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

2013-10-16吴冬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1期
关键词:利嗪总苷左西

吴冬梅

皮炎、湿疹均属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两种疾病均以病程长、容易复发为特点[1],一直是皮肤科的疑难杂症。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用类固醇激素药物结合抗组胺药物,但疗效均不理想[2]。本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皮炎湿疹患者80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皮炎湿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9~59岁,平均(40.5±21.5)岁,病程1~14年;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胶囊,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0~59岁,平均(41.5±21.5)岁,病程1~1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炎、湿疹类型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炎、湿疹类型构成情况(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皮炎、湿疹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为确诊的皮炎、湿疹患者,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所有患者均获得本人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1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药物治疗且能遵医嘱服药的患者。同时排除怀孕及哺乳期女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糖尿病、真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者。

1.4 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皮损部位以颈、手臂、四肢为主,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瘙痒、糜烂渗出、红斑等。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5 mg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次/d,于每晚睡前服用,疗程为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0.6 g/次,3 次/d,疗程为 4 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变化。

1.7 疗效判定 (1)治疗指数评价:根据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法在治疗后30d进行评分,共设5项,分别为瘙痒、红斑、脱皮、渗出、苔藓,每项评分为0~3分: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0分;根据评分计算治疗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2)疗效标准:痊愈:瘙痒消失,治疗指数≥90%;显效:瘙痒明显减轻,60% <治疗指数<89%;好转:瘙痒略有减轻,20% <治疗指数 <59%;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治疗指数≤2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1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皮炎、湿疹患者治疗1周疗效比较(例)

2.2 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皮炎、湿疹患者治疗2周疗效比较(例)

2.3 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皮炎、湿疹患者治疗4周疗效比较(例)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分别为2例头晕、嗜睡,1例轻度腹泻但未停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为头晕和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患者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2比值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Th1/Th2比值分别为(4.73±1.93)、(4.71±1.98),治疗后比值分别为(6.01±2.07)、(5.13±2.12),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h1/Th2比值明显升高,提示Th2细胞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皮炎、湿疹在中医上属窝疮范畴,其病机为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外感湿、热、风相博于皮肤所致,中医学认为皮炎、湿疹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从而导致湿热内蕴[3]、湿热内生、脾失健运,湿热外泄于肌肤而发病。因此,治疗皮炎、湿疹首先要清热燥湿,抗炎祛风,凉血解毒。白芍总苷胶囊是一种新的中药免疫抑制剂,是中药白芍根经现代工艺提取其有效成份而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是继雷公藤多苷之后具有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作用的中成药物。白芍总苷是芍药花苷、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的统称,其药理作用是通过平衡TH2/TH1比例,对TH2细胞的功能进行抑制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总苷胶囊临床主要用于自身免疫病、风湿类疾病、肝炎及肝硬化的治疗,不良反应明显小于雷公藤多苷。

皮炎、湿疹类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4],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新研究表明,皮炎、湿疹的发病与细胞TH2/TH1比例失调关系密切[5],由于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TH1表达的IFN与IL-2下降,TH2表达的IL-4、IL-5升高,导致了皮炎与湿疹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6]。而白芍总苷胶囊的药理作用可平衡TH2/THl比例,对TH2细胞的功能进行抑制,因此,本研究在抗组胺药物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胶囊,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h1/Th2比值明显升高,提示Th2细胞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2、4周的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1.25%、51.25%、72.5%,对照组治疗1、2、4 周总有效率分别为27.5%、32.5%、40.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差异越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可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分别为2例头晕、嗜睡,1例轻度腹泻但未停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为头晕和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患者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安全性较高。

[1]杨海龙.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5):18-19.

[2]王建国,马立军,冷静.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46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1,31(1):12-14.

[3]李传应,王春,魏伟,等.白芍总苷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治疗作用及其部分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1366-1369.

[4]杨长志,钱齐宏,朱婷婷,等.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701-702.

[5]李伟雄,梁树荣,蔡忠群,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18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37-38.

[6]洪江游,洪志慧,凌日金,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中的有关物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75-77.

猜你喜欢

利嗪总苷左西
左西孟旦治疗重症冠心病所致心衰的临床疗效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有关物质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疹的效果分析
龙胆总苷提取物掩味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行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疗效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白芍总苷脂质体抗肿瘤活性研究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总苷中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