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3-10-16陈彦群朱艳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巩膜

祁 岗 陈彦群 朱艳媚

1.青海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青海 西宁 810001

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与紫外线过强照射有关,其他的诱因,与风沙、异物这些东西的刺激有关。翼状胬肉的发病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和性别差异。低纬度、紫外线照射强的地方,发病率高,高纬度、紫外线照射弱的区域,发病率低,且男性的发病高于女性。翼状胬肉发病率在我们国家一般大概是5%左右。另外,气候干燥、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可能是翼状胬肉的诱发因素。虽然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发病原因仍然不明确,但众多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却是不容忽视的[1]。为此本文通过对90锶敷贴治疗130例和手术治疗116例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治疗,进一步分析的眼翼状胬肉治疗效果,探讨了对眼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①90锶敷贴治疗组患眼130例,男50例;女80例,年龄 (41.6±18.3)岁,病程 (25.2±11.6)年。②手术治疗组116例,男47例;女69例,年龄 (42.6±19.6)岁,病程 (23.7±13.3)年。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均有可比性 (P﹤0.05),均来自青海地区。为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住院和门诊患者。

1.2 诊断标准 经眼科裂隙灯检查: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充血、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如翼状,均为进行期的眼翼状胬肉。

1.3 治疗方法 ①手术治疗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暴露巩膜法,经手术切除胬肉组织后,结膜充血,角膜缘水肿,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二十分钟一次。②90锶敷贴治疗组: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室提供的90锶敷贴器 (生产日期为2005年8月8日,源壳尺寸为48mm×48mm,放射性活性尺寸为40mm×48mm,面积为8cm2,内容物估计活度为40mci)。首先患眼局部消毒,倍诺喜滴眼液行表面麻醉 (1~2)次,每次10分钟,然后用2mm含铅橡皮屏蔽患眼其他正常部位,暴露出治疗眼翼状胬肉组织,将90锶敷贴器直接放置于翼状肉表面,每次5cy(放射性活度单位)、隔2~3天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量均按成人剂量计算,治疗总量为25cy。每次治疗前需裂隙灯下观察患眼翼状胬肉的萎缩程度,以便制定下次的治疗方案。[2]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结膜恢复平整,无充血,角巩膜缘光滑,角膜透明,无痛痒症状,视力恢复;②显效:结膜恢复平整,结膜轻度充血,角巩膜缘欠光滑,无痛痒症状,角膜成半透明状,视力较前明显提高;③有效:结膜恢复欠平整,充血明显,角巩膜缘欠光滑,有轻微的痛痒症状,角膜成半透明状,视力无明显提高。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率表达,显著性检验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结果显示:经X2检验,两种方案治疗眼翼状胬肉患者其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5.75,P﹤0.05);90锶敷贴治疗组治愈率达88.7%,总有效率100%;手术治疗对照组治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96.8%;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50,P﹤0.05)。90锶敷贴治疗治愈后无一例复发,有效率均为100%;治疗后三个月、六个月的随访复查发现,手术治疗对照组第三个月后复发79例,六个月后复发28例,共107例,占92.2%;而90锶敷贴治疗组未见复发。以上治疗结果可看出90锶敷贴治疗组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治愈率比较 (例)

3 讨论

翼状胬肉为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如翼状,是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与强紫外线的照射引起的损害密切相关,并且与风尘、日光、烟雾和汽车尾气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长期在低氧环境暴露于强紫外线的人容易出现翼状胬肉[3]。关于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存在多种学说。早期的研究中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从而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免疫学机制。研究还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有IgG、IgE及少量IgA和IgM存在,且基底膜有颗粒状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因此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与Ⅰ型及Ⅲ型变态反应有关。但肥大细胞仅在翼状胬肉上皮下的基质中,尤其是变性的弹力纤维附近出现,在上皮层及角膜缘未检测到,因此目前不能判断免疫反应在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改变。传统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为80%~90%,手术刺激造成多核白细胞的趋化和聚集,它们可释放大量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增生,故术后极易产生新生血管,且容易复发[4]。90敷贴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效果对比,其最终的治疗结果也不同。手术组采用胬肉切除巩膜暴露术,虽术后的结膜缝合平整,但易充血,并且手术时角巩膜缘毛糙,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如眼痛、流泪、睁眼困难、眼部不适、有异物摩擦感、分泌物多、眼红痛、视力下降等情况。翼状胬肉手术操作不慎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在手术时分离胬肉组织切除过多球结膜可致睑球粘连,或胬肉深入深部组织,手术可致内外直肌被切断,甚至在刮除角膜表面胬肉组织时易致角膜穿孔。因此手术治疗所带来的不便和风险,比90锶敷贴治疗大的多。

90锶敷贴治疗组主要是通过90锶在衰变为90钇的过程放射出一种β-射线,其射线 (能量平均射程为3mm,吸收剂量为85%~90%)应用90锶放射线产生的电离辐射,抑制胬肉组织增生,使胬肉表面新生血管闭塞、萎缩,从而使胬肉组织萎缩消退,恢复角膜缘及角膜的透明度,达到治疗翼状胬肉的作用,相对于手术治疗安全的多。以上治疗结果可看出90锶敷贴治疗组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组。另外β-射线在组织中射程短,容易控制辐射范围,小剂量适时的β-射线对周围的正常组织很少或不造成放射性损失。尤其对早期发现的翼状胬肉应及早进行90锶敷贴治疗,越早疗效越明显。对严重且病程长的翼状胬肉也要耐心的坚持小剂量,多次、间隔敷贴疗法。因其方法简单,无痛苦、安全、无副作用,并且可缩短疗程,为眼翼状胬肉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痊愈后不反弹、不复发。为此90锶敷贴治疗在以后的眼科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1]何全,朱双军.浙江省高塘岛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2-93.

[2]李桂荣,周海苓,方玉芬等.90锶治疗眼翼状胬肉93例报告[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6):52.

[3]董贺.β射线放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2007,4.

[4]康立久,路长巨,孙慧敏.90锶敷贴对消除角膜移植血管增生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1997,20(6):21-30.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巩膜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