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45例临床分析

2013-10-1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硬膜外

陈 习

江苏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睢宁 221200

颅脑外伤中有1%~4%是硬膜外血肿患者,其中10%可以造成致命损伤[1]。有时候硬膜外血肿可以自行吸收,不需要经过手术清创治疗;但大多数硬膜外血肿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以减轻颅内血肿压力。我院自近年来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硬膜外血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5—2012-03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颅脑外伤史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颅脑出血并发脑疝晚期、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再出血、出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等患者。观察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19~58岁,平均(38.4±9.5)岁;伴有颅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5例,骨盆骨折4例。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3~55岁,平均(36.8±8.3)岁;伴有颅骨骨折31例,四肢骨折17例,骨盆骨折6例。2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采用基础联合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根据术前影像学定位作2个直切口,切口与头皮血管走行相平行,长3~4 cm。在两切口部位分别作皮肤切口,深达骨膜,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和血肿外膜。取一根前端2cm处剪有数个侧孔的12号橡胶或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腔2~3cm[2]。局部固定引流管后,用扩创冲洗器自额部孔处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自顶部孔引流管排出,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流出液体变为清浅为止。冲洗完毕,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排气。拔出冲洗用导管,将引流管置于血肿腔高位。夹管后填塞骨孔周围间隙并逐层缝合,术后开放引流。对照组给予骨瓣开颅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对并发脑疝的患者给予硬膜外修补术。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手术血肿清除成功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活动性出血发生率、血肿清除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肿清除及再出血情况2组患者血肿清除成功率均为100%,无失败病例。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活动性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肿清除及再出血情况比较 [n(%)]

2.2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时间较观察组短(P<0.05),但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观察组显著增加(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s)

注:组间比较,*P<0.05,ΔP<0.01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血肿清除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45 45.6±10.2Δ 4.8±1.2* 11.2±3.8Δ对照组45 185.3±26.7 1.4±0.8 34.5±10.7

3 讨论

传统的骨瓣开颅清除术是以往颅脑损伤引起的硬膜外血肿的标准治疗方法,其主要优点为术中暴露充分,能够及时最大程度的清除颅中血凝块,可以迅速减轻颅内压,解除血凝块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手术范围过大,可能导致术中脑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等[3]。本研究2组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治疗后,颅内血肿清除率均为100%,所有患者的颅内血肿均得到有效清除。传统的骨瓣开颅清除术由于操作范围较大、暴露明显,使得颅内血肿很快得到清除,一般术后1d左右血肿即可完全消失;而微创钻孔引流术由于暴露颅内面积较小,不能很快的对颅内血肿进行引流,因此术后血肿完全清除时间受到一定影响,一般在术后3~6d血肿才能完全得到清除。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钻孔引流术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清除血肿效果,在常规进行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的同时还给予尿激酶溶栓冲洗,颅内血肿块能够更快消融,从引流孔排出,有利于提高颅内血肿的清除效果。

虽然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时血肿清除时间较慢,但其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再出血及活动性出血的发生率等明显优于骨瓣开颅清除术。骨瓣开颅清除术手术创伤大,体质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加重术后感染,引发活动性出血及再次出血,因此手术风险较高。而微创钻孔引流术应用CT定位,在局麻的条件下,应用直径较小的头皮切口将吸针置入颅腔内吸引血肿,同时可通过吸针注射尿激酶等溶栓类药物,这样可在保持颅内压平稳的情况下对血肿进行持续引流和置换,对体质较差或伤情较重的患者也十分适用,且由于创口较小,避免了术后诱发感染和活动性出血的可能[4],通过有效的止血技术对再出血进行有效的预防。该技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极大简化了治疗颅内血肿的步骤,降低了手术风险,在临床上可作为硬膜外血肿清除的首选方法。当然,对于血肿较多、位置较偏狭、不利于操作的患者仍应进行骨瓣开颅清除术,以扩大清除范围,避免血肿清除不净。

[1]孟少华,刘疆 .进展期硬膜外血肿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46-47.

[2]朱春伟 .颅骨钻孔在硬膜外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2012,6(15):32-33.

[3]周康胜,刘文君 .微创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7):3 699-3 670.

[4]覃思杰 .微创钻两孔置管对冲引流术治疗稳定型硬膜外血肿4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2,7(3):264-266.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硬膜外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