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无极现象看中国画西进与回潮
2013-10-11马榕君
马榕君
赵无极先生
一、现代化与现代性
现代化是现代社会整体的现代进程的物质生产体制法规的体现。现代性是指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突进和政治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而出现的人的心性结构的变化特征。两者皆为社会整体现代进程的一体两面。“现代”一词起源于文艺复兴,是指相对于中世纪一千年的人性禁锢,提出人性的解放和人权的复归。17、18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皆为其突出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对艺术产生了全新的革命。“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抨击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与扭曲,在艺术上又称“现代派”或“先锋派”。其深受尼采的悲观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的影响,强调艺术语言的革新,包括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赵无极的早期艺术,即深受其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后现代主义思潮涌起,提出重新回到并建立有序的社会,进行文化重建,使得现代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既有人性的尊重,又有人性与社会秩序的合理结合。然而在艺术界,人们也常将其统称为现代主义或现代艺术。因此,现代性是现代社会人性和文化发展所保持的基本特征,现代艺术又是现代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艺术发展当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的发展特征。中国画作为一个古老的艺术国粹,在当下新的时代,若想保持强健的生命力,必须和现代文化艺术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创出一条时代新路。赵无极画风在巴黎的突变,正是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路口上完成的,在他那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西方的、现代的、个性的得以完美组合,成就了他的艺术辉煌。他于1985年5月在杭州浙美举办的短训班上,曾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说:“我们的民族传统很丰富,你们每个人从民族传统艺术拿出一部分自己喜欢的,同你的个性最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把学到的西洋绘画中新的东西,两方面结合起来,加上现代人的眼光,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行了,作风就有了。”这既是对他的艺术进行中西现代结合的诠释,同时也是他推动中国画艺术精神西进之后的成功回潮。
二、中国画西进
东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主潮,自古以来就有相互融通交流的历史。与现当代西学东进的巨大洪流相比,中学西进在历史上也有着辉煌时代,汉唐以来的丝绸之路,宋代的航海贸易及之后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明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都推动着中国文化西进欧洲。其持续时间之长,远超现当代的西学东进。然而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崛起,中国的衰落,这种中学西进的势头才有所放缓。
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的冲撞与交流体现着优胜劣汰,放弃本民族的文化母体而全盘接受外来文化,不仅会造成民族失根,也会造成民族文化的消亡。因此,采取中西结合便成了中国文化革新的明智选择,中国画革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同时中国画西进也是以此为指导准则的。近现代的中国画西进存在两种形态:一是国人的推动,二是西方人的自觉摄取。
国人推动的中国画西进
国人推动的中国画西进分两个时期,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大批的中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将中国画带入西方,赵无极则属此列。但他们此时更多的是以学习西方艺术为目的而西进,对中国画的推进多出于文化自觉更新。二是改革开放之后至当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全面提高,向西方推进中国文化艺术成为中国人自信心增强的体现,从官方到个人,弘扬中华文化成为时代的潮流。新儒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孔子学院在西方诸国的设立,众多的文化学者、艺术家奔赴世界各地讲学,进行艺术交流,成为当下的文化繁荣景象。中国画西进步入高潮阶段。这其中,在西方立稳脚跟并卓有成就者,当推赵无极。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生于北京一个古老的世族之家,从小热爱美术。1935年即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吴大羽,深受校长林风眠的影响,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艺术上深受马蒂斯与毕加索影响。1948年2月赴法国巴黎深造,从此定居法国。赵无极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水墨画、版画、水彩、雕塑,其水墨画在西方开启了中国画的另一面目,但卓有成就的还是油画。
其时正是二战之后,现代艺术依然强劲,面对多元化发展的现代艺术,若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绝非易事。赵无极经过反复地思考与探索,作出了与中国有识之士共同的决定:将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与西方现代艺术充分融合,将道家老庄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相贯通,将自己的个性特色与现当代文化的现代性相融通,终于创造出了融贯中西艺术及现代文化,雄浑幽邃,旷缈虚远、大气热烈的抽象艺术,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占有独特一席。“赵无极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了东西方艺术语言的融会贯通,在他众多抒情抽象的巨构里,熔铸了这种新的精神和品格,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体味到非常精炼的西方绘画语言,也从新的角度体味到一种典型的东方思维方式,和源于东方传统的艺术精神”(尚杨语)可以说,赵无极的作品采用的是油画的材料,选用的是中国元素,其艺术主体是中国画的精神及审美风格。在他的众多气象恢宏的抽象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到宋元山水的幽邃与旷缈,可以读到范宽的大气幽玄,倪瓒的简淡旷远;其作品的虚实处理,可以看到中国画“计白当黑”的原理;充溢其作品的意境,可以看见中国画重情绪重意境的审美显溢;可以看见儒道的“天人合一”及禅宗的“物我两忘”精神;赵无极常讲的画的呼吸感,也是中国画的气韵、透气、空灵、呼吸等审美理论的体现。因此,赵无极是中国画西进身体力行的推进者、成功者,由于他的推动,使得中国画在西方现代艺术界,获得广泛的认同和理解,并在复杂多变的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众多的现代艺术家中,掀起一股中国画热。同时,他的艺术也丰富并改造了西方现代艺术结构,改变了西方现代文化艺术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多元化的格局里再添一个别具特色的东方精神面目。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家以中国画的面目在西方推进中国画的传播,如张大千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的活动,成为当下中国画在西方推进的先行者。
西方艺术家对中国画的自觉摄取
自古以来,东方文化一直以神秘的色彩吸引着西方,到了近现代,中国画以其独特的面目越来越受到众多西方艺术家的青睐。当然,在西方文化居于强势主导地位之时,他们常常以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心态,采取的是居高临下的撷取,然而,其中也不乏真诚地学习。这种热潮在近现代及至当代,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时期为二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第三个时期为改革开放至当下。
第一时期,欧洲普遍刮起一股东方热,艺术家的兴趣由中东各国扩展到波斯、印度,最后到中国及日本。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怀有猎奇心理,寻找异国风情,中国画也在其中。其代表艺术家有克里姆特、雷诺阿、马奈、凡高、毕加索、米罗等。第二时期,二战之后,其时战争的阴影并未完全消失,人们渴望着一种人与社会、自然相互融通的自由载体表现形式,于是在知识界便酝酿着一种东方文化热,以人与自然相互融通的释道精神为主体的中国画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于是相当一批艺术家纷纷研习中国画,赵无极的成功便适逢其时。如赵无极好友诗人亨利· 米修所言:“我一看到中国画,我就最终地皈依了这个符号和线条的世界。”他为此决定,弃诗“皈”画。如赵无极所讲:“克莱讲结构,有点像中国的东西;哈斯是动的,他的画受中国的影响……比如米罗,受中国字影响,他画画时,常把中国字图表放在前面……讲穿了,近代欧洲画家、美国画家受中国影响很多。”毕加索对中国画尤其迷恋,他不仅用毛笔水墨画了100多幅仿齐白石的花鸟画作品,还对前来拜访的中国画家张大千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学艺术?不要说巴黎,整个西方都没有艺术,在世界上有艺术的地方,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源于中国的日本,第三是非洲。”毕加索此言虽有点偏激,但也说明中国画西进已在西方画坛得到充分肯定。第三时期,随着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西方对中国画的认同,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国画西进正呈东风劲吹之势。
当然,西方艺术家对中国画的吸收,由于受西方文化及社会生活背景的限制,他们最终未能走出自己的文化母体。重了悟、重神韵意境的中国画根植于释道儒文化母体中,囿于文化限制的西方人常常难以进入核心,他们往往只能在形式外围游走。
三、西进回潮与西学东进
1985年,正值85’美术新潮的高涨时期,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中国全面上演,赵无极继198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之后,在浙美举办了美术培训班,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美术新潮的全面西化,赵无极艺术在西方中西结合的巨大成功所产生的回潮,波及每个艺术人的心头,使得人们不得不为之而反思。或许本土的中西融合终不如来自西方艺术阵营中心的东西融合爆炸力强大,或许是赵无极在西方现代艺术界的巨大成功与举足轻重的华裔地位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赵无极现象对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画走向现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艺术家或多或少地从他身上找到了成功的启示,这种回潮力量与西方现代艺术潮流东进一道汇成一股强大力量,促使当代艺术家不遗余力地推动当代中国现代艺术流派的变革。
与此同时,1985年7月,李小山提出中国画“穷途末日”口号,高名潞、彭德提出“全盘西化”论。伴随西方思潮大量涌进,以全盘西化为主流的85’美术新潮占据主流位置,成为前卫思潮,虽然潘公凯提出“绿色绘画”的中西互补说,卢辅圣提出“球体说”,但仍处于边缘化位置。此一时期,国画降温,新潮实验美术主导大局,西学东进进入高潮,这是继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后的又一高潮。进入90年代之后,新潮降温,人们开始进入冷静思考阶段,传统艺术回归,赵无极现象引发的思考开始显见力量。在重视传统、中西融合、面向现代的主流思潮推动下,国画以水墨艺术的形式呈多极发展:文人水墨、学院水墨、抽象水墨、实验水墨、观念水墨、都市水墨遍及90年代。进入21世纪,抵制西方殖民文化,建构本土话语权的呼声日渐高涨。当代中国艺术开始走向成熟,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脚步也日渐坚定而有力。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艺术包括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应在坚持国际化、现代性的基础之上,寻求本土话语的建构。其实,这也是赵无极先生的主张,他主张:当代艺术家要勇于做国际性、世界性艺术家,各画种应取消门户之见,国画与西画的界限已经不存在,不要找个套子套住自己,应站得高,站在世界艺术之上。同时,又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之根,以本民族的传统艺术精神作主体,与现代文化相融通。这些主张正是赵无极先生当年在巴黎街头,面对气象万千的现代艺术流派,所作出的明智选择,这是一位深谙中西文化精髓的人所作出的大智大勇的抉择,他成功了,并且以此成为独具东方特质的国际现代艺术大师,他将中国艺术精神向西推进,继而将融合中西现代的成功经验向东推广回报祖国的义举,或许能为当下中国画现代的历史进程提供鲜活的例证和深刻的思考。赵无极深入西方现代艺术的核心地带并探索成功,或许可以为国内不深悉西方文化而致力中西艺术融合的艺术家,提供更见深度与力度的启发。
注释:
[1] 潘公凯主撰:《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第4页、第60页。
[2][3][4][5]孙建平编集:《赵无极中国讲学笔录》,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第54页、第45页、第48页。
[6] 朱小平编著:《张大千》,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