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2013-10-16盛越锋叶宏伟顾振良王晓峰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年1期
关键词:长托宁脓毒末梢

盛越锋,叶宏伟,顾振良,王晓峰

脓毒性休克是ICU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1],因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和药物对于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容量复苏是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主要手段,但是关于血管活性剂的选择目前存在争议[2]。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肺水肿、有机磷中毒等疾病,但在抗休克方面的研究较少。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对60例患者使用了不同浓度的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ICU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45~67岁,平均(54.3±14.7)岁。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4组(A、B、C、D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并加用654-2 30~50 mg,每隔30 min重复给药。B、C、D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且注射时间存在差异。其中,B组每小时注射1次,每次2 mg,注射5次。C组每6小时注射1次,每次2 mg,注射4次。D组每6小时注射1次,每次6 mg,注射3次。三组患者如果出现“蓑若化”或者末梢改善,注射剂量酌情减少。

1.3 评价指标 记录给药1、6、12 h后患者的心率、瞳孔、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等,并记录末梢转暖时间、血乳酸含量、肠鸣音以及神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8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69例,死亡11例,抢救成功率为86.25%(69/80)。A、B、D组抢救成功17例,病死3例。C组抢救成功18例,病死2例。4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5%、85%、90%和85%(P>0.05)。

2.2 四组患者心率、瞳孔、MAP、肠鸣音变化情况四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率、肠鸣音、瞳孔等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各项体征趋于稳定,有利于后期的治疗。与对照组比较,D组给药后1 h和12 h的肠鸣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在各个时点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心率、肠鸣音、瞳孔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的心率、MAP、瞳孔和肠鸣音变化

2.3 四组患者SpO2、血乳酸、末梢转暖时间、末梢 转暖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SpO2、血乳酸、末梢转暖时间、末梢转暖持续时间比较

3 讨论

长托宁对心脏以及神经元突触前膜的M2受体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作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心率[3-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长托宁可以有效降低心率,从而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但长托宁的减轻心脏负担作用与剂量有较强的关系。在6 mg(D组)时,虽然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是与低剂量组(B、C组)比较,D组的心率依然较高(P<0.05)。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低剂量长托宁注射间隔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每隔1 h注射和每隔6 h注射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长托宁的半衰期较长、药效的持续时间相对较久有关。为了减少长托宁的不良反应,宜采取低剂量的注射方式。

关于长托宁的作用机理,较为一致的意见是产品作用于M1和M3受体亚型,并调控有关物质的释放,通过影响中枢反馈最终使心率的双向调节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6-9]。而本研究也证实,注射低剂量长托宁后,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氧耗,解除小血管痉挛,实现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以及推进微循环改善的目的。

长托宁可以有效保护细胞,提高细胞缺氧、缺血的耐受性[10]。本研究结果表明,注射长托宁(尤其是注射低剂量)的患者与未注射长托宁的患者相比,虽然只有B组SpO2、血乳酸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末梢转暖时间以及末梢转暖持续时间方面,长托宁组与未注射长托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从各个时点来看,除D组肠鸣音外,各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长托宁并不能有效降低脓毒性休克的致死率,但低剂量的长托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从而为患者未来恢复提供更好的基础。

[1]李昂,段美丽,翁以炳,等.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06:108-110.

[2]李昂,段美丽,翁以炳.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742-744.

[3]陈少霖,陈兴旺,赖建波.乌司他丁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5(18):222-224.

[4]朱欣欣,万朝敏,朱渝.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和肝素能否使脓毒性休克患儿受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11(1):301-305.

[5]邵洁,李雯,史惠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脓毒性休克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2,9(2):15-16.

[6]熊滨,林勇军,吕立文.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3(4):208-210.

[7]周荣斌,周高速,郭凯.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简读[J].中国急救医学,2008,10(3):445-448.

[8]陶红蕾,胡振快,刘敬臣.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内科,2007,35(1):309-312.

[9]纪孝良,孙家韬,曲茹,等.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2009,4(5):395-396.

[10]郝波.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皮质醇变化与住院时间的关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10):378-382.

猜你喜欢

长托宁脓毒末梢
集束化容量反应监测治疗高龄重症肺炎致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血清NGAL联合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长托宁对大鼠脊神经结扎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影响
长托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痈疽合脓毒败血症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