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主成分回归分析

2013-10-16陈增明

关键词:竞争力要素贸易

陈增明,余 香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福州350012)

全球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主要发展特征之一。作为服务经济主体内容的服务贸易,在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服务贸易竞争力成为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保险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74.82亿美元,是2000年的6.78倍,年平均增长21.1%。保险服务贸易成为我国新型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保险服务贸易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从研究时间划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适用性;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研究重点集中在分析探讨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由于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出现,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比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看,对于保险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保险服务贸易壁垒、GATS与规制之间的相互关系、保险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如豪克曼(1995)构造服务壁垒的频度指标,对各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的相对水平进行了测度;阿蒂亚·马托(1998)进一步改进了豪克曼的频度测量方法,运用加权系统来量度GATS金融服务协议成员国的自由化程度;森德尔(2007)研究GATS与国内保险规制的关系;等等。我国国内学者对保险服务贸易的内容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郭浑仪(2002)运用频度测量法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壁垒进行量化;徐文虎(2002)从最大诚信原则的角度对保险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俞灵燕(2005)探讨服务贸易壁垒度量及其经济效应的方法;陈瑶(2007)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分析了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田晓耕、殷晓红(2008)运用阿蒂亚·马托的频度测量法,测度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水平;薛伟贤(2009)通过比较不同年度保险业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

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保险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研究,大多从定性的角度,或者结合少数反映保险服务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整体水平。由于显示性指标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其只能说明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及竞争力的强弱状态,而无法说明产生这一结果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在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基础上,立足于“钻石模型”,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影响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本变量,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因素进行定量衡量。

二、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

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由国际贸易的流动直观地反映出来,并能由后者得到间接的衡量。本文主要选用国际贸易竞争力较常使用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指数(RCA)两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数据时间跨度为2001—2010年。

(一)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

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也称为保险服务贸易专业化指数,用来表示一国保险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保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取值在+1,-1之间。TC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优势越大;TC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优势越小;TC值接近于0,表示竞争优势处于平均水平上。

表1 2001—2010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的TC指数基本变化不大,十年TC指数均为负,且绝对值很大,说明我国为保险服务的主要输入国家,保险业不具有竞争优势。据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达到167亿美元。当然,TC指数值还会受各国保险消费的影响,超额消费也可能造成TC值为负,但这不能说明该国没有竞争力。如美国、日本就出现这种状况。实际上,由于中资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整体缺乏竞争力,国外的企业很少选择中国保险公司服务,而国内企业和个人较多地选择国外的保险服务,结果导致我国的TC指数不仅为负,其绝对值也很大,在国际保险服务贸易领域处于竞争弱势。

(二)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

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服务出口额占其服务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保险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如果RCA≥2.5,表示保险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RCA〈2.5,表示保险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1.25,表示保险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表示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2 2001—2010年我国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基本都处于0.5以下,保险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保险服务还要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三、影响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因素主成分回归分析

如何在影响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诸多因素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是建立计量模型的关键。在波特教授创立的“钻石模型”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有: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要素、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政府和机会要素等。本文以“钻石模型”为分析范式,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衡量各变量对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一)评价要素与变量选择

本文以保险服务贸易出口额作为反映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大小的指标,即作为模型分析的因变量。以“钻石模型”的相关要素作为自变量选择的依据,本文选择涉及“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要素、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政府要素等5个要素中的8个变量进行分析。详见表3所示。所有数据时间跨度为2001—2010年。

表3 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要素与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利用2001—2010年十年数据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相关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1)、《中国保险年鉴》(2002—2011)和世界贸易组织网:http://www.wto.org/。首先,对收集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指标的量纲不同,所以在计算之前须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其次,对标准化之后的相关数据列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判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情况。再次,进行KMO抽样适度测定和Bartlett球型检验。复次,对标准化之后的相关数据列进行主成分分析,求特征值,计算贡献率,选择主成分,并对所选主成分进行经济解释。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提取的主成分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三)结果解释与分析

1.相关性检验

对所收集到的2001—2010年的8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详见表4所示。

表4 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X1与 X3、X1与 X5、X1与 X6、X1与 X8、X3与 X5、X3与X6、X3与X8、X5与X6、X5与X8、X6与X8等变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51、0.997、0.998、0.966、0.991、0.990、0.930、0.935、0.998;其他指标之间也有相当一部分相关性也很显著,说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具有因果的必然联系,从而也说明有必要进行主成分分析。

2.KMO抽样适度测定和Bartlett球型检验

KMO主要用于检验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最小,是主成分分析的效度检验指标之一。一般认为,此值越大,主成分分析的效果越好。Bartlett主要用于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一个特定的矩阵。

表5 KMO and Bartlett检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KMO抽样适度测定值为0.690,大于0.6,可以认为数据可用于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型检验值为 141.061,P(sig.=0.000)〈0.05,说明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3.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是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的信息。利用SPSS17.0对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6所示。

表6 全部解释方差

从表6可以看出,前2个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0.595%,并且它们的特征值均大于1,说明前2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从图1也可以看出,前两个特征值大于1,而后面几个特征值几乎接近于0。所以,可以确定提取两个主成分,并且提取的主成分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提取的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表达式分别为:

其中,ZXi为Xi的标准化后的数据。可见,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变量 X1、X3、X5、X6和 X8的信息,第二主成分则主要包含变量 X2、X4、X7的信息。

图1 公因子碎石图

表7 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

4.线性回归处理

利用SPSS17.0软件,将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ZXi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分别计算出第一、第二主成分的值F1、F2,用ZY表示标准化后的因变量。然后以ZY为因变量,F1、F2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主成分回归模型如下:

由分析结果可得出,第一、第二主成分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中t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分别为0.000和0.003,均小于α=0.05的显著性水平,即都通过了统计量t检验。利用SPSS17.0分析,该线性回归方程调整后的 R2=0.975,DW=1.998,说明回归模型总体拟合效果很好,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中F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58.036,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小于α=0.05的显著性水平,则认为线性回归关系是显著的,说明模型的设定有实际意义。

将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表达式(1)、(2)代入(3)主成分回归模型中,得到用标准化自变量表示的回归方程:

5.回归结果分析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到,8个变量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保险资产总规模、从业人员素质、人均可支配收入、货物贸易、银行信贷资金余额、保险资金收益率、保险业的FDI对保险服务贸易有正向关系,而保险费率的影响为负。

(1)从生产要素看,保险资产总规模、从业人员素质均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产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保险服务贸易出口额将增加0.19825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素质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保险服务贸易出口将增加0.118762个百分点。资产与人力资本对保险服务贸易的影响大,这与保险行业属于资本、知识密集的行业属性一致的。资产规模大,容易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建立比较优势;高素质保险从业人员的增加,则有利于通过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的保险经营理念,创新保险产品种类,有效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2)从需求要素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将增加0.194992个百分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增加不仅会增加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对服务的新需求,这其中就包括对保险服务需求的上升。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对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将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保险费率的影响作用成反向变动。这一方面符合需求弹性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保险服务质量不高。

(3)从相关与支持性产业要素看,货物贸易、银行信贷资金余额均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分别达到0.173348、0.202139。这表明,作为货物贸易的第一出口国,货物贸易出口的显著增长,给保险服务贸易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说明我国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为保险服务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银行信贷资金余额的增加,说明银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已经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有助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延伸和保险服务的深入发展。

(4)从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要素看,保险资金收益率与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成正相关关系,但推动作用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我国保险资金大多投资在银行和债券,数据显示,有40% ~60%的保险资金沉积在银行。投资渠道过窄,收益率不高,产生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就不难理解。

(5)从政府要素看,FDI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保险服务贸易的出口将增加0.200312个百分点。这表明,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全面开放,外资保险机构进入我国保险市场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一方面,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带来先进的保险经营理念和服务理念,并与中资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市场竞争,有力促进保险业经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开放的市场环境,为我国保险业融入国际保险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四、基本结论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通过保险服务贸易的指数化指标分析,我国保险服务贸易TC指数和保险服务贸易RCA指数两个指标都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整体较弱,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保险资产规模、从业人员素质、人均可支配收入、货物贸易、银行信贷资金余额、FDI等对我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以上基本要素,扭转保险服务贸易竞争的不利局面,提高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是当前急需面对的问题。第一,保险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持。所以,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率。第二,加大对高素质保险人才的培养,形成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业务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第三,加强对“收入倍增计划”实施后,广大居民保险消费需求变化的研究,积极引导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第四,坚持保险业的有序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1]卫旭东,胡均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1,(3):22-28.

[2]齐良念.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0,(35):45,102.

[3]王小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7,(11):227-229.

[4]俞灵燕.服务贸易壁垒及其影响的量度:国外研究的一个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5,(2):73-80.

[5]薛伟贤,张 韫.影响我国保险业的需求因素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09,(10):9-13.

[6]余 香.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析与评价[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56-61.

[7]王吉恒,裴 丽.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测度与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8—71.

[8]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9]王 俊.ECFA架物下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设计[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8-95.

猜你喜欢

竞争力要素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贸易统计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日本竞争力
也谈做人的要素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