇偏误分析,可以使学生在运用韩语时注意常见的偏误问题,有效预防词语误用,也可以使教师深入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所在,从初学阶段就提供正确的教学示范。
一、词汇偏误的划分依据
偏误分析法主张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对学习者中介语的描写来分析目的语习得的情况。1967年英国语言学家科德(S.P.Corder)在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中指出,语言错误分成了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失误指在某种情况下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这种错误是母语者或非母语者都会发生的,一般能自己检查出来并加以改正;偏误是对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或规则的偏离,学习者难以发觉并纠正。偏误常常会重复发生,具有规律性[4]。偏误分析目的在于发现学习者所使用的目的语的形式与规范形式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些差距形成的原因。
词汇语义学是以词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着重研究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词与词义之间的种种关系,全面揭示词义的构成和一般规律[5]。本文试图立足于偏误分析法和词汇语义学的理论基础,对韩语初学者的词汇偏误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偏误类别,寻求偏误成因。在分析的过程中,将下列情况作为判断语料中是否存在偏误的依据:第一,词汇形态是否正确;第二,语法形态是否正确使用;第三,与其他词汇是否正确搭配使用;第四,是否是在社会中被认知的词汇。
二、语料的选取与统计
在教学初级阶段,学习者对目的语规则只有一些模糊的感性认识,使用词汇时发生偏误的现象频频发生。由于处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存在的偏误整体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而本研究选择同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他们是具有相同母语背景和思维定式的学习者,在逐渐掌握韩语语言规律和系统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也体现了很大程度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正规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一般为一年,但在中国大学本科阶段一年级专业课教学时间较短,学生需要学习两年才能达到中级水平。因此,本文的调查对象选择中国四年制本科韩语专业学习两年的学生。具体调查对象为吉林师范大学韩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包括两个班共计51名。调查对象年纪介于20~22岁之间,男生3名,女生48名,其中95%的学生在入学之前没有任何韩语基础。考察的语料为上述学生的写作课作业,涉及作文和造句两种类型,其中作文510篇,句子4 980个。作文的题目、及平均句子数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语料情况统计表
三、常见偏误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李正熙(2002)指出在偏误分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偏误的辨别、偏误的分类,才可以了解偏误的成因[6]。为了找出偏误的成因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本文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了语料分析:第一,输入收集的全部材料;第二,区分句子的正误;第三,把错误的句子修改成正确的句子;第四,把偏误细分为语素、词义、语义、语用等类型,统计各类型偏误的发生频率,然后制成分类表;第五,根据偏误类型进行分类。
按照前文提出的偏误判断标准对筛选后的语料进行偏误分析,发现存在偏误的句子共有1 494个,偏误率达到总句子数的30%。具体的偏误类型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偏误类型表
以下是分别从语素、词义、语义和语用四个层面进行的分析。
(一)语素层面的偏误
在语料统计中发现语素偏误率最高,占偏误句总数的42%。语素偏误主要表现为由错误的发音引起的拼写错误、外来语使用偏误。例如:
(二)词义层面的偏误
词义层面的偏误多指由同类词汇的误用引起偏误,如数词、被动词、使动词、代词、助词等偏误。在语料分析中,词义偏误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占句子总数的31%,其中大部分体现为助词使用上偏误,如漏掉或误用格助词。例如:
(三)语义层面的偏误
语义层面的偏误是指由于学习者对于语义的错误理解而引发的词语搭配不当,如词汇搭配不当、近义词误用。偏误类型的统计结果显示全部偏误的19%为语义偏误。例如:
虽然韩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但是大部分韩语汉字词的语义与汉字字面的语义不同。例如,汉语中的‘好’既可以用来表示,也可以用表示,而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示的是‘擅长’的意思;和都可以翻译成汉语中的‘底’,但是只能指代垂直正下方的底部,所以在这个句子中应该用;汉语中的‘学’在韩语中有两种表达方式:和。然而,这两个韩语词汇的使用的范围不同,多指学习某个专业或特定的知识,而一般指学习某种技术。因此,例句1、例句2、例句3的偏误都源自于学习者对语义的错误理解。
(四)语用层面的偏误
语用层面的偏误是指由于对目标语的认知局限,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词汇误用情况。如汉字词误用、母语直译、词汇代替等。语料统计结果显示语用偏误占8%。例如:
通过上述偏误分析,本文将初学者词汇偏误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种:母语的负迁移、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的影响。
母语的负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和规则对学习目的语产生的干扰作用[9]。这种影响在初学者常见偏误中体现最为突出。中国的韩语学习者多为成年人,母语的语言规则在他们的语言系统中已经根深蒂固。当初学者想表达某种意思,却无法用目的语精确表达时,便会借助汉字词直译、词汇替换等方法表达,从而造成语用上、语素上的词汇偏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影响只针对有限的群体,即已经完全掌握且习惯于母语的群体。通常来说,这类情况对于幼儿和儿童是不具有影响的。
偏误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指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策略等原因。从认知规律而言,学习者习惯于回避生僻难懂的词汇,选择简单常用的词汇,因而导致词汇遗漏、搭配不当等词义、语义上的偏误。这类原因属于学习者自身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因此,不同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内部因素影响情况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外部因素影响是指教材、工具书、教师等外部因素对学生的词汇使用造成间接影响。教材、工具书的词语翻译不当、教师的讲解不足,会使学生误解词义、误用词汇。这类影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偶然性,它通常不在学习者主观上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
四、词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强调结构与语义特点,系统强化教学过程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韩语词汇在结构和语义上的特点,特别是在韩语学习的初期,因为学生常常会不自觉地凭借母语的习惯来感知和理解目的语。例如,省略格助词、直译汉字词、近义词误用等偏误都因为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造成的。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细致地描述和解释韩语的词汇特点以及与汉语词汇的差异。针对一切常见偏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选词填空、近义词互换、连词成句等,通过这些练习强化学生对韩语词汇系统的认知,使学生克服汉语的干扰,增强韩语语感。
(二)总结常见偏误类型,引导学生归纳反省
教师应该不断总结区分学习者的词汇偏误类型,不断尝试探索修改学习者偏误的有效方法。同时,应引导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偏误。如果能通过有效的解释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使用词汇时常见的问题,便可以帮助学习者高效率地记忆词汇。例如,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积极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不必过多地担心词汇偏误。接下来教师向学生反馈典型的词汇偏误,详细讲解偏误出现的原因,并对词汇偏误的修改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偏误或相互修改偏误。在学生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对重写的内容再进一步做出反馈,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自信心。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从根本上改善词汇教学情况,还需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具方面着手,积极革新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使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尝试新颖、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例如,韩语富含丰富的拟声拟态词、空间方位词、敬语词,由于韩汉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对这些生僻、模糊的词汇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卡片、照片、录音、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进而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结语
本文从词汇语义学和偏误分析理论角度出发,以韩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例,研究了初级阶段韩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偏误情况,从语素、词义、语义、语用四个层面归纳了偏误类型,总结了词汇学习的难点和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李翊燮.韩国语语言学通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166-169.
[2]金美玉.韩国语学习者不同阶段的词汇偏误统计分析[J].国际韩国语教育,2004,(3):31.
[3]李晓英.韩国语学习者偏误类型调查研究[J].双语学习,2008,(23):225.
[4]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7.
[5]翟艳.汉语词语偏误分析的方法[J].云南大学学报,2007,(1):58.
[6]李正熙.韩语学习者的偏误研究[M].韩国:博而深出版社,2002:146.
[7]林丛刚,任晓丽.韩国语概论[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1.
[8]韦旭升,许东振.新编韩语实用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
[9]肖奚强.略论偏误分析的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