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3-10-11彭淑平陈晓军重庆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骨科4008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000
彭淑平,陈晓军(.重庆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骨科 4008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000)
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环节较多,操作繁杂,技术含量高,患者在围术期所需要的服务较多,且护理工作的时序性较强[1-2]。重庆万盛经开区中医院属于区级二级医院,合同护士占病区护士的绝大多数,故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不强,人员流动较大,在新进护士的业务培训方面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不仅给人员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护理工作的效率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为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佳的护理,该院于2005年开始在骨科施行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骨科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经查体与X线片检查,均诊断为四肢骨骨折,并符合手术指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5.2±5.9)岁,其中32例肱骨骨折,29例股骨骨折,19例胫骨骨折;实验组男5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7.0±6.7)岁,其中35例肱骨骨折,32例股骨骨折,13例胫骨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常规护理模式,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入护理工作流程管理。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具体实施:成立专门的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组长的职务,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副组长。小组成立之后,首先制定各个班次护士的主要职责与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早中晚班的交接,护理工作的流程,日常的病房巡视,患者入院后与家属的沟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宣教;手术前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手术器械的准备,患者体位的摆放,备皮;术中的应急方案,抢救仪器及顺序。制定工作流程的过程中,与科室的护士、医生一同商量,相互协调,争取制定出最优的方案。将制定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整理,并打印成册,分发给每一位护士与临床医师。由于本院骨科收治的大多为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由于骨折部位较为疼痛,首先对患者进行安抚,并与家属作充分的沟通,缓解患者与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出来后,再次与家属及患者交流,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大概的治疗流程。与此同时,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年龄较大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给予高度重视,谨防患者发生意外情况。将患者的具体情况上报给上级护士与主治医生,将科室须知的一些情况进行介绍。根据主治医生开出的临时医嘱执行各项护理与治疗工作,若患者的疼痛较为剧烈患者无法耐受,可视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患者入院到手术前的这段时间,根据主治医生给出的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的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将以上各项工作按照指定的工作流程具体实施,每个护士都各司其职,不因为患者数量的增加而打乱原定的工作流程,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准时交接班,同时不忽略新入院的患者及接受手术的患者。于患者手术前再次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如麻醉方式、体位的摆放、术前的胃肠道准备、备皮等,消除患者与家属对有创手术的担忧与焦虑。由于骨科内固定手术需植入钢钉、钢板等固定物,故手术的花费较大,给部分患者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对这部分患者及家属,减轻其内心的压力,将植入固定物的必要性解释清楚。手术前,管床护士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完,术前再次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脉搏,并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体征,并上报给医生。手术时,由协助手术的护士进入手术室配合术者的操作。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再次由管床护士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执行医生的医嘱,包括药物的使用及创口的护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要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压疮,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管床护士要时常对患者皮肤部位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床单,保持清洁。对异常的情况进行记录,及时上报护士长,主治医生,尽早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等患者的全身情况允许后,鼓励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专门负责功能锻炼的护士的陪同下进行锻炼,但在锻炼时注意训练强度,防止再次骨折。
1.3 评价标准 制作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安全措施落实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对护理工作流程管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安全措施落实率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的比较[n(%)]
2.2 科室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评价 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满意程度较高,见表2。
表2 科室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评价[n(%)]
3 讨 论
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既定的护理目标,协助临床医生完成各项诊疗工作,在不影响患者疗效的情况下,用最简便、快捷的方式得到较好的效果[3-4]。随着工作流程的制定,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会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不会发生人力资源的浪费[5-6]。在骨科,常规的护理要点有安抚患者因疼痛而造成的焦虑、烦躁的情绪,并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高龄的股骨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日常的呼吸道护理、翻身、定期更换被褥与床单十分重要,将上述几点做好,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褥疮的风险能够有效降低。除去正常的诊疗外,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护士在这一环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若功能锻炼不到位,患者术后的骨折部位恢复效果会下降,四肢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对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若把功能锻炼归入临床工作的一部分,指定专人负责后,能够促进患者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7-8]。而完善的工作流程不仅在疗效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是一个医院,一个科室精神面貌的体现,每一个医务人员都会随着流程的制定而有条不紊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对自己的职责有更明确的定位,少了随意,多了规范与严谨[9-10]。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护理措施落实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安全措施落实率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流畅的工作衔接能够增强科室间医生与护士的合作,加强双方的凝聚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满意程度较高。综上所述,护理工作流程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护理,并增强了科室工作人员间的合作,值得推广。
[1]李英.设置护理工作流程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4):909-910.
[2]孙培云,王振涛,肖立新,等.基层医院创建护理工作流程的现实意义[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9):49-51.
[3]王建英,曹岳蓉,吴普和,等.病房护理工作流程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4(4):77-78.
[4]黄春香,李英,赵淑红,等.以时间为序的护理工作流程管理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1):78-79.
[5]邹文,朱芸,朱美忠,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7):2171-2172.
[6]邹文.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1982-1983.
[7]徐刚.三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及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83.
[8]邱煊.护理干预对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C]//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1:395-398.
[9]庄永秀,张大敏,石华,等.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近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298-1301.
[10]郭仙.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体会[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汇编,2010:5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