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2013-10-11李靖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上臂肌电图臂丛

李靖婕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 郑州 450053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胎位不正、胎儿巨大、头盆不称、产道过小、勉肩困难或助产方式不当等导致臂丛神经受压迫或撕裂而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弛缓性瘫痪,出现功能障碍。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儿臂部完全麻痹或部分麻痹,患肢无自主活动或活动无力[1]。我们早期应用恩经复加综合康复治疗46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12—2011-12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46例为治疗组,男30例,女16例;首诊年龄为出生后2d~2个月;上臂型32例,下臂型8例,全臂型6例。对照组为2001-12—2006-11我院康复中心住院收治的未使用恩经复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42例,首诊年龄为出生后3d~2个半月;男27例,女15例;上臂型29例,下臂型7例,全臂型6例。均经神经肌电图检查证实,并经X线检查排除锁骨骨折及无肿瘤异常。按临床疾病标准确诊[2]。临床表现:(1)上臂型: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力下垂,肩关节内收、内旋,不能外展,耸肩活动消失;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腕、指关节屈曲状,上臂及前臂桡侧感觉障碍,部分手指活动尚好。(2)前臂型:前臂瘫痪,手指屈曲,手及前臂尺侧感觉障碍,部分患儿有大小鱼际肌肉萎缩。(3)全臂型:患侧上肢弛缓性瘫痪;手、前臂及部分上臂感觉障碍。所有患儿均经徒手肌力测试,肌力0~1级,并根据肌力恢复的程度进行肌力训练[3]。2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患儿治疗中除接受按摩、导平、功能训练、理疗、针灸等康复治疗外,均常规应用药物:恩经复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NGF),规格18μg/支,鼠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穴位注射。取穴:肩井、肩髃、臂臑、极泉、曲池、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交替取穴,将恩经复针(鼠神经生长因子)均匀地注入上述3~4个穴位,隔日1次,20d为一疗程,每一疗程之间休息10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照组中仅接受按摩、导平、功能训练、理疗、针灸等康复治疗,未使用恩经复针穴位注射。

1.3疗效评定标准[4]痊愈:症状体征消失,上肢主要功能: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伸、拇指对指或内收、手指屈伸等功能恢复,日常活动不受影响,患肌肌力在4级以上,肌电图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上肢主要功能大部分恢复,日常活动受一定影响,患肌肌力为3~4级;肌电图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有改善,上肢主要功能部分恢复,日常活动受影响;患肌肌力提高1~2级,肌电图有一定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肌电图均无改善,日常活动影响严重。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2.2 2组临床分型与疗效通过表2可以看出痊愈的病例均为上臂丛型,上臂丛型疗效最好,全臂丛型疗效最差。2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临床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2.3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比较(m/s,(s))

表3 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比较(m/s,(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部位 治疗组(n=46)对照组(n=4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腋神经 12.8±0.3 53.5±0.4★*12.0±0.2 50.1±0.2正中神经 13.0±0.4 58.9±0.3★* 12.5±0.3 52.7±0.3肌皮神经 15.4±0.2 62.3±0.2★* 15.8±0.2 58.7±0.4尺神经 16.7±0.3 65.8±0.4★* 16.0±0.4 60.1±0.3桡神经 18.9±0.2 69.7±0.2★*18.2±0.3 61.8±0.1

3 讨论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属于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是常见的产后损伤,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为0.4‰~2.5‰。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上肢无力、活动障碍、肌肉呈进行性萎缩等症状,多为单侧发病。若不积极治疗,会造成肌肉的废用性萎缩,重者可导致患侧手臂比健侧短小。本病可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儿的肢体功能。多发生于初产妇、经产妇的巨大儿,因此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正确及时判断产妇,胎儿的临产时情况,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的生产方式,妥善处理产程中的异常情况,以预防和减缓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恩经复药物主要成分系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纯化的神经生长因子(mNGF),纯度可达98%以上,与人体NGF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明显的种间特异性,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突起生长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细胞调节因子,对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修复、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具有逆转神经元萎缩与凋亡趋势、加速神经定向再生和促进神经元修复等多重功效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本品有减轻动物胫神经的髓鞘肿胀发生率和降低变性胫神经纤维数量等作用。神经组织受损后,NGF受体表达增加,表明受损后的神经元对NGF的需求增加。引入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元的代谢,并定向诱导轴突再生,促进受损神经修复[6]。

臂丛神经损伤后由于神经纤维受牵拉,一方面水肿充血,另一方面中、重度者局部可有出血、机化、变性,还可能存在神经部分撕裂或神经干断裂。因此,及早应用恩经复能减少外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可维持神经元的存活,穴位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药物和经络的多重作用,不仅使损伤神经局部药物浓度增高,以更好地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同时药物对经络穴位的刺激又可产生类针感样作用[7],起到激发经络气血,疏通经络,加速损伤神经的恢复功效。肌电图检查结果亦表明治疗组传导速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尽早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臂丛神经损伤、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从而降低残疾,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亦观察到预后与开始治疗的时间,臂丛神经损伤类型、轻重程度及患儿家属的依从性有很大关系。总的来讲,患儿越早开始治疗,家属的依从性越好,则本病的治疗效果就越好,且上臂型疗效较佳,对全臂型损伤,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鉴于本病疗程较长,起效时间较慢,因此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对患儿家属的医疗宣教,以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同时应做好本病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医务工作者重要的责任。

[1]邢小芬 .臂丛神经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北医学,2005,12:1 1 120-1 121.

[2]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23(16):134-135.

[3]顾玉东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J].实用手外科杂志,1999,17(13):67-70.

[4]梅雪蕊 .穴位注射配合训练治疗臂丛神经损伤5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87-88.

[5]宋显光 .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56例的非手术性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1990,5(4):170-173.

[6]Bonilla IE,Tanabe K,Sm S.Small proline-rich repeat JA is expressed by axotomized neurons and promotes axonal outgrowth[J].Neurosci,2002,22:1 303-1 315.

[7]王启才 .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3-66.

猜你喜欢

上臂肌电图臂丛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关于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