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的研究

2013-10-11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幸福感维度

李 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非痴呆性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泛指有不同程度但不符合痴呆诊断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和语言功能的受损[1],是近年来神经领域研究的热点。据调查,卒中后3个月CIND发病率为 9.3% ~19.6%,6 个 月 为 40%,1a为 26.8% ~37.5%[2-3]。卒中1a后,9%~31% 的 CIND 患者 发展为痴呆,5a后几乎达到50%[4]。但大量的研究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5]。甚少关注,诊断为CIND后,患者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以及疾病对其心身健康的影响,更是缺少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与个体的生活质量、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等密切相关,是评价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为此,本研究参照加拿大健康与衰老研究[6]的VCIND诊断标准,选择CIND患者,并对其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临床加强对CIND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及实施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1-10—2012-05筛选出在郑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IN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发病前无认知障碍及其他影响智能的神经精神疾患;(3)卒中后有轻度认知损害,有知情者证实,但未达到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痴呆诊断标准;(4)认知功能评定符合,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或以上>24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16分。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病史及脑卒中前已存在认知障碍或可疑认知障碍;(2)发病前生活不能自理及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3)CT发现脑白质病变、脑萎缩。

1.2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及相关临床资料。

1.2.1.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7],用于对团体应激水平的了解,包括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2个成分,各包含10个条目,各项目均按1~5分评分,NC和PC的Cronbach系数分别为0.69和0.79,4周后重测相关系数为0.75和0.65。

1.2.1.3 心理幸福感评定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7],包括20道问题,分别调查20项症状。采用0~3分的四级评分法。总分≧16分为有抑郁症状。Cronbach系数为0.90,各因素的Cronbach系数为0.68,间隔8周的重测信度为0.49[8]。

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7]由 美国医学结 局研究 组(MOS)研发,被广泛应用于生活质量的测定,包括2个方面和8个维度。身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整体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其中,前4个维度划分为生理健康状态(PCS),后4个维度划分为心理健康状态(MCS)。8个维度和2个综合测量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每个维度分值的计算按标准的计算程序,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共20个条目,采用0~2分三级评分,得分范围0~4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越好。根据总分情况将生活满意度化分为低分(0~15)、中等分(16~25)、高分(26~40)3个等级。

1.2.2 资料收集方法:在患者入院1周后,由专人采用面对面的形式调查,要求当场完成,收回。文化程度低或不便填写的,由调查者逐项询问并根据患者的选择填写。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进行描述。2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IND患者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筛选出6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男37例(61.7%),女23例(38.3%);平均年龄(66.45±6.13)岁,平均受教育时间(9.83±2.77)a,脑力劳动25例(41.7%),体力劳动35例(58.3%);缺血性脑卒中45例(75%),出血性脑卒中15例(25%);大脑病变主要部位:左侧35例(58.33%),右侧25例(41.67%),伴随心脑血管疾病情况:高血压49例(81.7%),糖尿病27例(45.0%),冠心病15例(25%),26例(43.3%)患者有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抽烟30例(50%),酗酒19例(31.7%);认知功能得分情况:MMSE:20~29(24.02±2.43)分,MoCA:16~25(19.50±2.70)分,ADL:躯体性ADL(15.4±1.4)分、工具性ADL(14.8±1.2)分。

2.2 CIND患者应对因子得分与常模比较由表1可见,CIND患者积极应对因子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因子得分虽高于常模,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IND患者应对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s,分)

表1 CIND患者应对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s,分)

*P<0.05

项目 CIND组(n=60)全国常模组(n=2249)t值积极应对(PC)31.63±5.00 30.26±8.74 2.13*消极应对(NC)22.52±5.18 21.25±7.41 1.90

2.3 CIND患者心理幸福感的测定调查结果发现,CES-D量表总分≥16分,CIND患者有22例(36.7%),抑郁平均得分(13.35±4.92)分,高于常模(1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满意度(14.60±3.53)分,高于正常值(12.4±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满意度划分等级,患者生活满意度属于低水平;关于生活质量中,生理健康状态(63.22±9.48)分、心理健康状态(56.61±8.02)分,与国内健康人群相比,CIND患者生活质量的八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CIND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测评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 (s,分)

表2 CIND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测评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 (s,分)

注:CIND:非痴呆性认知障碍,**P<0.01

评价指标 CIND组(n=60)健康人群(n=2249)t值生理健康状态(PCS)63.22±9.48 - -身体功能(PF)80.04±9.63 90.80±15.07 -7.79**生理职能(RP)54.16±17.32 79.51±34.70 -11.33**躯体疼痛(BP)70.00±15.16 82.41±21.25 -6.34**总体健康(GH)48.67±26.62 67.30±21.97 -5.42**心理健康状态(MCS)56.61±8.02 - -活力状态(VT)57.57±14.20 71.44±15.81 -7.57**社交功能(SF)54.17±11.88 85.29±18.06 -20.29**情感职能(RE)50.01±32.18 76.45±38.47 -6.37**精神健康(MH)64.67±15.52 73.52±15.68 -4.418**

3 讨论

3.1 CIND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个体以一种特殊方式处理应激事件的一般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激的后果或其严重性[10]。本次调查显示,卒中后CIND患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这与既往早期痴呆患者的研究一致[11]。分析原因可能是,此阶段患者病情轻、认知功能下降时间较短,而且对日常基本生活能力的影响较小,患者对疾病的康复和好转都抱有信心和希望,所以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来面对疾病所带来的负性压力;消极应对(22.52±5.18)分,虽高于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非痴呆性认知障碍疾病是慢性疾病,且难以治愈、具有进展为痴呆的高风险,患者表现情绪低落,承受力差,心理压力较重,失去治疗信心,不利于病情稳定及转归,是一种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应对方式。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在CIND患者还处于积极态度面对疾病的这个最佳时机,给予重点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指导,缓解其进入痴呆期以后面对疾病的消极态度,给患者和家属带来身心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双重负担。

3.2 CIND患者的心理幸福感现状本研究从抑郁、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三个方面对卒中后CIND患者的心理幸福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CIND患者心理幸福感下降显著,主要表现在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得分升高显著,生活满意度得分属于低水平,反映其生活质量的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状况、活力状态、社交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的八个维度均下降显著,提示CIND患者生活质量较差。这可能与CIND患者病情导致智能过程减慢、决策困难、组织能力差、难以调节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域的下降,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生活,或担心周围的人会歧视自己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些认知功能的下降虽不至于影响其日常基本生活能力,但高级活动能力受损,在职患者可能会影响其工作能力或使已有的能力不能正常发挥。出现上述结果,也可能与本研究入选患者仅限于初发脑卒中后且病情较轻等有关。鉴于本研究所调查的患者确诊为CIND的时间较短,在研究过程进展为痴呆的可能性也较小,所以对二者远期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不做评价,后续研究还应该持续关注CIND患者出院后的认知功能、应对方式及心理幸福感的动态变化,并且扩大样本量及与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研究。

卒中后1/3的患者会发展为痴呆,但痴呆仅仅是卒中后认知损害的最严重情况。然而,临床上有大部分患者处于认知功能损害却不符合痴呆标准(CIND)的早期阶段。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轻而被临床上的医护人员及家属所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一部分将进展为痴呆。在这个疾病演变过程中,面对CIND进展为痴呆的潜在性,其心理和生理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此阶段的顺利渡过直接影响其以后面对疾病的态度和心身健康。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CIND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幸福感的持续评估和了解,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其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提高其进展为痴呆后所造成整个家庭生存质量的低下。

[1]Stephens S,Kenny RA,Rowan E.Neuro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l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fter strok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04,19(11):1 053-1 057.

[2]del Ser T,Barba R,Morin MM.Evolu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layed progression[J].Stroke,2005,36(12):2 670-2 675.

[3]Serrano S,Domingo J,Rodriguez-Garcia E et al.Frequenc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two-year follow-up study[J].Stroke,2007,38(1):105-110.

[4]Ingles J,Wentzel C,Fisk J et al.Neuro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incident dementia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J].stroke,2002,33(8)1 999-2 002.

[5]Farid K,Petras S,Ducasse V et al.Brain perfusion SPECT imaging and acetazolamide challenge in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Nucl Med Commun,2012,33(6):571-580.

[6]Roman GC,Sachdev P,Royall DR,et al.Vascular cognitive disorder:a new diagnostic category updating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vascular dementia[J].Neurol Sci,2004,22(6):81-87.

[7]张作记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255-256,224-225,54-59.

[8]章使,吴振云,方格等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2):139-143.

[9]王素华,李立明,李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4-8.

[10]Beutler LE,Harwood TM,Kimpara S,et al.Coping style[J].J Clin Psychol,2011,67(2):176-183.

[11]刘婧,许少英,冼志莲,等 .早期痴呆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24-625.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幸福感维度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