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SWOT分析
2013-10-16张金萍王长远
张金萍,王长远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28)
2012年1—10月黑龙江省对俄边贸进出口总值176.8亿美元,相比2011年1—10月增长13.4%,占同期全省边贸进出口总值的59.2%,与2011年相同,占同期全国对俄进出口总值的24%,位居全国第一。2011年12月,俄罗斯正式获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54个成员。在俄罗斯加入WTO的背景下,认清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优势(Superiority)与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与挑战(Threats),对实现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对外经贸合作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优势因素
黑龙江省历来是中国与俄罗斯经贸交往的重要省份,双方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接壤且两地陆路交通较发达;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都具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且经济结构互补性强;黑龙江省雄厚的工业基础,2003年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成效,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开放促进了双方投资水平提高和投资领域的拓展。
(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历史悠久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下半叶。19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第一批劳工远赴俄远东地区开采金矿,之后黑龙江省对俄劳务输出不断,这主要是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地区)人口比例差距较大造成的。1910年以前,俄远东地区的中国私人企业数量基本与俄罗斯私人企业数量相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大革命除外),中俄双方始终保持着经贸合作的关系。“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就有22个在黑龙江省[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两地的经贸合作在规模、档次、领域上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济互补性强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经济特点不同,但对外开放的诉求和寻求利益的目标是一致的,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
1.自然资源互补。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其中,天然气、铁矿石、煤炭储量、森林资源占有率均是世界第一,石油、水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10年年底,已发现的各类矿产133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4种,其中石油、石墨、颜料用黄粘土、含钾岩石、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岩、硅线石等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因此,俄罗斯特别是俄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木材、铁矿石、渔业资源等,是支撑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料。
2.产业结构互补。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和加工业十分薄弱,而黑龙江省加工业和轻工业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这样,俄罗斯可以向黑龙江省输出较先进的重工业技术和设备,黑龙江省可以通过投资或其他形式促进俄罗斯轻工业和加工业发展。
3.人力资源互补。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人口不多,人口密度仅为8.4人/平方公里,特别是与黑龙江省接壤的俄远东地区仅有人口620万,平均1.1人/平方公里。近二十年来,随着出生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更加恶化,使俄远东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黑龙江省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过剩压力和提高人均收入,而且解决了俄远东地区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三)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与黑龙江省接壤的俄远东地区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南与中、朝接壤,隔海与美、日相望,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黑龙江省与俄远东相邻,可以大大降低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成本;两个地区都处于亚太、东北亚重要位置,有利于参与东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以铁路为核心的交通发达。在黑龙江省,由北到南有哈大线、京哈线,这两条线路不仅将黑龙江、吉林省的沿边口岸和辽宁省的沿黄海、渤海的开放口岸连接起来,也与全国各地四通八达。以大连为中心,构筑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水利枢纽。这样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航空和管道运输相配合的连接全国各地和东北亚地区的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俄远东地区已经形成庞大的海、陆、空、内河综合运输体系,而且运能大。西伯利亚铁路和贝阿铁路经海参崴、纳霍得卡等沿海港口以及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多处内河码头与太平洋海上运输线相连接,形成跨洲际运输最佳路线[2]。
(四)黑龙江省的工业基础雄厚
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国家投资和重化工业发展为主导,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集中了来自全国的人才和技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黑龙江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工业结构发展成为较为发达的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拥有石化、装备、能源、采掘、机械、化工、木材加工、食品等百余种行业,其中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以及食品工业等在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黑龙江省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自从2002年中俄两国中央银行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以来,中俄边境贸易的本币结算实现了从无到有,呈现逐年大幅增长的态势。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制定了《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贸易银行结算实施细则》,到2011年10月末,黑龙江省有12家商业银行与俄罗斯24家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中俄双方银行共设代理行账户已经达到112户,通过银行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423%。本币结算业务在保证双方企业不受汇率波动影响,降低成本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民币对俄投资业务,全省共有16家企业通过省内15家银行实现对俄人民币直接投资2亿元。全省卢布现钞交易中心已办理各种卢布现钞交易3.2亿卢布,交易量居全国首位。作为国内首家和唯一的卢布现钞交易市场,其客户已涵盖吉林、北京、天津和广东等10余个省市,为境内卢布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搭建了交易平台。交易中心形成的人民币兑卢布现钞价格,基本成为国内卢布现钞交易的指导价格,初步形成了全国性卢布现钞交易市场的雏形[3]。
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劣势因素
在贸易方向,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存在双方产业结构趋同、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和贸易主体弱小等劣势。从黑龙江省在中国所处的投资地位来看,黑龙江省是一个投资资本和投资经验严重不足的地区,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开发又需要大量的外来资金投入,这是黑龙江省在对俄投资方面的劣势。
(一)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黑龙江省对俄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表现为黑龙江省地产商品比例低。近年来,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并不完全是由于商品贸易结构改善和实物出口量扩大的结果,石油输油管道的正式运行和石油原材料涨价因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俄罗斯对黑龙江省出口的主要产品——能源和原材料国际价格持续走高,使出口金额增长大大高于其实物量增长。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居前三位的商品是服装等轻工产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服装鞋帽对俄出口比重虽分别下降了6.3%和18.1%,但其比率仍然偏高(49.7%),这些出口商品的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机电产品、农产品和纺织物及制成品增长趋势明显,分别同比增长了33.5%、12.5%和30.8%。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但出口总量远远低于纺织服装鞋类产品,可见黑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1 2011年黑龙江省对俄主要出口商品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产业结构趋同,重工业多,轻工业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俄罗斯市场大量需求的商品,诸如服装、鞋帽、家电和其他日用消费品等,黑龙江省生产能力较弱,限制了对俄贸易的发展。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商品中,地产商品所占比重20%左右;进口商品,如木材、钢材等,也是原字号进,原字号出,就地加工能力弱。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俄方对接度低,对俄出口地产品所占比重小,对地方财源,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等拉动力不强[4]。
(二)对俄贸易主体规模小且边境小额贸易占主导地位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经营主体实力和规模有限,制约了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升。目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50%以上是由个体商贩实现的,尽管有许多民营企业挺进俄罗斯市场,但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规模小、投资能力弱,没有形成一批具有跨国生产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主体实力弱,缺乏专业化、规模化出口加工企业,无力承担大的合作项目。例如,2010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企业中,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只有7家,进口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仅有5家;同年,黑龙江省私营企业完成对俄贸易额62.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05%),占全省对俄贸易额的83.72%;涉外企业对俄贸易额(0.72亿美元)增幅虽高达160.03%,但其占全省对俄贸易的比重只有0.96%。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对俄贸易额(约0.19亿美元)增长100.16%,外商独资企业对俄贸易额(约0.53亿美元)增长150.81%;国有企业贸易额(11.42亿美元)增幅为 25.85%,占总额的 15.28%[5]。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2010年,全省对俄边境小额贸易额50.08亿美元(同比增长46.15%),占全省对俄贸易总额的67.01%。密山(98.30%)、虎林(94.21%)、东宁(81.41%)、黑河 (77.37%)、同江 (76.14%)、绥芬河(75.89%)和饶河(66.79%)等口岸城镇边境小额贸易额均占其地方对俄贸易总额的六成以上。尤其是同江,2010年对俄边境小额贸易额(3.1亿美元)增长了240.79%;其中进口额(1.1亿美元)增长了63.54%,出口额(2亿美元)增长了759.97%[5]。
(三)黑龙江省缺少投资资金且投资规模小
中国本身是一个外资投放的国度,既缺少充足的资金,又缺乏必要的对外投资经验。黑龙江省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改革也需要资金,一直以来都是以吸收外资为主。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在经济转轨后,市场经济活力并未完全体现,经济发展还很滞后。而与黑龙江省接壤的俄远东地区的投资合作项目大多为能源开发、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和森林采伐等资源型大项目,投资期限长,要求资金投入多[6-7]。黑龙江省对外投资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少,缺乏大而有实力的境外投资公司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远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瓶颈。
“十一五”时期,经国家批准黑龙江省在俄罗斯注册的企业累计达到264家,总投资额为24.45亿美元。与日韩等并不具备地缘优势的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甚至在全国对俄投资中也榜上无名,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这与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和“枢纽站”的身份仍有一定差距。黑龙江省对俄投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俄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边疆区,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林木、农副产品、海产品的初级加工,投资级别低,缺乏对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
(四)黑龙江省交通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运输瓶颈问题十分突出。双方的界江口岸季节性明显,绥芬河铁路口岸扩能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几个公路口岸运力有限,严重影响了进出口商品的运输效率,大通关的能力还没有形成,黑龙江省每年在俄森林采伐100万立方米左右,由于通道能力的限制,只能运回1/10。黑龙江省内一些通往口岸的道路状况比较差,进口的大量商品无法迅速外运,很多口岸设施已经陈旧,不能满足大通关的需要[4]。
三、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机遇
目前,中俄两国都进入了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这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已经升级
2001年7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使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正式确立,这种关系的确立,为两国在21世纪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005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使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联合声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为未来十年中俄的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中俄两国对接发展战略正式实施
2009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在该《纲要》中,中方有111个项目,其中黑龙江省有33项,约占1/3。中方项目总投资将达到900多亿元,每年投资额将达110亿元。如果项目得以全面落实,将会进一步拓展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领域。
2007年和2010年,俄罗斯政府先后批准了《2013年前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和《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这意味着俄远东地区已进入新一轮大开发阶段。在《2013年前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中,优先发展领域是能源与交通基础设施,计划五年内在远东地区建设5 0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850公里输气管道、6 600公里公路、112公里铁路、17个机场和10个海港。在《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特别强调了与中国合作的优先方向。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俄罗斯加入WTO带来良好的经贸合作环境
2011年12月16日,俄罗斯正式加入WTO,其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俄罗斯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将有利于扩大黑龙江省对俄商品出口,尤其是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根据入世协议,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13.2%降至10.8%;工业制成品进口关税将从9.5%降至7.3%。
俄罗斯加入WTO有助于中俄双方经贸合作的规范化。(1)在WTO规范下将建立健全双边银行结算制度、信用保险制度、法律仲裁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和通关制度等贸易制度;(2)中俄双方将逐步规范双边的贸易秩序。如中俄双方按照国际惯例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妨碍双边经贸发展的“灰色清关”等现象。(3)一旦两国企业出现贸易纠纷,双方可根据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磋商和谈判,提高双方解决贸易纠纷的效率。
(四)俄远东地区大开发为黑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拓展更大空间
为促进远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俄罗斯正在实施远东大开发战略。在2007年俄联邦政府批准通过的《2013年前远东和外贝加尔经济和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中,决定投入总额达5 673.5亿卢布资金用于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发展(远东地区共获得了5 285亿卢布,占投入总额的93%)。确立了一系列的大型投资项目,涉及石油加工、造纸、金属冶炼、木材加工、公路、铁路、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以及航空港建设等多个项目,并把能源和交通设施建设定为优先规划领域。计划在2008—2013年的五年时间内,在远东地区建设5 000多公里输电线路、850公里输气管道、6 600公里公路、17个机场、10个港口、8所医院和1个文化设施。这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商机,也必将掀起远东地区新一轮的投资浪潮[6]。
(五)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稳中有升
进入21世纪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一直稳中有升。2007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到107.3亿美元。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双方贸易额急剧下降,创近年来新低(55.8亿美元),但俄罗斯仍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十二五”规划开局的2011年,黑龙江省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的指导下,对俄贸易额达到189.9亿美元,仍位居全国首位,见表2。
表2 2002—2011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六)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取得重大进展
2009年2月17日,中俄签署了价值250亿美元的大型能源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将在2011—2030年间,每年向中国通过管道输送1 500万吨石油。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原油管道从漠河市进入黑龙江省,止于大庆市。从全国来看,俄罗斯管输石油降低了中国原油进口成本,有利于中国政府调控石油价格;从黑龙江省来看,俄罗斯管输石油直接进入大庆市,将有利于降低大庆市石化产业生产成本,缓解黑龙江省部分民营企业用油紧张的局面。哈尔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黑龙江省从俄进口原油总值113.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自俄进口商品总值的77.4%。原油进口已经成为拉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尤其是自俄进口贸易迅猛增长的主要力量,见表3。
表3 2011年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进口主要商品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七)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打造外贸增长新引擎
2011年以来,黑龙江省紧紧围绕建设“八大经济区”规划,积极推进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板块、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为依托,以边境口岸为节点,使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实施的步伐加快。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作为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黑龙江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已被提升为省级发展战略,现已发展成为以牡丹江市为中心,以哈尔滨为腹地,以绥芬河、东宁口岸为前沿,延伸至俄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外向型、跨区域、多功能的经济区域。2010年仅牡丹江市就完成对俄加工贸易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占进出口总额的2.3%。2011年年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累计落地项目500多个,完成投资218.5亿元[5]。截至2012年4月,哈牡绥东所属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1 810个,完成投资869亿元;11个境外园区入区企业64家,累计完成投资7.59亿美元。其中,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入区企业达到24家,2011年销售收入实现2.6亿美元,同比增长50%。经过不断优化调整,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俄资源能源加工、机电产品、食品、建材、轻工五大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与此同时,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以着力打造“中俄边境最大的外向型产业集聚区”为主题,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贸易、投资、产业调整和区域经济的牵动作用。截至2011年12月,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已成功吸引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地区)及国内的著名国有企业、新兴民营企业注册并落户,其中工业企业10家、物流企业8家、贸易企业35家。上述园区建设,既延伸了相关产业链条,又规避了俄方关税壁垒,逐渐成为黑龙江省外贸发展的助推器。
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挑战
俄罗斯加入WTO后,在与各国进行经贸往来的同时也会增强自我保护,会出现更多的更为隐蔽的贸易壁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对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同时,在俄罗斯加入WTO后,技术更为先进的欧美国家会加大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这又构成了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更为激烈的外部环境。俄罗斯吸引外资政策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其国内的通货膨胀是黑龙江省对俄投资方面的重要挑战。
(一)俄罗斯加入WTO后的贸易壁垒更为隐蔽
1.将会增加技术性贸易措施。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壁垒不断被拆除的同时,俄罗斯必将采取隐蔽性更强、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以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
2.将会限制高新技术成果输出。俄罗斯加入WTO后,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意识会不断增强,中国引进俄高新技术成果的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引进其先进技术的代价会越来越高。
3.农产品出口将面临更高的“绿色壁垒”门槛。俄罗斯加入WTO后,其农产品进口的质量标准会与国际标准接轨,质量认证标准会提高,其制定的新的法律法规规定,进口的农副产品必须通过安全认证并取得俄罗斯国家标准合格证书,否则不允许进口。因此,中国北方沿边地区农副产品对俄出口将面临更高的“绿色壁垒”。
(二)俄罗斯加入WTO后对俄商品出口竞争更为激烈
俄罗斯加入WTO后关税水平下降虽然有利于黑龙江省对俄商品出口,但也使其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1.服装、纺织品、鞋类和家电等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将受到来自韩国、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等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其次,俄对进口商品质量认证标准将会提高,黑龙江省出口商品可能会面临更高的绿色标准门槛,这将会削弱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对俄商品出口中转站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项目,保证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快速稳定发展。
2.黑龙江中小企业对俄合作面临生存压力。黑龙江省沿边口岸从事边贸的本地企业大多为经济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边贸主体弱小,经营方式粗放,进出口商品品种单一,一些俄罗斯需求量大的新产品在本省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力,从俄罗斯进口的大量初级原料产品在本省缺乏深加工能力,产业链条过短,难以在本地形成高附加值产品。WTO框架下的关税减让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拆除,不会马上对边境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黑龙江省沿边地区产业升级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3]。
(三)俄罗斯加入WTO后的经贸政策调整将带来更大的政策风险
目前,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尚未完全确定,许多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例如,存在联邦法律与远东地方法律脱节,不同领域涉外法律就同一问题规定不完全一致等诸多情况。此外,俄罗斯实行外资投资保护,对其认定的战略资源的投资和交易加以限制。
(四)俄罗斯的高通货膨胀率降低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俄罗斯经济形势急剧恶化,16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受到抑制。俄罗斯地区发展部部长巴萨尔金称:全俄经济形势比较稳定的城市和地区仅占10%;实体经济部门和社会环境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并未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城市和地区占40%;另有50%的小城市和地区受到灾难性冲击,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失业率急剧上升。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7月份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4.5%。卢布贬值、居民生活水平下滑、购买力降低是黑龙江省对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的主要挑战。
[1]李桂芹.新形势下黑龙江对俄经贸合作升级的战略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5,(6):21-22.
[2]崔亚平.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4-117.
[3]张立杰.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对黑龙江省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12,(1):41-43.
[4]白雪艳.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战略升级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2):9-10.
[5]周洪涛.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态势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1,(4):35-37.
[6]陈 梁.黑龙江省扩大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问题、机遇及对策选择[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3):52-56.
[7]侯铁建,王 威.俄罗斯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倾向——以汽车工业保护为例[J].东北亚论坛,2011,(5):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