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3-10-11王立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神经细胞达拉脑梗死

于 丹 陈 念 王立平

1)天津市宁河县潘庄医院内科 宁河 301508 2)天津市宁河县医院神经内科 宁河 301500

近年来研究[1]发现,急性脑梗死后,病变区N-乙酰门冬氨酸(NAA)含量急剧减少,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减少,是导致周围半暗带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应用依达拉奉后脑中NAA含量明显升高,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可有效保护受损脑细胞,减轻脑梗死症状。我院2007-05—2012-05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脑梗死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起病72h内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5±6.5)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2±6.6)岁。2组发病时间、年龄、基础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入组标准:①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及TIA;②入院前mRS≤2,入院时4≤NIHSS≤24;③发病年龄40~80岁,性别不限;④病程<72h,NIHSS评分增加≥4。

1.1.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入选标准者;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③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如颅内占位;④严重精神疾病、痴呆;⑤过敏体质。

1.2治疗方法2组均予注射用血塞通0.4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1次/d,连续14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30min内输完,连续14d。2组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治疗。

1.3疗效评价(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2)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观察时段为用药第1~14天,NIHSS及BI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各评定1次,同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治疗数据的可比性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BI评定比较2组治疗后BI评分均提高(P<0.01或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P<0.05),而治疗组总显效率71.7%,显著高于对照组31.7%(P<0.01)。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4d治疗组 60 12.04±4.05 9.15±2.15* 6.24±2.26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7d 治疗*对照组60 12.06±4.14 10.68±3.24 9.45±2.35

表2 2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4d治疗组 60 48.33±15.28 65.00±10.32* 85.00±13.25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7d 治疗*60 49.33±16.52 55.00±12.25 65.00±12.18对照组

表3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n(%)]

2.4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出现皮疹,未经减药或停药而自行缓解;1例出现血小板降低,14d后停药复查血常规,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用药期间出现胸闷、憋气症状,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扩冠药物后好转。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的一段时间内,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个临床过程[3],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占脑梗死的30%左右,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脑梗死后梗死中心区神经细胞迅速死亡,但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级联反应,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是保护神经元及非神经细胞的关键。依达拉奉是一个作用机制明确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能干预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阻断缺血的级联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阻止细胞死亡[4]。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凝聚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不影响肝肾功能,所以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和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5]。近几年,国内许多报道,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达到90%和84%[6],本研究显示有效率达到85%。本研究治疗组NIHSS 7d后明显下降,14d后显著下降,BI 7d后明显升高,14d后显著升高,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多为皮疹、血小板减少以及心血管症状,且多发生于高龄患者。因此,高龄患者,尤其是有心脏疾病者应用依达拉奉要慎重,用药前要评估心功能,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常规。

[1]马淑媛,白易欣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75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3):192-19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黄如训.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3):3-6.

[4]杨政,吴玉林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11-913.

[5]李保平,马金叶 .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vacm1和spselectin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41-43.

[6]侯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J].淮海医药,2010,28(4):359.

猜你喜欢

神经细胞达拉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沉默RND3表达对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海马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为什么大脑能记住事情?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沙苑子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