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病病灶特征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2013-10-11王玉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脑萎缩丘脑双侧

李 晨 宁 群 王玉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郑州 450042

目前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日益受到关注,早期识别与有效预测,对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重建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拟应用智能量表评定与回顾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患者不同慢性病史和病变部位对认知损害的影响程度。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01—2011-04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67例。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脑梗死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 MRI检查证实有明确梗死病灶;(3)意识清醒,言语表达及理解无显著障碍,能够配合认知测试。男76例,女91例;年龄32~78岁,平均(56.31±12.35)岁;文化程度:文盲9例,小学53例,初中41例,高中29例,大学及以上35例;职业:农民36例,工人83例,知识分子17例,干部31例。

1.2研究方法所有病例均收集以下信息:(1)基础慢性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2)病灶特征:经由颅脑影像学检查提示的病灶侧别、数目、部位。其中侧别分为大脑半球单侧或双侧,数目分为单发或多发(单发是指仅有单个病灶者,多发是指双侧半球均有病灶、单侧半球2个以上病灶或大脑幕上及幕下均有病灶者),部位分为累及大脑皮质或累及丘脑。所有病例信息均进行统一编码处理。

应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由专科医师进行11项分测验,各分测验粗分经由北京师范大学“韦氏智力量表分析系统”进行自动分析,得出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对患者病史、病灶与认知功能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认知功能与病史的关系本项研究发现,存在高血压病史的脑梗死人群VIQ、PIQ、FIQ均极显著低于非高血压脑梗死人群(P=0.0002、P=0.0066、P=0.0001);存在糖尿病史的脑梗死人群VIQ、FIQ显著低于非糖尿病脑梗死人群(P=0.0066、P=0.0322);存在冠心病史的脑梗死人群 PIQ、FIQ显著低于非冠心病脑梗死人群(P=0.0051、P=0.0049)。见表1。

表1 基础慢性病史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s)

表1 基础慢性病史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s)

注:有/无基础慢性病史的组间比较,*P<0.05,**P<0.01

病种 n VIQ PIQ FIQ高血压 有 96 88.3±17.1** 87.1±12.7** 85.2±13.7**89 93.3±9.4 87.0±11.2 86.7±16.7无 7197.1±11.4 94.8±9.3 93.5±10.1糖尿病 有 54 90.2±10.2** 86.5±13.1 85.3±8.2*无 11397.3±17.691.1±15.090.1±15.3冠心病 有 78 96.2±18.7 92.4±13.4** 93.6±14.2**无

2.2认知功能与病灶特征的关系本项研究显示:(1)侧别:左侧病灶者VIQ显著低于、PIQ显著高于右侧病灶者(P<0.01);双侧病灶者VIQ、PIQ、FIQ显著低于左侧或右侧病灶者(P<0.01~0.05);(2)数目:多发病灶的脑梗死人群,其FIQ显著低于单发病灶者(P=0.0227),VIQ、PIQ与单发病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2、P=0.0582);(3)皮质:皮质受累者VIQ、PIQ、FIQ均显著低于无皮质受累者(P<0.01~0.05),而单侧或双侧受累者上述三项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丘脑:累及丘脑者其FIQ显著低于无丘脑累及者(P<0.05),VIQ、PIQ与无丘脑累及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或双侧受累者上述三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脑萎缩:伴脑萎缩的脑梗死人群VIQ、PIQ、FIQ与无脑萎缩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034、P=0.3438、P=0.6807)。见表2。

表2 病灶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3 讨论

由于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称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减退或消失为主要特征,一般为进行性加重趋势[1]。多项研究指出脑卒中的发展演进与VD的进展程度存在密切因果关系,且二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2-4]。由于VD多为不可逆性结局,因此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及治疗就成为预防VD的关键环节[5]。本项研究应用精细化神经心理学工具,测定多项认知功能指标,为详细了解慢性疾病史、病灶部位对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内容及程度均有实际意义。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不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且显著损害患者言语及操作能力,其中高血压患者尤甚,认知功能呈现全面下降趋势,这可能与长期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脑灌注压不足,以及脑血管痉挛和硬化有关。糖尿病史可显著增高VD危险系数,本项研究也呈现相似结果,且言语能力较之操作能力受损更为严重。本项结果显示冠心病史对操作能力的影响较之言语能力更为显著,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中部分严重泵功能障碍患者操作能力下降异常突出有关。

本项研究显示,左侧病灶者VIQ值显著偏低,右侧病灶者PIQ值显著偏低,双侧病变者三项结果均显著低于单侧病变者,多发性病灶者FIQ显著低于单发性病灶者,这些结果提示不同侧别的脑损害将形成特定的认知障碍[7],程度随病变数量的增加而更趋于恶化。本文显示皮层受累者三项结果均显著低于非皮层受累者,而丘脑累及者仅FIQ值显著低于非丘脑累及者,提示皮层结构病损,较之皮层下结构,对于认知障碍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单侧或双侧皮层及丘脑病损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对于认知功能均存在较高程度的代偿作用。另外,伴或不伴脑萎缩者三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脑萎缩似乎并非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现有研究结果相似[6]。受研究条件所限,本文仅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未涉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脑卒中类型及上述影响因素等对认知障碍的综合影响,可能导致现有研究结果出现部分偏倚。

[1]任中秀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77-79.

[2]Valenzuela MJ,Matthews FE,Brayne C,et al.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geing Study.Multiple biological pathways link cognitive lifestyle to protection from de-mentia[J].Biol Psychiatry,2012,71(9):783-791.

[3]Jokinen H,Lipsanen J,Schmidt R,et al.LADIS Study Group.Brain atrophy accelerates cognitive decline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the LADIS study[J].Neurology,2012,78(22):1 785-1 792.

[4]Logue MW,Posner H,Green RC,et al.MIRAGE Study Group.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easured atroph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vascula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J].Alzheimer's Dement,2011,7(5):493-500.

[5]Igoumenou A,Ebmeier KP.Diagnosing and managing vascular dementia[J].Practitioner,2012,256(1747):13-62.

[6]尹晓燕,徐新献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及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1(13):86-88.

[7]Vernooij JW,Kaasjager HA,van der Graaf Y,et al.SMARTS-tudy Group.Internet based 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manifest vascular disease: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MJ,2012,344:3 750. (收稿2012-10-25)

猜你喜欢

脑萎缩丘脑双侧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如何预防脑萎缩
脑萎缩会变老年痴呆吗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基于丘脑血供解剖学的丘脑出血新分型与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脑萎缩预示老年性痴呆吗?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